科技赋能“四好”建设
匠心打造幸福人居
为老百姓不断拓展幸福空间
近日,
《人民日报》《经济日报》
分别围绕“城市更新 居住品质”
和“好房子”主题推出的专版报道
均大篇幅聚焦介绍
中建三局以先进科技、智慧系统
打造美好人居、服务时代新城
的标杆案例与示范成效
走进湖北武汉黄孝河边的清廉主题公园,不少居民正在锻炼身体、欣赏美景。公园地下“藏”着
华中地区首座全地下花园式大型净化水厂
,这是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项目的子项目,正式投运已两年多。
黄孝河、机场河流域总面积达126平方公里,是汉口主城区重要的排涝通道。“由于历史原因,两河管网系统不完善,雨污混流严重。这里处于大面积汇水区,人口密度又高,治理难度相对较大。”中建三局绿投公司黄孝河项目党支部副书记胡刚说。
2018年,瞄准流域行洪排涝能力不足、管网系统不完善、河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项目启动,新建了3个共计45万立方米的地下调蓄池,可显著提升雨季溢流污染控制能力。
胡刚告诉记者,项目建设了合流制溢流污染系统及强化处理设施、智慧水务系统,雨季到来时,无法及时排出的渍水会自动进入调蓄池;晴天时,调蓄池内的水经过强化处理设施净化,可以再排入河网。
数据显示,2024年1至11月,黄孝河、机场河水质均达到Ⅳ类标准。经统筹调度,黄孝河排涝能力从2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
高海拔地区,低温、低压、低氧,容易引发头疼、失眠等高原反应。中国建筑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开强介绍,经过多年攻坚,他们研究出高海拔增压建筑,采用增压气密技术,即提高建筑密闭性并向内部注入空气,并通过有序的气流组织方式,使室内的气压和含氧量达到平原地区水平。
零海拔天文观测站、零海拔酒店、零海拔民居……目前,“零海拔屋”已应用在酒店、民居等场景,累计落地项目30余个。
“ ‘零海拔屋’采用模块化建造、全工厂预制,集成了卫浴系统、厨房系统等功能,未来可根据使用功能需求,以单元为单位任意组合拓展,不断拓展应用场景。”王开强说。
结构如何设置最合理,建筑空间关系如何,施工过程要如何组织,装修材料、装修成本需要多少……在
湖北武汉中建壹品汉芯公馆项目
数字建造中心,所有楼栋的设计、生产以及施工元素化作一个个字符串,鼠标轻点,这些元素就能自动排列组合,为工程建造难题给出最优解。
据介绍,与传统设计院先做施工图、再搭建建筑信息模型的设计方式不同,该项目使用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设计协同平台,实现多专业任务协同、建模同步、施工图自动转换,数字化图审文件自动输出。
以装修为例,模型可以通过简单渲染后,反映最终装饰效果。当对某区域布局或面层材料进行修改时,隐蔽工程也会同步变动,最终这些信息都会以数据形式,上传到一体化模型。“借助这个高度智能的工具,我们再也不用因为细微修改而大量重新梳理调整方案了,省时省力。”中建壹品汉芯公馆项目负责人赵德军说。
在施工阶段,还可通过平台将模型自动拆分为施工流水段,生成进度计划与对应的劳动力资源、物资计划,对工厂、现场进行统一管理。项目交付后,相关数据还可交付给相关部门和业主,开展数字城市建设和物业管理。
中建壹品汉芯公馆项目6号楼楼顶,一组组构件被精准吊装、运输,塔吊驾驶室内却空无一人。原来,塔吊司机刘学仁正在地面控制室“办公” ,
远程操作无人塔吊
。
“传统塔吊驾驶室在百米高空,爬上去一趟就要半小时,驾驶室不到两平方米,一待就是半天。”刘学仁说,现在不用爬上爬下,无需忍受高温严寒,坐在宽敞的空调房里就能操纵塔吊。
“不只是更方便,视野也更好了,效率更高。”项目智能装备负责人张攀介绍,每台远程塔吊的驾驶座椅前对应着6块屏幕,屏幕上显示着大臂右侧、臂根、吊钩等8个视角的监控画面。塔吊司机只需看着大屏上的实时画面,即可平稳操作塔吊。不仅如此,塔吊司机还能通过智能体感座椅,感受在塔吊上操作时的倾斜、抖动,实现人机协同高效作业,较传统吊装效率提升30%以上。
“一、二、三,起吊!”2024年10月31日,随着最后一块“头戴”红帽子的预制构件精准就位,中建壹品汉芯公馆项目预制构件吊装全部完成。项目应用的是
全球首台装配式“空中造楼机”
,包含了楼栋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多个设备,如同一个可移动的“立体”工厂。
大型塔机自动作业、智能布料机器人浇筑混凝土布料、巡检机器人进行安全巡检……记者乘着施工电梯登至作业平台,只见平台上多工种交叉作业,高效有序。
指着架设在空中的智能行车,中建壹品汉芯公馆项目技术总工赵贻强告诉记者,这款装配式造楼机搭载了智能行车及数据驱动系统,可自动规划构件吊装路线,并搬运至指定位置,效率较传统吊装方式提升30%以上,助力保障建造质量和安全。
打开窗户,优美的歌声萦绕;关闭窗户,听不到一点声音⋯⋯近日,记者探访了位于武汉的
中建壹品
汉芯公馆样板间,亲身体验了房子的隔音效果与智能化设计。作为
湖北省首个国家级智能建造试点项目
,
中建壹品
汉芯公馆凭借其表现,荣获首批国家级“高品质住宅”称号。
中建壹品汉芯公馆项目总工程师赵贻强表示,项目团队致力于运用领先的智能建造技术,打造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高品质住宅,以满足业主对科技化、智能化、品质化居住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施工现场,记者目睹了多款机器人正忙碌地进行着天花打磨、内墙喷涂、混凝土整平等工作。以抹灰机器人为例,其综合工效高达200平方米/天,是人工抹
灰的2倍至3倍,且垂平度合格率超过95%,显著提升了施工质量和效率。
为确保楼房构件的严丝合缝,该项目以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为核心,融合相关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了精装方案与建筑方案的同步设计。这一创新
举措不仅大幅提升了主体结构的质量精度,还使工序标准化程度达到了100%。
该项目装饰总监叶知介绍,通过全屋装配化施工和管线分离技术,业主入住后能够轻松维修和更换装修部件,实现了高品质交付。
主创
丨局融媒体中心
协作
丨壹品投资公司、绿投公司、
数字工程公司、
科创公司、先进技术研究院、设计总院
来源
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
编辑
丨童 威
校对
丨周雅文
审核
丨刘 庆 张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