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编剧帮
创建于2013年4月,目前超过15万编剧、导演、制片人、公司总裁为主的影视专业人士订阅,是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编剧及剧本资源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掌上铜山  ·  《哪吒2》闯进中国影史票房榜前3 ·  12 小时前  
重庆晨报  ·  突然爆火!“根本买不到”……回应来了! ·  14 小时前  
极光新闻 东北网  ·  演员于适公开发声:我们只想要公平! ·  4 天前  
极光新闻 东北网  ·  演员于适公开发声:我们只想要公平! ·  4 天前  
掌上铜山  ·  热搜第一!“哪吒”导演回应“啃老”三年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编剧帮

从《孔繁森》到《红高粱》,编剧赵冬苓5部经典勾连鲁剧的演进史(2071期)

编剧帮  · 公众号  · 电影  · 2019-11-22 21:05

正文


从业三十余年,编剧赵冬苓的身上有很多标签。

先是鲁剧标兵。

深掘山东老区红色基因的《沂蒙》出自她笔;由高密递向世界的文化名片《红高梁》也由她编剧;她还写过为济南“曲山艺海”作传的《北方有佳人》,为青岛“商誉”加分的《青岛往事》……


她也曾被称“主旋律”大户。

从95年的《孔繁森》、04年的《郑培民》,到05年的《任长霞》、06年的《真水无香》,当年央视新闻表彰的时代楷模,5个她写了4个。

最近,她又以劳模编剧闻名业界。

且不说,从业以来超过50部的影视剧创作量,也不说她飞天、金鸡、华表奖编剧奖的大满贯,单说她17天写了20集《沂蒙》的剧本,在去美国的飞机上写出《红高梁》整1集的戏,如此质速兼备,让人艳羡。

《红高粱》


但作品背后的她,却看不见与“标签”对应的人设。

她自认性格孤独,在80年代末“跳槽”进入鲁剧创作集体,极度幸运。她始终不爱社交,在写作中孤军奋战是选择也是必然。她也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专业户”,从经济到法律从足球到综艺,活跃在网络上的她,各种介入现实的话题都关心。

编剧赵冬苓


起步于鲁剧90年代的平稳发展期,在2010年前后的鲁剧勃发期攀上高峰,又于如今的剧集市场中开枝散叶,赵冬苓的创作历程就像鲁剧演进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