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大,总有令外国人惊奇的地方出现。这次,令他们感到惊讶的是中国的魔幻3D城市重庆。
近日,外国人惊讶地发现,重庆的轻轨竟然可以穿楼而过。想象一下,从一栋楼里竟然钻出一辆列车,是多么奇幻的场景。
这一“逆天”设计引来外媒围观: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简单直接!中国“山城”有一条从一幢19层楼高的住宅楼中穿过的轻轨。
英国《镜报》的标题则更有想象力:《下一站,厨房,这些惊人图片显示中国轻轨穿越居民楼》。
英国《都市日报》的开头就足够吸引人——大家都想住得离地铁站近,但如果地铁直接通到你家门口呢?
文章写道,这栋居民楼里竟然专门设立了轻轨站,居民们在楼内的重庆2号线李子坝站就能上车,这对上下班的居民来说可是太方便了。
据悉,这条轨交线占据了这栋居民楼的6到8层,楼下五层是商铺,9到19层则是居民住宅。
采取这样的方式安置轻轨站,其实也是“迫不得已”。
《每日邮报》文章介绍,重庆城区密集的人口和复杂的地势,让城市建造者不得不动足脑筋,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设计者表示,这样一来他们就不用为建造一条轻轨线路把整幢大楼推平了。这个主意是一次赌博,不过结果是好的。
对此,有外国网友表示质疑,轻轨运行时带来的噪音难道不会扰民吗?
有人表示,这楼上的居民躺在床上,会感觉地在晃吧。
还有人夸张地称这种设计为“入侵”!
这些网友实在是多虑了。李子坝站是与居民楼同时设计、同时建造的,光是设计就花了两年,而建造则花费了四年,以上这些问题,设计师们早就考虑到了。
美国科技网站Mashable刊文称,列车采用了橡胶轮胎和空气弹簧等降噪装置,运行起来产生的噪音和家用洗碗机差不多。
住在这栋楼里的居民也并未受到噪音困扰。一位住在9楼居民表示,只有当附近特别安静时,才会听到列车到站时的声音。
而另一位住在11楼的居民9年来没有听到任何列车带来的噪音,反而觉得街上的汽车声音更大些。
此外,列车穿楼而过时也并不会带来多大震动。设计者曾介绍,李子坝站的居民楼与轨道是分开的,支撑轨道和楼房的柱子之间,有20厘米的安全距离,所以轻轨的运营不会带来楼栋的震动。
外国网友在评论区连夸“这太有创意了”、“简直太酷了!”
有人更是为中国人的执行力点赞:“中国人总能找到办法。中国制造业占领世界不是没有理由的,看看你家里有多少产品是中国制造的吧!”
另一位英国网友则称:“在中国,如果一件事儿需要解决,那么就一定会解决。”
还有人开“黑”自家政府:“让列车准点到都困难”。
点击下方视频,看看穿楼而过的重庆轻轨是如何让外国人咋舌的。↓↓
事实上,重庆2号线已经运行多年了,重庆人民早就见怪不怪了:不就穿个楼嘛,有啥子好惊奇的。
大家都知道,在重庆,问路不问东南西北,只说上下左右。
神一般的地形造就了神一般的轻轨。重庆2号线的轻轨不但能穿楼而过,还可以“弯道超车”!
在2号线大渡口至平安站中有一段弯道,最小曲线转弯半径是198米,弯度超过90度。列车驶过这一段时,车身斜度超过30度,时速达60公里。
而这样的弯道在重庆还不止一处。重庆轻轨3号线的狮子坪一段,同样有一个看起来接近直角的弯道。
爬坡上坎是重庆人的必备技能,而重庆的轻轨也具备了这样的技能,时而在地下穿梭,跨江而过,时而沿江而行。搭乘轻轨也成了欣赏“山城”美景的绝佳方式。
然而,谁能想到,20多年前,重庆正因其地貌,被专家断言“建轨道交通几乎不可能”。不得已之下,重庆曾派多人到世界各地学习轨道交通技术。
引进技术虽然能帮助重庆迅速建立起自己的轨道交通,却也造成了受制于人的局面。当时,一个零部件坏了,都要从国外进口,且价格不菲。
为了摆脱这样的尴尬处境,重庆在引进技术的同时,也对技术进行消化、研究。随着重庆3号线的通车运行,重庆单轨95%以上的轨道设备已实现国产化,并取得100多项专利。
原本受制于地形的重庆,一下子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先者,不仅国内不少城市派团前来考察,国外一些企业也专门来到重庆取经。
如今,轨道交通已成为重庆居民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是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运营车辆最多、客运量最大的单轨交通系统。
见怪不怪(傲娇脸)。欢迎
转发分享↗↗
打开参考消息客户端看更多外媒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