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篇
从习主席2013年出访先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2015年3月国务院授权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地方各省区市积极行动落实规划,2017年5月中旬首次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近四年间,“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重点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推进。
1、向西挺进 “一带一路”受中西部地区关注
在地域分布上,华东和华北对“一带一路”最为关注。华南、华中、西南关注度居中。东北和西北地区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在具体城市分布上,北上广深等城市人群是关注“一带一路”的主要群体。
值得关注的是,河南、湖北、四川等内陆地区网民对“一带一路”也展示出了相当高的兴趣。
图:“一带一路”关注人群区域分布(时间周期:2014年11月1日—2017年8月14日,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图:“一带一路”关注人群省份分布(时间周期:2014年11月1日—2017年8月14日,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2、央企:积极“走出去” 海外传播意识提升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央企业积极响应和参加。2017年5月8日国新办就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共建情况举行发布会。据介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共有47家央企参与、参股或者投资,或者和这些国家的企业合作共建了1676个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和完成,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为中央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央企在“一带一路”海外传播方面,多围绕工程建设开展宣传报道;密切配合国内舆论,营造全球舆论氛围。在宣传方式上,不再是传统的单向宣传,更注重信息的及时、丰富、趣味性等。
图:央企“一带一路”走出去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数据来源:2017年5月8日国新办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共建情况发布会)
3、讲好中国故事,“一带一路”传播话语体系不断完善
“一带一路”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构建,不仅是基于全球舆论格局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谋求话语权的需求,也是“一带一路”倡议自身扩大在全球传播的需求。
自2016年至今,中国媒体涉“一带一路”相关英文报道超1万篇。其中,2016年全年中国媒体涉“一带一路”议题英文报道总量约4535篇,月均报道量378篇左右。2017年上半年报道量达5363篇,月均报道量超890篇,报道量大幅提升。新华网、中国日报、人民网、环球网、中国网、中国经济网等英文频道在“一带一路”对外传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图:中国媒体涉“一带一路”的英文报道热度趋势(单位:篇/月,时间2016年1月1日—2017年8月15日)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之于国际组织、地区合作组织中的作用与责任也愈发重大。在涉及“一带一路”相关对外传播报道中,上海合作组织(307篇)、东盟(254篇)、二十国集团(190篇)、联合国(179篇)、亚投行(163篇)等组织机构被中国媒体提及较多。
图:中国媒体涉“一带一路”英文报道中组织机构被提及篇数(时间2016年1月1日—2017年8月15日)
而在“一带一路”国内传播方面,今日头条数据显示,自2016年来,“一带一路”相关文章数大幅提升,月均文章量超41000篇。网民方面,自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两年间,“一带一路”相关文章阅读数月均阅读量超1亿3200万,阅读量高潮出现在2017年5月,超7亿。
图:今日头条客户端上“一带一路”相关文章数和阅读量(时间:2015年7月—2017年6月;数据来源:今日头条)
4、“一带一路”吸引海内外青年群体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青年是“民相亲”的重要力量,是参与“一带一路”长远建设的主体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积极参与重要事务,在世界舞台上不断发出中国强音。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吸引了不同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的关注。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一带一路”沿线七国青年对中国文化认知》调查报告显示,33.70%的受访者接触中国文化在3年以上,其中22.90%的受访者接触中国文化时长超过5年,10.80%的受访者接触中国文化为3~5年;19.80%的受访者在近三年内接触过中国文化;46.50%的受访者在近一年内接触到了中国文化。“高学历、高收入”外国青年活跃在其所在国的网络空间,对中国文化认知正向且积极,对中国文化价值观认同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