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38届NeurIPS 2024大会上,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情感计算研究组的创办人兼主任Rosalind Picard教授提到了一位因学术造假被MIT开除的“中国学生”。此事迅速在网络上发酵,部分网友指责Picard教授在演讲中特别强调某中国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涉嫌种族歧视。面对舆论压力,Picard教授随后发表了道歉声明。
网友们迅速锁定了Picard教授提及的这位“中国学生”,指出其为来自浙江大学的严同学。同时,严同学在MIT实验室的同学也放出了一些证据,进一步指认其学术造假的事实。
近日,严同学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回应此事。她表示,在2023年,自己在一门课程作业中使用了ChatGPT对数据进行了修改。严同学表示:“当我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时,已经为时已晚。”
针对网络中流传的“这位女生声称自己在浙江大学本科阶段就一直用这种方式收集数据,从未有问题,导致MIT对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产生怀疑,认为中国学生缺乏道德教育,进而使得浙大学生申请MIT的机会大大降低”的言论,严同学进行了澄清,明确表示自己从未发表过此类言论,并恳请大家不要对其母校以及现就读的学校产生质疑。
据悉,严同学曾是浙江大学最高荣誉“竺可桢奖学金”的得主。该奖学金是浙江大学的最高荣誉之一,自1986年设立以来,每年在全校范围内评选出12名本科生和12名研究生,获奖学生在学术、科研、社会实践等方面均取得了杰出成就。
本文转自我在该知乎问题下的回答,以及其他几个
高赞回答
。
麻省理工学院(MIT)开除一位因学术造假的中国学生,
更折射出AI技术在学术领域使用规范与伦理教育的迫切性。
工具如ChatGPT等大型语言模型能够加速文献分析、优化实验设计,
甚至可能影响到其母校及其他中国学生的国际学术声誉。
事件的背后还反映出AI技术在学术界特别是教育界使用规范的缺位。
Picard教授在公开演讲中特别提及“中国学生”,
值得肯定的是,Picard教授及时发表了道歉声明,
最后,希望国内小伙伴在高考志愿填报、考研/出国留学规划中,
在全球化的今天,
教育资源更加透明化,
申请海外名校成为许多有志之士的选择。
海外名校不仅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还为学生提供了国际化的视野,
以及多元文化的交流平台。
这些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
欢迎持续关注【
DIY飞跃计划
】和我的线上线下活动!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9138925684/answer/77333191232
3 平凡
的
回
答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9138925684/answer/78235789894
4 程墨Morgan
的回
答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9138925684/answer/77292844731
最后,欢迎关注
我每周末在视频号举办的【直播连麦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