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品橙旅游
品橙旅游——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海内外旅游咨询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雪后丹霞:半山素裹半山霓 ·  2 天前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雪后丹霞:半山素裹半山霓 ·  2 天前  
偶俚张家港  ·  张家港第一波!开了!开了!🤩 ·  2 天前  
偶俚张家港  ·  张家港第一波!开了!开了!🤩 ·  2 天前  
璞缇客精品酒店  ·  不去日本也能享受私汤!!2h直达,尽享中国三 ... ·  4 天前  
掌上铜山  ·  来方特,邂逅甜蜜情人节~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品橙旅游

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绿色、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之路(一)

品橙旅游  · 公众号  · 旅游  · 2018-09-29 13:58

正文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我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自然山水人文旅游资源的主要集聚区。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而关键就是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指出的,一方面要保护生态,另一方面要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



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并进之路


为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和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2017年《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编制印发,提出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和先行先导作用,将长江旅游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黄金旅游带。《规划纲要》印发后,沿线各省市积极推进落实,跨区域旅游合作势头良好,旅游促进长江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天然优势进一步彰显,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的通道进一步通畅,探索走出了一条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并进的新路子。


坚持保护为本


生态保护是旅游发展的根本,没有绿水青山,就没有金山银山。重庆市万州区推进全域生态修复,大力开展全域治水、全域增绿、全域净土,全面落实河长制,切实提升长江干流水质,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建设生态廊道,呈现出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自然生态,提升长江三峡旅游核心竞争力。上海市崇明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资源多样性为核心,聚焦水、土、林、气等重点领域,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系统开展生态公益林、生态廊道等林地建设,不断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打造生态旅游的“示范地”。


坚持发展为要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没有发展,也就谈不上保护。安徽省统筹实施生态保护、精品打造、协同发展三大工程,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旅游转型发展、群众获得感增强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2017年,安徽省长江经济带各市接待国内游客3.54亿人次,境外游客248.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83.6亿元,旅游带动直接和间接就业273万人。湖北省将“建设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作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之一,全面启动以长江旅游带为重点的文化旅游重大项目谋划工作,已完成110个项目、1100亿元总投资的谋划任务。湖北省还积极引导新建和改扩建适合长江休闲度假旅游的豪华游船,发展新型环保观光游船、游艇和城市、湖泊观光船,形成船岸联动、水路结合的长江游船旅游产品体系。


坚持文旅融合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四川省积极推动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打造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创意园区、文旅综合体,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打造寓教于乐的红色旅游产品。安徽省依托厚重的皖江文化、优美自然风光,串联城镇、乡村和优势旅游要素,持续打造欢乐皖江、诗仙李白寻踪游、渡江战役遗址公园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连点成线、带动一片,既促进了线路沿线生态环境改善,又促进了优秀文化保护、展示与传承。重庆市万州区挖掘长江两岸丰富的巴渝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植入文化元素,丰富景区景点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旅游业态,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绿色发展之路


万里长江,奔流入海。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崇明区近年来秉承“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生态发展理念,举全市之力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生态旅游收入连续数十年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并先后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创建名单。这是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的生动案例。



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推动长江经济带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关键是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等重要论述指引下,长江沿线地区旅游主管部门按照《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规划纲要》,积极推进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一方面始终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基调,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放在开发建设的首要位置,实施最严格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另一方面自觉将加快旅游业发展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更加坚定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信念,大力发展绿色旅游,努力把生态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富民资本,加快打开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


长江沿线各省市在推进长江国际黄金国际旅游带建设中大力实施绿色技术开发应用,持续完善绿色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着力构建绿色旅游产品产业体系,在旅游行业节能减排、旅游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规划设计是绿色发展的关键


湖北省旅游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湖北长江旅游带发展规划(2019-2023年)》,统筹规划长江沿线旅游资源,打造集生态化、特色化、品牌化为一体的长江旅游目的地体系,着力推进“多规合一”,实现旅游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规划高度融合。四川省旅游主管部门在推动流域协同治理,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过程中强化顶层设计,坚持把好环境评估关,编制了《四川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等,把环境评估作为A级旅游景区创建的前置条件,确保旅游项目和旅游活动符合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定要求。同时,明确全省旅游控制开发和严格生态保护的区域范围,要求省级(含)以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水利风景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将生态环境保护内容纳入旅游开发管理工作制度。


生态旅游是绿色发展的载体


重庆万州区旅游主管部门依托良好山水生态,加快特色旅游项目建设,围绕一江碧水,高品质建设一批公园广场和亲水平台,形成玉带串珠的公共空间,展示高峡平湖壮丽景观和历史文化厚重底蕴;围绕两岸青山,整合长江三峡库区优质资源,大力实施沿线景区提档升级工程,建设智慧景区,增强综合服务保障能力,着力提升长江三峡旅游核心竞争力。上海市崇明区始终坚持生态底线、全域发展、改革创新的原则,全域提升生态旅游发展水平,把做深“底色”、做厚“绿色”、做足“村色”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让生态成为崇明旅游最鲜亮的底色和最显著的标志。目前,崇明的生态环境品质明显提升,成为了上海空气质量最优、绿地面积最广、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旅游潜力最大的发展区域。


节能减排是绿色发展的基础


安徽省旅游主管部门开展“治污染、减存量”主动战,对环境资源保护不力的景区景点,分类作出处理,关闭、拆除3A级以上景区4家、四星以上农家乐5家,严重警告和警告4A级旅游景区8家、关闭和拆除旅游码头2处,新增景区污水处理设施7处。推动区域内旅游景区、饭店使用清洁能源。截至目前,旅游饭店燃煤锅炉全部淘汰,4A级以上旅游景区中,超过80%完成交通车、游船动力“汽改电”。以景区建设为抓手,实施“绿色豁口”“开垦疤痕”修复工程,累计实施大铜官山公园、池州海螺水泥采石场、安庆石化公园和各地滨江公园等生态修复工程80多项。湖北宜昌市强力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在全市3A级以上景区、3星级以上饭店、10个城市旅游窗口、重点景区周边和旅游廊道开展了持续半年的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及打击“三黑”专项整治工作,全市共查出问题915项,整改完成近900项,全部拆除三峡坝区80个非法摊点,基本实现了“环境卫生达标、旅游设施完好、安全隐患排除、管理服务提升”的目标,旅游投诉同比下降17%。


科技创新是绿色发展的支撑


四川省旅游主管部门整合科研力量,试点建设“九寨沟生态旅游大数据旅游重点实验室”“旅游环境保护与安全重点实验室”以及“环保科技及全域旅游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智能环保厕所、旅游产业环境保护、全域旅游民生环保工程、环保技术与互联网智能科技跨界融合等前沿技术、运行模式探索和行业应用推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