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本平台后,每天为您挖掘8篇历史史事
蒙古帝国到底有多么彪悍?
1、从小,欧洲人是这样训练孩子的。木剑对盾牌。
2、蒙古人则是这样训练孩子的。马背上的民族,蒙古人自幼就要练习骑马射箭,不然会被族人耻笑甚至抛弃。
3、成年后,欧洲武士是这样的。这是以骁勇力大著称的罗斯基辅贵族,全副武装,锁子甲,长矛短剑战斧。
4、成年后的蒙古士兵。宽大长袍下,除了一把佩刀,主要武器是弓箭。
5、除了弓箭,还是弓箭。别看蒙古人的弓短小,没有欧洲的长弓拉风,但射速快,射程远,便于骑兵灵活使用,是十三世纪杀伤力最大的组合弓。
6、牧马喂羊,练习骑射,与外族打仗,蒙古人逐牧草而居,日常生活就这三件大事。
7、蒙古战士冷酷无情,最好的朋友是他们的马。欧洲人记载:鞑靼人骑马常常不用鞍子。他们的马个头小而结实,惯于长途跋涉,善于忍饥挨饿。
8、蒙古战士吃苦耐劳,饮食很简单但富有营养。欧洲人说:鞑靼士兵不吃粮食,吃的是肉食、马奶和血。必要时,他们吃一切能吃的东西。
9、一旦行军打仗,蒙古人就像风一样迅捷。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渡过流速最快的河流,穿过树木最茂密的森林。
10、蒙古人的首领都是意志坚强的苍狼后代,最大的梦想是让全世界成为蒙古人的牧场。
11、战场上,经过儿时努力训练后的欧洲步兵是这样冲锋的。
12、当然,还有威风凛凛、装甲到牙齿的欧洲骑兵。
13、蒙古人战术强调机动性,从不正面硬上,擅长以骑兵远距离的包抄迂回。。。好吧,太罗嗦了,简单说吧:蒙古人的战术就是一边“逃”一边射箭。啊?这么简单,就这么简单。
14、结果,大多数是这样的。
15、欧洲人的盔甲不是白给的,弓箭射不穿怎么办?
16、蒙古人的重甲骑兵登场。千万别以为蒙古人只是轻骑兵游击战术,重甲骑兵一样不弱。
17、依靠无敌的野战能力,蒙古人在十三世纪彻底蹂躏了欧洲,击溃了几乎欧洲的所有军队,一直打到德意边境。野战之外,蒙古人的攻城能力如何?
18、图中发射巨大冒火石弹的攻城神器,就是大名鼎鼎的“回回炮”。重型抛石机。
19、对付东西方高大坚固的城池,蒙古人都是炮火先行,接着驱赶俘虏去第一波进攻。
20、接着,蒙古人就全军进攻。
21、一旦城破,蒙古人屠城掠财的保留节目就上演了。欧洲神父记载道:他们将一切百姓——无论年龄、地位和性别如何——都杀死,使神在的地方受到亵渎。他们从不饶恕任何人。从不。
22、1243年,拔都在伏尔加河下游建立了庞大的钦察汗国。 欧洲人称钦察汗国为“金帐汗国”。
23、拜倒在蒙古金帐下的欧洲王公。直到近两个世纪后,由于蒙古人的穷兵黩武和不断内讧,汗国开始瓦解和消失。
24、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蒙古汗国虽然随风消逝,却留下人类征服史上最传奇的一页。
因何導致一夜崩塌?
蒙古帝國(1206-1259),正式國號為大蒙古國,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全球帝國,也是歷史上連續性版圖第二遼闊的國家。蒙古人武力興盛的時期曾發動三次蒙古西征,在1259年蒙哥汗在位時期,疆域一度達到鼎盛,約3300萬平方公里,但是一年後由於蒙哥汗去世所引發的內戰,導致帝國開始分裂瓦解,蒙古人對於歐亞大陸的影響力也逐漸式微。蒙古帝國崩塌,還有部分原因是因為全球性問題-「黑死病」(瘟疫)。
當時在各個蒙古汗國內外,從歐亞大陸西端的冰島和英國,到東端的日本,各國都苦於瘟疫、飢荒、農業減產、人口下降以及社會動亂,幾乎沒有一個國家能免遭其中的某些災害,中國則無一倖免。在14世紀中,至少有36個冬天異常嚴寒,比有記載的任何一個世紀都多。
當時的情況,做以下四點簡單整理:
1、在黃河流域地區,水災與旱災在14世紀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發生得都要頻繁。
2、14世紀四五十年代還發生了極為嚴重的瘟疫。
3、妥歡貼睦爾(元順帝)繼位期間,幾乎年年有飢荒的記載,這些飢荒導致人口大量死亡,政府要花大量錢財進行賑濟。
4、自然災害使眾多的百姓背井離鄉、陷於貧困,釀成了14世紀50年代破壞全國的起義運動。
元朝四大汗國版圖
元末的各屆政府都盡了最大努力試圖從這些災難中解脫出來,他們並沒有忽視這些問題。從各方面來看,元朝在醫藥和食物的賑濟上所作的努力都是認真負責的、富有經驗的。事實上,妥歡貼睦爾朝的歷史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面臨這樣反反覆覆的大規模的災難時,還有哪一個朝代能比元朝做得更好?如此反覆的自然災害長期積累的後果,很有可能使任何一個政府都束手無策。
蒙古帝國的滅亡,並非由於所謂民不聊生、農民起義等等。實際上當時世界上有4 個蒙古汗國,元只是其中之一,農民起義最多可以推翻元。學者們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線索,13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初,元朝4年換了4個皇帝。而在13世紀初,在當時的安南、爪哇曾大範圍的流行鼠疫。根據史料記載,蒙古皇室曾患的疾病的症狀,與淋巴腺鼠疫的症狀極其相似,這樣,就在歷史上串起了一個巨大的,由瘟疫造成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