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成立,需要有追根溯源的合理性,需要有英雄故事,也需要有某些地理标志,值得人们纪念和缅怀。
葡萄牙的独立,追根溯源可以归到葡萄牙的第一个国王,那就是阿方索·亨利克斯,他实现了葡萄牙的独立,建立了新的王国,并通过从摩尔人手中重夺失地,使葡萄牙的国土面积翻了一倍以上。
其实葡萄牙的独立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阿方索的父亲亨利是卡斯蒂利亚国王的女婿,本来是派来帮助看守这片土地的,并没有生出异心。但他去世后,他老婆特蕾莎·莱昂,也就是阿方索的母亲,变成了女伯爵,统治了这片地方。本来这也没事,但特蕾莎耐不住寂寞,和加利西亚的费尔南多·佩雷斯搞上了。这个时候,卡斯蒂利亚的老国王去世了,继承王位的是特蕾莎的姐姐,姐妹之间互相不服,特蕾莎就不听话了,想把葡萄牙和自己情人的加利西亚进行合并。这时候葡萄牙的贵族就不干了。刚好阿方索对他的母亲乱找情人十分不满,于是和贵族们团结起来,一起和母亲做斗争,并在1128年的圣马梅德战役(Battle of São Mamede)中击败了他的母亲,宣布自己继承了葡萄牙伯爵。1139年,阿方索宣布葡萄牙从卡斯蒂利亚和莱昂王国独立,建立了葡萄牙王国。后来,双方又打打杀杀了一段时间,最终教皇出面裁判,葡萄牙终于赢得了合法的独立地位。紧接着阿方索又领导葡萄牙人,把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赶回北非,基本形成了今天的国土面积。
历史常常是有一系列的偶然形成的,要是特蕾莎不找情人,要是卡斯蒂利亚的国王不去世,要是阿方索不是少年英雄,敢于反抗母亲,可能独立运动就无从发生,今天的伊比利亚半岛就应该是一个国家。但历史也有必然性,后来之所以西班牙几次吞并葡萄牙都没有成功,就是因为葡萄牙人从内心是追求独立的个性,最终谁管他们,都不如他们自己管自己。一个追求独立的民族,比较容易出英雄,开国者阿方索是英雄,后来的航海者也是英雄。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地方值得纪念,就是今天的吉马朗伊什(Guimarães)。阿方索就出生在这个地方,成长在这个地方,和他母亲的战争,也发生在这个地方,宣布葡萄牙独立也在这个地方。今天,在古城墙的一个塔上,你依然可以看到铭刻的一行字:"Aqui nasceu Portugal"(葡萄牙由此诞生),因此这个地方也被叫做葡萄牙民族的摇篮(cradle of the Portuguese nationality)。
今天的天气,阳光明媚,在小城散步,这是再好不过的状态。小城并不大,尤其是古城区,漫步是最好的选择,一砖一瓦,一栋古建筑,古老街道上已经被磨得坑坑洼洼的石子路,都能引发思古幽情。我们的漫步从阿方索的铜像下开始,我默默注视了铜像一会,对他表达了自己的敬意。然后步行上了山顶的古城堡。这一城堡十分壮观,其建设年代,甚至要早于葡萄牙的独立,最初是为了防范摩尔人而建的,后来这个城堡,用于阿方索和他母亲的战争。城堡四周,围着高大的城墙,里面除了一个高塔,什么也没有,完全是一个军事防御工事,现在基本是废弃状态,在风雨中屹立千年,俯瞰人间沧桑,自身也被岁月雕刻得沧桑无比。
随后,我们参观了布拉加公爵宫殿(Paco Dos Duques),这是一个十五世纪的建筑,也带有城堡色彩,规模雄伟。公爵,都是国王的亲兄弟,或者是十分重要的贵族,代表国王镇守一方。后来,公爵办公地点搬到了另外一个城市,这个宫殿就被废弃掉了。但西方的建筑有一个好处,主体都是石头建造的,扛得住岁月的侵蚀,所以到现在千年的建筑依然留下来很多。中国的建筑,大部分都是木头建造的,常常一把火就被烧得无影无踪,或者被废弃了,很快就会朽坏,回归自然了。这个宫殿后来被修复了,有段时间还成为了总统的行宫,现在成为了一个宫殿博物馆,里面展览了一些很有历史的挂毯和家具,但都不是原来公爵使用的东西。
从宫殿出来,我们沿着古城街道散步,漫无目的在古城里走了一个小时。在古老的广场上,坐在遮阳伞底下,喝杯咖啡,看街上游人来来往往。这是一个旅游城市,葡萄牙人来缅怀自己的历史,国外的游客来凑历史的热闹。大部分人都是上了年纪的人,用旅游的方式在和这个世界说再见。葡萄牙的所有景点,都写着6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再过三年,我就可以彻底免费在葡萄牙玩了。一瞬间,我立刻对街上踽踽而行的老人们,充满了热爱和同情。
吉马朗伊什还有一些古老的教堂,但我们一路看教堂太多了,想起教堂已经兴味索然,何况我们昨天就住在教堂里面。因此,我们决定直奔波尔图,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这个美丽的港口城市,也是葡萄牙这个名字的真正发源地。
一条河、一座桥、一座城。河是杜罗河,桥是路易一世大桥,城是波尔图。
波尔图的兴起和兴旺,都和商业贸易相关。这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到今天还散发着青春活力。最好的证明就是波尔图的足球队,在欧洲冠军杯、欧洲联赛、葡萄牙联赛中,获得过十几次冠军。喜欢这支球队的中国人,对他们并不陌生。
古代的大部分城市,甚至王国,都是因河而兴。中华文明的开启是因为黄河,但黄河两岸适合耕种,不太适合航行,所以沿河没有兴起真正的商业城市。长安、洛阳、开封,这些古代的国都,物资主要靠陆运,后来开了条大运河,部分解决了问题。长江对中国的发展,到今天还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的原因就是一年四季适合航行,贸易往来就变成了应有之义,从重庆一路下来到上海,长江哺育了很多重大城市。
苏美尔文明因为两河流域而兴起,埃及文明因为尼罗河而兴起,印度文明因为恒河而兴起。河流是人类文明发展最主要的血脉。葡萄牙虽然小,但是有三条主要河流,支撑着它的生命和发展,北边的杜罗河,中间地带的蒙德古河和南边的特茹河;其中,以杜罗河最为重要,可以称为葡萄牙的母亲河。葡萄牙打击和驱逐摩尔人,就是以这一带为根据地,包括了我们提到的布拉加和吉马朗伊什,都是和杜罗河连成一体的。而其中最重要的城市波尔图,在阿拉伯人手里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就被收复回来了。从此,这个地方的经济和贸易,为葡萄牙人收复失地运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富上的支撑。波尔图在葡萄牙人心目中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国家独立的时候,起名字就直接在波尔图后面加了几个字母而已,从Porto到Portugal。
前面我们提到,杜罗河是一条适合航行的河流。从古代开始,沿河两岸源源不断的物资,就是通过船只运送到河口。而从河口进入大西洋,向南航行就到了里斯本和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就能够到沿海的各个城市;向北航行很快就能够到法国和英国,物资交流非常方便。这种方便,为波尔图成为一个贸易中心,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罗马帝国之前,迦太基人就发现了这个地方,把这个地方作为贸易的中转站。后来迦太基和罗马打布匿战争,汉尼拔就是通过伊比利亚半岛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进入了意大利半岛。三次布匿战争后,迦太基被彻底消灭,罗马人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波尔图就成了罗马帝国统治欧洲的中转站之一,通过海运,罗马的战略物资在波尔图中转,再运送到今天的法国和英国等地。罗马帝国作为统治者,在这里的影响力持续了几百年,为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的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都是从拉丁语系变化而来的。
历史沧桑,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一地区,更多的时候一直被外部力量所统治。迦太基、罗马帝国、摩尔人穆斯林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从摩尔人手中收复失地的过程中,葡萄牙人的民族意识觉醒了,独立意识也觉醒了,一旦觉醒了,就再也不会睡回去了。于是,轰轰烈烈的立国运动从此开始,最后终于成就了葡萄牙这个国家,随后又反抗西班牙和法国的霸权,终于没有屈服。今天,葡萄牙的旗帜骄傲地飘扬在蓝天白云下。拿破仑打进葡萄牙的时候,全国其实都屈服了,王室越过大西洋,全部逃到了巴西。但整个葡萄牙,有一个地方没有屈服,那就是波尔图。波尔图人不仅迅速从法国人手里夺回了城池,而且一直追击法国人,使得法国人不得不从山里面逃遁,最后离开了葡萄牙北部地区。但法国人在短短的占领期间,也把自由平等的思想带到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为后来葡萄牙的革命,播下了种子。
作为一个贸易城市,波尔图的人们,对于自由有一份天生的热爱。十九世纪的时候,当时的葡萄牙国王米格尔一世(1806-1866),否定了君主立宪宪法,一心一意搞专制,结果遇到了波尔图的强烈反抗。波尔图成为宪政者的阵地。专制的米格尔一世,在1832年至1833年间,围困了波尔图十八个月,波尔图纹丝不动,最终为自己赢得了“不屈之城”(Cidade Invicta)的称号。这一抵抗,直接导致了米格尔一世的退位,自由宪法得以继续推进,为今天的葡萄牙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今天你到波尔图,依然能够感受到这个城市和其他葡萄牙城市不一样的自由氛围。在波尔图的空气中,你几乎时时都能够闻到酒香。波尔图是杜罗河谷葡萄酒的集散地,所有杜罗河谷的酒庄,在波尔图都有办事处,在河谷里的酒,传统上通过一种叫做barcos rabelos的平底船,顺流而下一直运送到波尔图,然后再沿着大西洋走向四面八方。现在当然不再用这种古老的运送方法,但波尔图的河面上,有很多这样的平底船停泊在水中,上面是各个酒庄的品牌,来展示自己的存在,也形成了波尔图一道特有的风景线。
葡萄牙人对自己的酒,是非常在意的,如果你在葡萄牙说法国的酒好,容易被摁在地上摩擦。除了正常的红白葡萄酒,这里还生产一种特有的酒,就是前面提到的波特酒(Port wine)。其制作方法是在葡萄酒发酵的过程中,加入一种类似白兰地的高酒精度酒,这种酒直接中止了葡萄酒发酵,留下了更多的糖分,也提高了酒的酒精度,最后的结果就是甜腻香醇的波特酒,通常作为餐后甜酒,很受全世界欢迎。我也喝了一些波特酒,觉得有点太甜了,起腻的感觉。据说这种酒的发明,是一种偶然,当初葡萄牙人把酒运到英国去卖,路上天气太热,葡萄酒容易变质,有人无意中往酒里倒了点类似白兰地的aguardente酒,结果就导致了波特酒的发明。
有好长一段时间,波尔图是葡萄牙人和摩尔人对抗的拉锯地带。其实,穆斯林占领伊比利亚半岛,是给半岛带来发展的。当时的半岛,基本处于没有文化的半野蛮状态,处在中世纪的黑暗中,天主教的统治也非常残酷无道。穆斯林除了带来伊斯兰教,还带来了技术、教育和商贸。当时的伊斯兰教,很宽容,允许多种信仰的存在,如果你信别的宗教,多交一点税就行。这和后来欧洲流行的宗教裁判所相比,要光明多了。在这方面,波尔图作为一个开放城市,算是一个宽容的典范。在和摩尔人对抗的几百年中,波尔图和阿拉伯人从来没有间断过贸易往来,有钱大家一起挣。到了十九世纪,波尔图建了波尔萨宫(Palácio da Bolsa),这里曾经是葡萄牙的证券交易大楼,为了吸引阿拉伯人来做生意,还专门建了一个豪华的阿拉伯大厅,里面用阿拉伯风格,进行了金碧辉煌的装修,墙上装点的,都是阿拉伯文字。
其实,这里也是葡萄牙大航海时代开启的地方。航海学校的发起者恩里克王子,就出生在波尔图。最初葡萄牙的航海技术,也是在这里训练出来的,包括后来航海的很多船只,都是这里建造的。可以说,葡萄牙的立国和发展,从这里出发,走向了未来。
到波尔图旅游,最重要的就是要到杜罗河边去。河的两边有很好的步道,一边走路一边看河两岸的风景,一步一景,处处迷人。河水滔滔,流向大海,河面上船来帆往,这已经是千年的景致。脚下是千年的街道和码头,沿着山坡是高低错落的各种房子。一路走过去,是各色餐厅和摆在路边的、遮阳伞下的休闲桌椅。走累了,在河边吃顿饭,或者喝一杯咖啡,看游人来来往往,身心立刻就会溢满惬意。在波尔图,河的北岸和南岸都要去散步。河的北岸,你漫步在古城,到了河的南岸,你可以在落日下看古城全景,隔河相望,那也是一种震撼的体验。
河上最有名的景点,就是路易一世大桥。这是一座1881年开始建设,1886年通车的拱形高架大铁桥,从河面到桥面,应该有一百多米高,站在桥上看河面,有恐高症的人两腿会发软。这座大铁桥的设计者就是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从桥的形状都能够看出同样的架构和线条。这座桥为波尔图增加了无穷魅力。顶层桥面,设计的时候就可以跑火车和行人,你在桥面人行道上散步的时候,轻轨列车从身边经过,轰轰隆隆行驶过去,大桥微微颤抖,你的心情也会跟着一起紧张。从大桥上眺望杜罗河,一目千里,河流从前方山区蜿蜒而下,穿过大桥,奔向隐隐约约能够看到的大海。
波尔图几乎建设在悬崖峭壁上,雄踞在两岸峭壁上的房子,如鹰栖危巢,看上去摇摇欲坠,但有的房子已经栖息在上面几百年了。夕阳西下,如果你站在桥上看晚霞,看河流金光闪烁,就把自己融入了风景之中,你在桥上看风景,一定有人在桥下看你。如果你害怕高度,这座桥在下层还有一个桥面,供汽车过桥,同时行人也能走,从沿岸的步道就可以轻松走上去。桥的两头沿岸空地上,常常有不同的歌手在弹琴唱歌,甚至有乐队进行表演,前面放个盒子,你给不给钱,他们都自得其乐演唱。我一边听,一边一路走过去,不知不觉就给出了几十欧元。
最壮观的看桥和河的地方,是爬到南岸的最高点天主教堂(Igreja do Mosterro)的平台上。在平台上,你可以俯瞰整个大桥和河谷,对面的波尔图古城,和这边的加亚新城(Vila Nova de Gaia)都一览无余,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酣畅淋漓。说到新城,一点也不新,也是接近千年的存在,和波尔图互相呼应,隔岸相望。不过这几十年,确实越来越新。波尔图老城没有发展余地,河上现在又造了很多桥,两岸来往非常方便,南岸的房子又便宜,所以很多人都搬到南岸去了,导致波尔图老城里,很多房子被废弃的状态,让老城更加显得老气横秋。
古代两岸的相连主要靠摆渡,后来到了19世纪,有了能力造桥。第一座桥造的是一座浮桥,这座浮桥通过钢缆与20艘船相连。拿破仑入侵葡萄牙的时候,法国军队从南边扫荡过来,老百姓匆忙逃命,上万人同时上桥,结果导致了桥梁的倒塌,几千人命丧杜罗河。后来波尔图记住了历史教训,请了著名桥梁专家,造了最结实的桥。今天的波尔图,被叫做桥梁之城,有十几座大桥,高高架在两边的山梁上,长虹卧波,确保南来北往的车辆完全通行。
散步古城的街道,是另外一种享受。你知道一些房子的历史当然更好,不知道的话,也不影响你散步的心情。波尔图古城不大,走个半天,该看的就都看到了。波尔图主教堂,有一千年的历史,建筑风格是罗马风格和巴洛克风格的混合体,最吸引人的是里面的青花瓷画。还有老火车站,里面也是贴满了青花瓷画。教堂里讲的是宗教故事,火车站讲的是人间烟火和战争场面。最有味道的,是顺着下坡的街道向河边走去,一条街道转向另一条街道,逐渐能够看到河的影子,然后走到河边,豁然开朗,整条河的景致和热闹一下子展现在你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