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格面具
国际人格面具学院:研究和推广人格面具技术,拓展心理服务领域,造福于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人格面具

客体面具分析之“生活圈”

人格面具  · 公众号  ·  · 2017-12-30 09:19

正文

生活圈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为朝夕相处,生活圈对人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也会发生面具交换。

生活圈和关系网是重叠的,区别在于:关系网是以前建立的,生活圈是当下的;关系网相对比较松散,“君子之交淡如水”,平时可能不怎么来往,遇到重大事情却能够互相帮忙,而生活圈来往密切,“小人之交甘若醴”,一旦遇到事情,可能会各奔东西;关系网对性格影响比较大,生活圈对生活影响比较大。

生活圈分析可以采用“典型的一天”的方法。早上醒来第一个看见的人是谁?出了家门会遇到谁?在上班的路上会遇到谁?跟谁一起吃早餐?到了单位,会遇到什么样的同事(包括上司和下属)和客户?中途会跟谁打电话?下班以后通常跟谁聚会?

作为医生、教授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荣格的生活圈主要由同行、学生和病人构成。

1904年,荣格在布勒霍尔兹利医院接的第一个女病人叫萨宾娜,她很快就爱上了他,后来他也爱上了她。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萨宾娜的症状明显改善,荣格让她参与到他的实验中,当了他的助理。再后来,萨宾娜去学了精神分析,成了精神分析师。在这期间,她在荣格的生活圈中占了很大的一部分。

荣格和学生给黑塞治疗了10年(1916-1926),基本上每周一次,一次3小时。这就是说,在这十年里荣格的生活基本上都是围着他转。

克里斯蒂安娜也是荣格的病人,于1926年与荣格开始做心理分析,当时她只有28岁。不知道治疗持续了几年,荣格用她的个案做讲座,一共讲了5年,讲座内容后来被编辑成书,书名叫《意象:荣格1930-1934年研讨会记录》,多达1400页。

荣格给保利的治疗从1930年开始,不知道持续多久,但通信持续到保利去世(1958年)。保利向荣格报告了1300个梦,荣格对其中的400个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另外,爱玛肯定是荣格的生活圈中的一分子。仅次于爱玛的是托妮,她出生于苏黎世的一个名望家族,父亲多年在外做生意。1910年父亲去世这后,托妮被送到荣格那里接受抑郁症治疗,随后不久就成为荣格的一种特殊的终身伴侣。

亚菲是荣格多年的私人秘书,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的合作者。作为荣格自传的这部名著,荣格只是撰写了前三章,其余的章节基本上是亚菲根据荣格的口述与谈话整理而成的。此外,她还参与了《人及其象征》的撰写。这是荣格最后的著作,特别邀请了他认为最能反映其分析心理学思想的几个学生与他一起合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