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记者 牛颖惠)
从扫货到资产变卖,坐拥保险、银行、证券、信托、租赁等数张金融牌照,完成数笔海外资产交易的昔日金控集团——安邦正在不断清理处置手中的资产,开始与往昔告别。
11月29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显示,安邦系作价47亿元,转让旗下全资子公司——邦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简称“邦银租赁”)全部股权。
股权转让涉及诸多交易条件
作为我国首家由银行业资本与保险业资本共同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邦银租赁于2013年8月正式获准开业,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此次邦银租赁股权转让涉及诸多交易条件,尤其在受让方上,对五大类可能存在的受让方均提出明确要求。
例如,意向受让方属于在中国境内外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的,应当满足最近1年年末总资产不低于8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等;意向受让方属于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主营业务为制造适合融资租赁交易产品的大型企业的,应当满足最近1年的营业收入不低于5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最近1年年末净资产不低于总资产的30%,最近1年主营业务销售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80%以上等。
意向受让方属于在中国境外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融资租赁公司的,应当满足最近1年年末总资产不低于1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入股资金为自有资金等;意向受让方属于其他境内法人机构的,应当满足最近2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经营记录,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入股资金为自有资金等;意向受让方属于其他境外金融机构的,应当满足最近1年年末总资产原则上不低于10亿美元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等。
从目前来看,符合控股股东门槛的企业限定在一下实力雄厚的大型机构上,而大多数这类型的机构已涉足该行业。因此,有业内人士推测,邦银租赁的新东家,已经被圈在一定范围之内。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所有意向受让方,要求承诺5年内不转让邦银租赁股权,这也为金融租赁的“牌照”倒卖炒作问题提出了限制。
留不住的“香饽饽”
事实上,早在一周前,市场就传出了安邦系即将出售旗下金融租赁公司的消息。对于正在资产处置阶段的安邦来说,这一切来的并不突然。
2013年8月,邦银租赁由成都农商行与安邦人寿联合出资成立,安邦保险集团持有安邦人寿99.98%的股权,并通过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有成都农商行35%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是邦银租赁的实际控制人。
公开资料显示,其经营范围主要包括融资租赁业务,转让和受让融资租赁资产,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业务,接受承租人的租赁保证金,吸收非银行股东三个月(含)以上定期存款,同业拆借,向金融机构借款,境外借款,租赁物变卖及处理业务,经济咨询及中国银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截至2017年底,这家拥有79名员工的金融租赁公司,资产总额为244.70亿元,营收为5.87亿元,净利润达到2.79亿元。2018年上半年,其资产总额达到263.14亿元,营收约2.77亿元,净利润1.68亿元。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邦银租赁总部即位于天津滨海新区恰好属于天津自贸区内,政府出台了大量专门针对融资租赁公司的税收优惠政策,其中包括: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补助以及连续5年的营业税和所得税减免;对企业新购建的自用办公用房,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补贴等。
加上监管层放缓发放“金融租赁牌照”的节奏,中国目前仅有69家金融租赁公司,成为不少中小银行争抢的“香饽饽”。
不过,对于曾号称总资产达19710亿元,实际出资不足11亿元的安邦集团来说,“香饽饽”必须拱手相让了,毕竟告别“虚胖”,尽快落实资产处置才是当务之急。
这不是安邦首次“割肉”
安邦的瘦身计划正在按部就班地展开。
今年5月10日,安邦以零对价形式将旗下邦邦置业的50%股权转让给远洋集团。
5月下旬,世纪证券91.65%的股权被挂牌转让,转让方为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接管工作组,转让底价约35.6亿元。
7月至今,安邦多次被传计划出售海外资产,涉及比利时保险公司FIDEA、包含约15家豪华酒店的资产组合、日本房地产、荷兰VIVAT保险股份、温哥华写字楼等。
此外,安邦还对旗下企业所持A股公司的股权进行了大规模内部腾挪,截至9月底,上市公司金地集团、民生银行、欧亚集团、同仁堂差不多同一时间公告称,接到股东安邦集团的通知,安邦集团及旗下安邦财险、安邦养老等,将所持股权悉数转让给安邦人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