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座12楼
关注创业和投资的互联网媒体-B12让创新得到赞赏。(更多内容关注http://b12.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2024年1-11月#我国家电累计出口近4 ... ·  3 天前  
腾讯研究院  ·  腾讯研究院AI速递 20250107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座12楼

美肤要么贵,要么累,要是拍张照就搞定呢?

B座12楼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12-20 21:28

正文

文|B12  Alex


平安证券研报的研究指出,中国本土的本土化妆品市场规模超 2200 亿元,过去 10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 15.8%。作为仅次于日本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化妆品消费市场,中国美肤美妆市场的火热,也促生了许多新的商业模式。


在计算机视觉技术日渐成熟的当下,通过手机后置摄像头拍一张照片,就能够给出皮肤诊断报告和相应的改善方案,这种模式尚数罕见。在杭州,「以息科技」的创始人吴亮自豪的向我们宣称:我们是全世界第一家。


诸多模式,千方百计贴近用户决策


除了自主研发和设计品牌之外,围绕消费者决策的各个链条上,在产品出厂之后的每一个端口都密布丛生了许多玩家。


toC端的模式上,从产品成分解析、肤质检测、达人教学等最终都走向导购;C端消费者行为数据积累,又可以为B端提供精准营销方案。并且,每一种变现方式都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作为加持,并且将「促成交易」作为闭环处的结点。


1、折扣正品/免费试用


折扣+正品是第一代美妆B2C垂直电商巨头,如聚美优品的起家砝码。而后,在2013年,通过邮寄免费试用装的导购方式成熟起来。


美妆品牌商愿意免费提供试用装,因为其70%-90%的毛利足以支持其物流成本与零退换成本,而且这甚至比同样价钱买来的流量的转化率还要高。在杭州,「尚妆网」是第一家如此尝试的公司,试用后购买率在20%以上,用户月度复购率在40%以上。


2、产品点评+用户社区


几乎在同一阶段,依靠用户口碑与点评的美妆导购模式同步兴起,以「美妆心得」「美啦美妆」为代表。他们做美妆领域的「大众点评」,成为用户美妆消费决策的指南。


在这种场景下,对于美妆类产品的消费被类比于选择餐厅,因此过往所积累的大量用户评论成为决策的关键依据。通过大数据算法,以美妆心得为例,可以将点评数据与点评者肤质的数据进行结构化关联,进而进行有价值的筛选和精准的推荐,以及形成各类目排行榜。


3、美妆网红推荐/短视频教学


短视频兴起之后,在美拍、秒拍、微博上涌现出了体量不小的 PGC/UGC 美妆内容,进而产生了人群聚集与细分。与泛娱乐类的网红相比,如果从服饰与美妆切入的消费类网红,粉丝购买意愿和浓度更强。实际上,国外已经出现了 PONY、Michelle Phan 这样几近家喻户晓的美妆 KOL,他们甚至有了自己的化妆品品牌。


当然,除了变成网红,许多公司也在做资源整合。从聚集注意力中心的角度,「快美妆」从美妆网红孵化入手,依靠娱乐运作搭桥商业变现;「抹茶美妆」「美芽美妆」从短视频教学切入,「i-EVER美课」还选择孵化美妆知识型的KOL,深耕内容,拓宽自己的边界。


4、成分数据库+搜索引擎


在引起购买兴趣上花了足够多的精力之后,美妆产品本身也开始被人关注。目前,绝大多数的SKU储备/化妆品数据库都只有商品信息,哪怕有化学成分的录入,也少有人有能力对海量的成分数据进行分类解析。


于是,从美妆产品的成分搜索引擎→功效解析成为一项新兴的技术创业项目。比如「肌秘」,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抓取数据并自动整理后,搭建了自己庞大的产品特征库,例如产品是否含香精、是否有防腐剂等,“蜂窝特征图”形式呈现。「美氪」也在做同样的事情,技术是各家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5、肤质评测诊断+智能推荐


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几乎是整个美妆行业最后一座要攻克的堡垒。除了承受的价位、购买心理等维度之外,最基本的肤质检测一直都难以实现。线下仪器的诊断成本很高(对于互联网项目而言),线上问卷的方法过于粗糙,那么究竟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最常见的一种解决方案就是智能硬件。早在13年就出现的珠宝外观、硬件内核的皮肤水分检测仪,有太多在点名时间、京东众筹、淘宝众筹火了一把又迅速烟消云散的品牌。


然而,硬件的购买,对于用户而言就是天然的门槛。正如同样是检测驾驶行为数据,「斑马行车」只用了一个app,虽然精准度有待提升,但是省去了几千块的专业车载硬件的成本。


如果不是辅助硬件,那么即使是再好的专业公司,也基本都是填写一些问卷问题来获得一个综合评定,比如美肤家——或者「在线问诊」,依靠真人医生/专家/达人辅助解决。


因此,开头提到的以息科技推出一款叫做「你今天真好看」的app,通过算法+计算机视觉为驱动,来获得第一手的精准皮肤数据。创始人吴亮是一个89年的小伙子,亚利桑那大学生物医学博士。如果要问这位男士如何俘获女性用户的心,他简单的回答道:这是一个「健康行业」,而非美妆领域。


——更何况,目前的数据来看,改善皮肤问题的用户也有将近一半的男性呢。

  

「你今天真好看」:专业的图像识别,帮助皮肤诊断


美妆是一个高频、高客单价的健康行业,一方面拥有极为庞大的潜在用户,以及高度娱乐化的话题内容作为活跃,另外一方面又充斥着层层痛点与刻板成见,缺少真正的良心推荐。这是吴亮进场的优势,也是他的死磕。


根据吴亮介绍,目前市面上可见的皮肤检测仪大多不靠谱,水分检测没有任何意义,只是商家的噱头。对于油分检测稍微有点意义,但也是检测局部,并不全面。


而以息科技做的是全面的图像检测,「专业VISA皮肤扫描仪能够检测的所有数据,我们都能检测出来」。


目前,以息科技已经申请了三项技术专利,拥有8个护肤品类别、28个推荐维度、86个护肤品品牌,在对部位油脂分泌、毛孔细致/粗大、黑头情况、角质层光滑度、肤色色号/色质、皮肤年龄、痘痘分布的定量识别精准度都可以达到92%以上。



在2015年,以息科技出过一个demo叫做「黑头去你妹」,在没有推广的情况下获得六千多的下载量。这坚定了他们对这个行业的信心。


要找到一个像吴亮这样的,既有生物医学背景,又有理论数学与计算机背景,整合了一支跨学科的团队,这一切并非易事。即使护肤美妆应用、化妆品品牌、CV公司现在开始切入这个市场,追赶也大概需要2年的时间。


美妆护肤的未来,是理性驱动的大健康行业


就像买药和吃饭一样,严肃的皮肤问题改善与冲动型美妆消费有着严格场景划分。哪怕是同一个消费群体,当涉及到祛痘、去黑头或者敏感皮肤等,用户就会沿用另外一套决策逻辑,选择理性和专业的方法,认同医生、专家的意见和解决方案。


在这个基础上,不少用户会关注化妆品的成分。然而,读懂这些成分和功效需要很高的科学门槛。另一方面,仅仅通过搜索的方法,获得一些碎片化的回答,也很难掌握比较系统的护肤知识,哪怕在果壳上也要需「混三四年才可以」。


如同雅诗兰黛被誉为贵妇品牌,而贝德玛主打科学护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理性科学护肤,接受专家来降低认知门槛。吴亮相信,科学化护肤本身是一种时尚,也可以借助技术来便捷化这种体验。


创业之余,吴亮是一个重度知乎用户,他深深体会到「把科学的事情做的好玩」能够撬动起多大的引力。从谷歌把图像识别应用到医学,到国内的「拍医拍」、DeepCare——只不过,他们对付的都是重大疾病,而护肤美妆的严肃性、健康性还没有被挖掘出来。


从今年10月份上线以来,以息科技仅花费500元和豆瓣的护肤达人进行过做小规模推广实验,通过豆油介绍推荐,带来了700个ios用户。算下来,一个IOS用户的获客成本低于一块钱,成绩漂亮。目前,其app自然增长到一万用户,日活15%左右,平均每个注册用户每周检测4.8次,用户多为大学生和白领,20-25岁中间。


关于盈利和未来,吴亮笑称,不是有句话叫做「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么。毕竟,对于这个10人规模的团队而言,先迭代出更加令人满意的产品,筑起更高的壁垒更为重要。



- 20161220  No.1404 -

| 回复"目录"查看B12往期 |
猛戳「阅读原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