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松蔚
湖畔贩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常州日报  ·  来了!陶喆演唱会常州站! ·  19 小时前  
常州日报  ·  来了!陶喆演唱会常州站! ·  19 小时前  
宁聚  ·  明确了!全额退款!补偿方案公布 ·  昨天  
宁聚  ·  明确了!全额退款!补偿方案公布 ·  昨天  
都市现场  ·  突发讣告!20岁知名女歌手去世 ·  3 天前  
都市现场  ·  突发讣告!20岁知名女歌手去世 ·  3 天前  
指尖新闻沈阳晚报  ·  突传消息:女歌手不幸病逝!半个月前刚参加了春晚 ·  3 天前  
指尖新闻沈阳晚报  ·  突传消息:女歌手不幸病逝!半个月前刚参加了春晚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松蔚

谁会为你负责丨反馈实验051

李松蔚  · 公众号  ·  · 2021-01-17 19:57

正文

往期干预
原文:《 把别人作为方法丨反馈实验049
催生的烦恼
问:
2020 年在反馈实验得到了很多启发,愿 2021 年这个树洞让更多的人得到慰藉,哈,有点儿报团取暖的意味了。好想说一句谢谢温暖的大家。
我一直以来都是个恋家的人儿,情感上的。生活上其实很独立,原本很喜欢很享受周末回家待待。只是大学毕业后,爸妈的话题开始绕不开谈恋爱。恋爱了,又绕不开结婚。结婚了,现在就是房子和生娃。
这大概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没什么稀奇,只是也不太懂得好好应对。一方面,婚姻中有些困惑似乎也没法和父母说清,很多事情也不见得就能按计划理想进行;另一方面也感觉矛盾,知道父母说的年龄什么的也是在理。可是又的确不觉得是合适的时候,还有很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总不能就这样又被推着走到下一个阶段了吧,毕竟心里也清楚:就算房子搞定了,一胎来了,接下来不就是开始催二胎了么?
三句就到这话题,渐渐地我也不敢回家了。怕和父母聊天,怕进行中的话题突然结束,因为立刻感觉又要聊到催生上。可是内心又多么煎熬,时间一点点过去,我们都在老去,能一起的时光也没有很多很多了。
再回到自己,不是丁克,但确实对婚姻还有疑问,对方也不着急。只是双方父母催生的压力让我有些喘不过气,每一次对话都是 你得赶紧生,我们等得太焦虑了 。好像我一直拖着不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也会用种种个例说女人老了就不好生了。唉。
我想,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毕竟未来的事情谁也不能预知。只不过还是很好奇松蔚老师您会怎么建议呢?也很想听听小伙伴们说说。

答:
应对父母的办法简单:不理他们。他们有催生的权利,你也有权利把他们的声音当耳旁风。
但我猜,这不能解决你的全部烦恼。
你自己也在纠结。困住你的不只是父母的声音,他们可以不吭声,但仍然会有一部分压力存在,那就是时间。时间在一年年地流逝,而你暂时还没想好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这是烦恼的根源。这烦恼本质上是针对自己: 你也不知道想要什么。
家人念着催生的咒语,其实是帮你消解了一部分压力,把个人的烦恼转系给了家庭关系的矛盾。好像全部问题都来自于他们的「催」。他们树起了一个靶子。盯着这个靶子,关注点就不再是「如何安排未来的人生」,而变成了「如何应付家人」。
这是一种应对压力的策略: 转移焦点,搁置主要矛盾,制造次要矛盾 。这种策略对你是有用的,你可以鼓励父母多催你,然后理直气壮冲他们烦躁,一起通过这样的吵吵闹闹,消解这个问题。
另一种应对压力的策略,就是认真思考,想清楚现在的问题在哪里,你想要什么。这就容不得逃避了。如果你决心这样做,就跟父母好好谈谈: 最近一段时间不要再催我了,让我自己沉下心面对这个问题 。如果你们催我,反而会转移焦点,请你们保证一年(或者你认为足够长的时间)不催,让我专注思考,我会在年底告诉你们我的打算。
两种策略都不错,但你倾向于用哪一种呢?你可以先想一想,一周之后,告诉我你的考虑。

反馈:
松蔚老师 ~ 谢谢您的答复。
最后您问我,倾向于哪一种呢?想了大约一周,在这个过程中竟然也有点儿释然了。 说到底还是自己不清楚到底怎么样走才好,但时间摆在那里,而任何一个决定也产生一个责任,就是想要在苦恼的时候还可以想成是被催的烦恼吧。
还没有直接和父母讨论这个问题,只是平常地聊聊生活的小事,给父母买些日常用品寄回去。
在想,下一次回家见面的时候,面对催生,知道那只是自己转移烦恼的靶子,应该可以做到不像以前那样逃避或者是心生烦躁吧。
在这一周里花了更多的时间去考虑到底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其实我也还不是很确定,而生活是不是本身就没有那么多 确定的事 呢?
但我还是更倾向于后面一种策略,知道终究还是在于自己,勇敢点做选择,不可以再逃避啦。
新干预
管,又不能多管
问:
谢谢李老师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我在亲子关系上遇到了困局。我的孩子( 12 )初一只上了一个月,现在处于休学状态,起因我也说不清楚。提问之前,我先把前情提要简单讲一下:
国庆假期快结束的时候,我因为生气孩子连玩了 7 天还没有投入学习状态,对孩子说了这样的话: 你再这样下去,就要成废物了。
到后面孩子慢慢地不上学了,一直请假,累计到现在有三个月了。现在基本上每天都在和腾讯打交道中。
偶尔我们夫妻俩仍会因为他作息或是生活习惯不好,引发语言冲突,最激动的时候,孩子对我们说了:“你们不配作我父母,我就是要当废物。”然后冲动地把他的课本作业本试卷都撕碎了。
我们当时就没有制止他。我们在 10 月份开始学习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儿童医院的心理医生这么宽解我们:一是慢下来,二是活好自己,三是学习情绪管理。现在历时三个月,在最近这半个月,通过每天写写日记,和有同类经历的家庭互相鼓励后,我们夫妻俩是相对平静下来了。孩子的情绪也相对平静下来了,较少对我们进行攻击和反抗。
以上基本简述了我问问题的背景。
我的问题是:我还有机会将孩子对废物这两个字的印象给覆盖过去吗?或者说,通过我们夫妻俩的学习和改变,我还能够让孩子重新建立起对生活或学习的信心吗?
期待有您的智慧启发。

答:
你的孩子处在12岁。12岁是这样一个年龄段:他又希望自己一个人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又会本能地靠向父母(“ 都是因为你们说了不该说的话!你们要为我的困难负责! ”)。
所以12岁孩子的父母是很不好做的。 你们又要管着他 (而且这个管还必须是有技巧的,要批评,又不能说太难听的话), 另一方面又不能过于地「管」他了 ,还要留出他自己做主的空间。
综上,我的建议是这样:
在你们状态都平静的时候,跟孩子认真谈一次:「你一直这样休学,我们不确定你下一步的打算,作为父母我们是着急的。但我们也汲取了教训,知道你希望按自己的节奏来。所以我们给你一些空间。接下来我们每周会问你一次,看你愿不愿意谈一谈未来的打算。假如你愿意谈,我们会尽全力支持你;假如不想谈,我们这周就保证只字不提——下周我们再问你一次。你觉得怎么样?」
试试看这样说的效果。期待你的反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