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六根
省略号有六个点,我们是六根不清净的六个媒体人。略有点文化,略有点情趣,略有点思想。每日送上略有点意思的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六根

李辉 | 退休生活,从中国墨开始

六根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1-02 09:2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退休生活,从中国墨开始


文 | 李辉



《中国墨》外封与题记。



《中国墨》精装内封封面。



《中国墨》扉页。


这些日子,如果外出,总是少不了这本《中国墨》。


买到它,爱不释手。作者科尔特 维斯(Krut Wiese),在中国生活多年,会说汉语,会写汉字,还能画一手好画。书的勒口介绍说,维斯先生熟悉中国,热爱中国人。正因为如此,深谙中国文化的维斯,写下这本《中国墨》。


买外国人写中国的书多了,我发现,他们总能找到一个被我们忽视的巧妙角度,以意想不到地方式叙述中国的方方面面。山川河流、市井生活、胡同、四合院、民俗、民间艺术等,譬如《中国五岳》、《中国竹篮》、《运河人家》、《行将消失的中国景象》、《上海周边》、《峨眉山》、《福建的道路与河流》等,融历史、文化、亲历等诸多内容于一体,别开生面。将近百年之后,再次翻阅它们,感叹于业已消失的诸多场景,曾经与中国人的关系多么密切。


维斯更有与众不同之处,竟然能够想到,用中国墨来叙述中国的生活场景、人物与文化。有意思的是,他把一块墨,设计为主人公,拟人化地借墨之口,讲述它所看到的中国日常生活。维斯在封面上写下这么一段话,不妨视为该书题记:


中国墨

属于书画家,属于写信者,属于孩子们

于是,墨写下它的故事

——请读之



《中国墨》环衬。



《中国墨》衬页之二。



目录之一。



目录之二。


翻译《中国墨》过程,又一次走进中国文化与生活的场景。从文房四宝、吴道子,到街头写信人(如今早已消失)、汉水、长江、渔民与船夫……这块墨叙述的点点滴滴,大多早已飘然而去,翻译此书,却引发穿越时光的遐想,连绵不断,延续往昔。


喜欢《中国墨》,还在于这本书主要讲述故乡湖北的生活场景。另外,作者还专门讲述一个姓李的小孩子,如何成功的曲折故事。看到这幅姓李的小孩,背着一个大大的“李”字的画,我总是忍俊不禁,作者把上面的“木”写成了“大”!


人在旅途,抽空翻译。一边翻译,一边心中暗暗发誓,退休的我,何不得拿起中国墨,有空就写几个字。此生空白留得太多,既不会写毛笔字,更不会画画。退休,时间多了,可以抽空多做一些别的事情。不然,怎么会办那么多的老年书画培训、摄影培训?


羡慕六根的绿茶兄,从不画画,年过四十刚刚画几个月,就让我们刮目相看。怎么得了?



《中国墨》封底。



中间为《中国墨》书脊。


那么,我不妨开始向中年绿茶学习,退休生活,就从中国墨开始。


字无百日功,写上十年、二十年,我就不相信写不出一个像样的字来?


一笑。


今天先推送《中国墨》前四章,随后再陆续推出。译文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六根读者朋友指正。译者叩谢了。


2017年新年伊始于北京



第一部分:前四章


中国墨

The Chinese Ink Stick

(美国) 科尔特 维斯(Krut Wiese)

( Doubledany & Company 1929年出版)


封面题记:


中国墨

属于书画家,属于写信者,属于孩子们

于是,墨写下它的故事

——请读之


第一章 智慧之物



雨下个不停,我躺在湿漉漉的马路中间。挑着担子的苦力,脚下发出一串串扑哧、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又传来木轮车发出的嘈杂声,车轮在松软地面上深深碾过。


我恰好就躺在碾过的地方,被轮子压进地面很深。我不过是一小块墨,还不到半英寸长。




就这样,我再也看不到天空,看不到人群,更看不到绿色稻田。我被泥巴盖在下面,任由思绪漫游。


其实我并不是像今天这样小。完全不是!我曾经有五英寸长,我的四边方方正正。我是被称作著名的“黑土”材料制成,几千年来就有了这个称呼。我实在太黑了。不过,在我的正面印有一行金字“智慧之物”,背面刻有一条金色的龙。如今,一切都没有了!我只剩下一小块,那些失去的部分,都是被画画写字的手磨走了。




啊,那些我年轻时的美妙时光!在离开墨作坊之后,我被送到一位经营文具用品的罗霍江(Lo Ho Chiang音译)先生那里。他把我放进一个红漆盒子,方便大家容易看到我。然后,红漆盒子旁边放上一个竹笔筒,里面全是毛笔。多么骄傲的毛笔。他们如此骄傲,笔尖挺直坚硬,挥毫就像参加一场战争。我对此多少略有了解。当你把他们放进水中,足以骄傲的笔头便开始变软,然后在纸上来来回回。我常常挑逗他们,说:“现在你不要太骄傲了,等着把你们放在水里蘸一蘸,人们的手就要让你干活了!”他们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而会说:“把你放进水里来回研磨,接着,你就会脚越来越短,知道你什么也没有剩下。我们还会在这里,你却没有了,完全没有了。”



我当然不喜欢这种对话,只希望不会有了买走我。


第二章 老虎与乌龟

我应该多给你们讲讲竹笔筒的故事。


圆圆的竹笔筒一圈镌刻一幅画,画讲述一个故事。画面上,一只猛虎用爪子踩在乌龟脊背上,乌龟把头和爪子缩进龟壳里面。故事如下:



老虎是世界上的动物中性情最为暴躁,乌龟则最有耐心。这容易让人理解,老虎是每个人的敌人,人们将之猎杀。即便他没有被杀掉,寿命也不会超过三十年。因此之故,他不能不急躁,尽可能地享受短暂的生命。乌龟却是另外一个极端,寿命长达数百年,没有人能伤害他们,因为他们用坚硬的壳把自己保护得严严实实。


这只暴躁的老虎每天都用到同一个池塘饮水,池水清澈,可是,每当他俯身饮水时,这些乌龟总会用泥巴把水搅浑。这样一来,老虎嘴巴里就会灌满泥浆,令他颇为生气,对乌龟恼火之极,发誓如果碰上她,一定要把她吃掉。



一天,老虎真的遇到了她。春天时节,乌龟很想去吃新鲜绿草,她游到水池旁,开始平静地一点一点地啃柔软绿草。正在此时,老虎来饮水。他一整天都在盐碱地捕食嘴巴与胡须上全是盐。谁想到,他一下子就看到了水池边的乌龟!他扑过去,用爪子踩在她的背上,乌龟很快把头、爪子、尾巴全都缩得严严实实,非常安全。


老虎说:“好吧,我终于抓住你了。我知道你的壳很硬,没办法咬碎。不过,我可以等。管他多少个小时多少天,还是多少个星期,只要你一露出来,我就用爪子抓住你。”



乌龟对此毫不害怕,她平静地闭上眼睛,一边闭眼一边说:“真的吗?我会踏踏实实睡上两年,老虎先生,很长很长。”


老虎等了三天,乌龟依旧安安静静睡着。最后,老虎实在太饿,无法再耐心等下去,他只好挪开爪子走开。竹笔筒上的画,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第三章 竹子画家



一天,一个身影落在红漆盒子上,弯下腰,两个大大的镜片盯着我看。接着,留着长指甲的手指,拿起我放在光亮出。我听到在讨价还价,二百,一百五,一百七十五。


我突然被一张红纸包上,塞进一个黑色口袋。过了一会儿,我被从包装纸里拿出来,我想知道自己在何处,好奇地看看四周。



我知道了。此刻我被放在一位以画竹而著名的画家的画案上。高阔恭(Kao Ko Kung 音译),我在卖文具的店铺里常常听人讲到他,非常希望他能来买东西。他年岁已高,已过古稀之年,一生都在画竹子。在我的国家,一位画家总是不断画同一个题材的画,直至他达到最高境界。


许多画家难以达到他们的目标,抱憾而逝。高阔恭却与之不同,他的画颇受欢迎,许多富商会在晚上前来,坐下来欣赏他的画。在中国,一幅画会卷起来存放,当主人想欣赏时,不是一下子把它完全展开,而是慢慢地一次只打开十二到十八英寸的长度,他希望一点一点地凝神欣赏精彩的细节,而不是一下子全部展开。



现在,我可以看到这位著名画家开始工作。首先,他用手指拿起我,细细来回打量,然后,把我的脚放进冷水中,多么奇怪——我对他们居然没有一点儿感觉。接下来,他把他们倒在黑色砚台里,开始来回把我研磨。我想,“可怜呀,我的脚。”泡着的水开始变黑,一个又一个小黑点,从我的脚上溅出来。在我还在全心关注发生的事情时,画家把我再次放下。一支毛笔蘸进墨汁,接着我看到画家弯下腰,嘴唇激动得颤抖。与此同时,他飞快地在纸上挥毫。




这张纸颜色泛黄,竹叶被柔和底调映衬出美丽的水墨效果,如同夜空映衬的微风发出“沙沙”的声音。


夜色降临,画家放下画笔。一个小时过去,他等候朋友们前来。他住在山上,每天晚上微风从河面吹来,他的朋友们会雅集于此,与这位令人尊重的人一起品茗纳凉。



这天晚上,他们带来一幅古画,作者是中国七世纪最伟大的画家吴道子。你如果继续读下去,就会知道我所听到的这位画家的故事。


第四章 吴道子





吴少年之时被皇帝召进宫中,因为他比其他人出手快,且在所有领域都出类拔萃。某日,皇帝很想看看位于四川省的嘉陵江景色,遂令吴道子亲身前往,将之描绘。可谓一次漫长的旅行,需要穿越无数山谷、河流、湖泊,历时数月方可返回。抵达皇宫,皇帝急切地想看他的画,询问情况,吴却回答:“我没有画下来,它们全在我心中。”他随后走进皇宫的一个大厅,仅用了一天时间,就轻松地画下百里长卷景色。



吴前往嘉陵江,当地官府对他穿越整个地区的旅行颇为反感。河流一旦暴涨,官府承诺的接济银两无法送达,此种情形下,即便皇帝谕旨也无济于事。无人将他作为客人,他甚至不得不敲开寺庙大门,请求僧人允许留宿。可是,即便僧人对他也很冷淡,他们告知没有空余房间,他只能在院子里与牲畜、车夫住在一起。他说,愿意接受这一安排,并承诺为寺庙画一幅壁画。当夜吴无法入睡,骆驼、驴子,呼噜打个不停。翌日早上他早早起来,准备吃早餐,他们给他的仅仅是一些盐煮蚕豆。饭后,他被带到寺庙的一面白墙前面,开始画壁画。他马上动笔。很快,他画好一头在嘶叫的毛驴。然后离去。


天色大亮,僧人们发现,墙上画有驴子的这个房间的的家具和摆设,全被毛驴们啃得稀烂。住持断定这是吴道子的作品,赶紧派人前去追赶。城外远处路上,他们终于找到他,告诉他晚上发生的事情,恳求他回去,把墙上的画抹去。他同意返回,但条件是必须把他视为一个大画家热情接待,安排轿子接他回去。他们当然求之不得。在他把墙上壁画抹去之后,寺庙里再也没有出现麻烦。吴继续他的旅行。



吴道子年老之后,皇帝下旨,要他在皇宫的墙上,画一幅他认为篇幅恰当的风景。这位画家,准备好颜料,用一道帘子遮住墙壁,开始动笔。稍许,他拉开帘子。皇帝眼前出现一幅美仑美奂的,他从未见过的景象——山峦、森林、云朵、人群、鲜花、鸟。一切均是完美呈现。皇帝满怀敬意细细欣赏时,吴指出画上山脚下的一座寺庙的洞穴,“陛下,请看这个山洞!静坐冥思永恒的幸福。”他一边说一边鼓掌,寺庙大门忽然打开。“寺庙内部之美超出人们想象。”画家接着说:“设想一下我带陛下走进去,您将看到它所包含的所有奇迹。”说这些话时,他走进洞的大门,转过身招呼皇帝跟随其后。就在皇帝目瞪口呆还没有走上台阶之时,大门忽然关闭,墙上的画面完全消失了。好像画家的画笔,从来没有在上面画过。


从此,人们再也没有见到吴道子。


在高阔恭的画室里,日子一天天过去。我注意到,我的脚磨得越来越短。罗霍江店铺的毛笔们说得对。我可以看到自己渐渐消失。一天早上,当主人用两个手指捏着我在砚台上来回研磨,我变得恐惧,使劲力气不想再磨下去。我尽可能在砚台上发出声音。主人听见我的声音,停下来,看看我,皱皱眉头。然后,他把我放在一旁,叫来书僮。



他说:“把这块墨拿走,我不想再用它了:这块墨太硬了。”


书僮把我拿起来,放进他的口袋。干完活之后,他走上大街,走了好远,然后站在一位街头写信的书桌旁,把我卖给写信人。卖掉我虽然只有一点点钱,我却十分高兴,因为现在我可以分成好几块。对我而言,可以看到街上繁忙的生活景象,他们会在我的眼前一一闪过。


-END-


▌六根为一点号签约作者


六根者谁?

李辉 叶匡政  绿茶 韩浩月 潘采夫 武云溥

醉能同其乐,醒能著以文


微信号: liugenren

长按二维码关注六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