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研习社
顺时针研究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NaturePortfolio  ·  夜空奇观、浴场之憩、圣诞大餐 | ... ·  2 天前  
募格学术  ·  长期挖鼻孔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研习社

古代帝王千百算,唐国强老师演了一半!

历史研习社  · 公众号  ·  · 2019-08-13 22:11

正文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
作者:曹吉利


帝王专业户唐国强


像唐国强这样,拥有如此多迥然不同的角色,几乎成为国民记忆,并且在互联网时代被解读出新的意义,甚至促使一批年轻观众返回头去回看经典作品,放眼影视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你是从哪个角色记住唐国强的?
70后到10后的几代人,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有不同的回答。

《小花》里英俊帅气、面庞白净的解放军战士,是70后对他的初始记忆;《三国演义》里潇洒飘逸的诸葛孔明,是80后的童年;从《雍正王朝》里愁眉紧锁的帝王,到长征路上慷慨豪迈的伟人,90后的电视回忆绕不开唐国强。

唐国强版本的诸葛亮
到了00后和10后的时代,就算没有完整看过唐国强的作品,总看过诸葛亮阵前骂死王朗的恶搞视频,或者脑海里有远在济南的一所叫做蓝翔的技术学校,久久回荡。
网上曾经流传过关于唐国强的一张长图:从神话里鸿蒙之初的元始天尊、玉皇大帝,一直到近代的革命人物,唐国强饰演过数十个历史人物,而且大都是位于历史舞台中心的君王和名臣。
郑庄公、唐太祖、忽必烈、朱元璋、张居正……这个长长名单可以一直列下去,总有一个角色会让唐国强浑厚的嗓音和正派的五官霸占你家电视。


《建元风云》中的成吉思汗

对于一些演艺经历丰富的演员,人们可以在不同的节点记住他。

但像唐国强这样,拥有如此多迥然不同的角色,几乎成为国民记忆,并且在互联网时代被解读出新的意义,甚至促使一批年轻观众返回头去回看经典作品,放眼影视圈,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周易》中说: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历数唐国强各个时期的经典角色,恰恰在于“变通”二字。

而要是演员不懂得变通,一条路走到黑,一种角色演到老,又会怎么样呢?当下遍地人设的中国影视圈,我们都看在眼里。


上下五千年,一半都有他
山东给外人的印象总是很板正的,这一点从山东籍男星身上就能看出来。

自带一身正气的靳东老师,能说一口地道海蛎子味青岛话的黄晓明,以及陈佩斯口中“浓眉大眼”的朱时茂,哪一个不是符合传统审美的帅哥: 方面阔口,一脸正派
朱时茂

要是让他们演反面角色,观众都不忍心。当然必须承认,在诠释正派角色方面,青岛人黄渤走过一些弯路,但渤哥目前已经有重回正道的趋势了。

想当年《战狼》全国宣传,吴京最先选择了济南。他表示,因为他印象中的彪形大汉就是形容山东大汉的。
山东男星,举手投足,怎么看都只有两个字——大气,而唐国强的荧幕形象,就是这种大气的集中体现。

年轻时的唐国强


当然,首先必须承认,今天的唐国强自己也陷入了某种程式化的表演格局里。

革命片里的领袖角色,几乎成为年轻人心目中除了挖掘机广告外,对他的唯一印象,要不是鬼畜视频大行其道,谁能想到这个声线厚重而高亢的大叔,演过这么多牛人?
话说回来,考虑到唐老师四舍五入近七十岁的年龄,指望他能在晚年再完成一次转型,也不现实—— 事实上,只是梳理那些曾经的角色,他的演技就足够让我们惊叹了。

唐国强几乎没有演过反派角色,而众所周知,越是正面人物,越难俘获观众挑剔的记忆。 时光流转,搜索记忆,那些经典影视剧里活灵活现的人物,是不是大部分都带一点邪气?
《亮剑》里的李云龙若不是那么多缺点,怎么和诸多伟光正的革命干部形象拉开距离? 《大宅门》里的白景琦敢想敢干,但杨九红和几个儿女的悲剧,不也由他一手造成吗?


《亮剑》里的李云龙

至于陈道明《围城》里的方鸿渐,之所以受到那么多人喜欢,还是因为大家在优柔寡断的方鸿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相比之下,如果能将绝对正面的角色演出层次感,才是难上加难。 这里以唐国强经典的雍正皇帝形象为例。
《雍正王朝》里的雍正帝,紧扣片头曲“海雨天风独往来”一句,从登上皇位之前的隐忍,到在位十三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改革,这个雍正形象,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历史人物,而成为历史精神的化身。

片中的唐国强,把眼神用到了极致,在台词之下,向观众传达了更深层次的雍正帝的内心世界。
比如在登基当夜,雍正皇帝返回王府,为他出谋划策多年的师爷邬思道已经嗅出了危险的气味。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面对知晓自己许多秘密的师爷,雍正皇帝脸上已经显露杀机。


当见到宠臣年羹尧日益骄纵,远处雍正帝虽然嘴上还说着客套话,但眼神里已有寒意。帝王心术的几个层次,全用眼神传达出来。

尽管这时候镜头没有对准唐国强,但他的表情还是自然浮现,可见真正把人物演绎到了骨子里。


在唐国强的演艺生涯里,固然有不少平庸的、脸谱化的角色,但有了雍正帝、诸葛亮这样的传神演绎,他的演技就无需再被质疑。
唐国强的 前诸葛亮时代
大多数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唐国强最初的荧幕形象,还不是今天正义凛然的样子。
1975年,二十岁出头的青岛话剧演员唐国强,终于有了一个演电影的机会。片子叫《南海风云》,拍摄时需要坐船出海,北方人唐国强被海浪颠得呕吐不止。
后来他说,那时候自己总是想,好好地待在青岛不好吗,为什么非要来吃这样的苦头。
电影上映,唐国强不敢在人群中看完自己的处女作,悄悄绕到了幕布后面,倒着看完了片子。那时候的唐国强肤色红润,鼻梁高挺,剑眉星目,妥妥的美男子。
那时候的唐国强长这样/ 电影《南海风云》
之后,唐国强接连出演了《走在战争的前面》《小花》《今夜星光灿烂》《孔雀公主》等电影,走的还是英俊小生的路线,那个著名的“奶油小生”的称号也随之传开。
尽管他在拍摄第二部电影时坠马摔伤了胳膊,但在观众眼里,他就是颜值在线、演技平平的花瓶演员。

不过这也不能完全怪观众,毕竟他当时的角色,颜值的表现力还在演技之上。
电影《小花》里的唐国强,你没看错,旁边就是年轻的陈冲
《孔雀公主》里的唐国强,大概是颜值的巅峰
不巧的是,唐国强的奶油小生形象没有火多久,就被漂洋过海而来的硬汉审美取代了。
1978年,《追捕》来到中国。 作为文革后引入中国的第一部外国片, 《追捕》标志着一种新的审美开始觉醒,它带给全体国人的震撼,无论怎样形容都不为过。

同时它也送来一个中国女人共同的情人、中国男人共同的情敌——高仓健。


《追捕》海报。

到了八十年代末,年近不惑的唐国强迈向中年,所演的角色都激不起什么水花,他面临着和今天很多演员一样的抉择:是就此渐渐退出影坛,还是苦练演技?
在后来的访谈里,唐国强回顾这段低谷,显得很豁达,他觉得自己既沾了外形的光,也吃了外形的亏,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决心好好钻研演技。
其实,这次转型早就埋下了伏笔。

在1984年谢晋导演的战争片《高山下的花环》里,唐国强饰演的军官子弟,深入到一线连队,面对一帮可敬可爱的官兵,完成了对军人使命的重新理解。
这部电影里,唐国强的表演展现了很强的可塑性(没错,中间那个是年轻的苏大强)/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
角色的转变像一个隐喻,预示着几年后演员自己的转型和升华。
九十年代初,央视斥巨资投拍《三国演义》,众多角色都已敲定,只有第一主角诸葛亮的演员迟迟没有定下来。

这时候曾经的奶油小生唐国强,作为周瑜的候选人来到剧组,导演让他粘上胡子看一看,诸葛亮的人选就此敲定。
戏路转型哪家强?
中国青岛唐国强
老版《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厉害就厉害在前后的对比。
初出茅庐的诸葛亮意气风发,羽扇轻摇,运筹帷幄,而到了晚年,历史的沉重逐渐背负在肩上,人物命运的悲剧性逐渐显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