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又一波朋友站在了查理大桥上,“查理大桥走九遍,演一场布拉格之恋”,他们发朋友圈说。
我不信他们走了九遍,他们分明就是想发九宫格,特别是里面自拍的那一张
。
自从有人写了一些满满负能量的文章,什么“喜欢在朋友圈晒自拍的女人是什么心理?”,“发朋友圈是为了凸显自己的某一个标签,越没有什么越发什么”,晒图这种发自人类心底的刚需,就成了一种需要找个台阶的行为。
女人晒自拍是什么心理?当然是逆光也清晰,让你看清我的美。
写这种文章的人,一定是不会修图的人。
但它们
对修图圈的影响是深远而恶劣的,朋友圈形成了一条发图鄙视链——你发图张数越多、滤镜层数越厚、镜头离目标越近。欢迎来到了朋友圈发图鄙视链的下游。
美食晒多了是生活空虚到只有食物能晒;自拍晒多了是生命都用在了修图上;到此一游晒多了是没去过什么地方;好不容易坐一次头等舱,此刻最重要的修养就是憋住了,千万憋发朋友圈。
朋友圈的主要矛盾之一,是
人们日益增长的发图需要,同压抑的发图鄙视链之间的矛盾。
在这样的背景下,朋友圈摄影大赛这种存在,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以比赛之名,行肆意发图之实,集体找到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把你的自拍、美食、到此一游拼成一套九宫格,混迹一场晒照的狂欢。
但是,鲁迅先生说过,按下葫芦起了瓢。
伴随着这场赛事轰轰烈烈的推进,这渐渐成为一场年度腾笼换鸟的游戏——同一个墙根底下桥头上,不同班次的人马,用同一拨儿滤镜,凹同一套广播体操里的造型。
朋友圈主要矛盾之二凸显了——那是人们日益增长的发图需要,同有限的取景地和人体器官之间的矛盾。
我这样目光犀利,看穿了十一朋友圈摄影大赛真相的人,还想不想发自拍和美图?
让我云淡风轻地告诉你们,做梦都想啊!
发自拍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就像勤恳播下一粒种子,等着收获亩产一吨的麦穗。
我一直觉得,微信最符合人性的设计,就是把点赞设计成小红心。每当你赞我的自拍一下,我就觉得我们的心又挨的近了一些。
我能不能突破有限的取景地和人体器官的限制,发出无限的朋友圈?
鲁迅先生说过,取景不够,外挂凑;外挂不够,文案凑
。
举个栗子,当别的姑娘站在桃花樱花海棠里,都以治疗颈椎病的姿势抬头45度,整一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就是启用活体外挂的时候了。
依然是抬头看花的熟悉造型,用猫的脂肪,遮住属于你的一部分脸部脂肪。
配文,可以是“
朝慵午倦谁相伴,猫枕桃笙苦竹床”。
谁要摆拍的三生三世,我只要有人看懂当下这张床。
也许,这会冷却评论区的活跃度,毕竟大家都不太有文化。
但这不重要。鲁迅先生说过,憋逼逼,点赞。
我想不想在朋友圈晒美食的照片?
做梦都想啊!
我的生命不想只与你分享结果,还要与你分享过程。
我不想只让你知道我胖,还要让你知道我怎么胖的。
你已经学会了外挂使用技巧了对不对,你会说,发美食没什么难的,配诗就好了。
骚骚的夜晚,你拍了一张灯火绰绰下的酒杯,配诗,你会说啥?
“葡萄美酒夜光杯”对不对?。
明明吃了一个果盘,你素不素只敢发荔枝?毕竟大家都是只会“喜提荔枝三百颗”的人。
吃鲫鱼鲤鱼黄鱼的,都是“但爱鲈鱼美”。
牛排羊排,都是“烹羊宰牛且为乐”。
朋友圈这场赛事的第三条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发图需要,跟雷同的诗词储备之间的矛盾。
我想不想赤果果地发一条,我此刻感受的朋友圈。
做梦都想啊!
我是一个心里装着朋友的人,我飞那么远,爬那么高的山,到那样的远方,不就是为了让你们都知道我来了嘛。
只是鲁迅先生说过,如果想留住朋友,就不能在朋友圈说全部实话。
登上山,我不能发太tm高了。潜伏在水里,我不能说,水太tm咸了。爬上了古塔,我不能说,累tm死我了。走进沙漠,我不能说,沙子太tm烫了。
诗和远方,远方总是更容易一点,可是诗,诗怎么搞呢。
鲁迅先生说过,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盆友圈不会憋死一个没文化的人。
鲁迅先生还说过,“当你向图书馆走一步,图书馆会向你走那剩下的九十九步”。
你是不是以为我鼓励你去图书馆读诗?憋闹,大家都这么熟了,我怎么会提这么反人性的建议。
华为云合作开发的读图配诗小程序“伯虎点AI”,正在试图帮我们跨界胜利在朋友圈。
喝了小骚酒的夜晚,除了葡萄美酒夜光杯,还可以是“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葡萄终于可以洗洗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