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君说:
我在后台和知乎,被问及最多的问题之一:非金融教育背景及行业,有兴趣转型投资,怎么实现这一路径?
讲真,比较难。
难的倒也不是考证、上学和面试,难的是下定决心,做好从头来过的打算。难的是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琢磨出自己的比较优势(哪怕是潜在的),难的是让对方觉得你理性与热情兼具。
此次特邀约稿,我请来的是一位无论年龄、性别、背景都算的上是典型的非金融背景人士F君,由她来讲述下自己的转型历程。倒不是说想给非金融背景人士猛打鸡血,更多的是有此想法的朋友可以对号入座下,看看自己是否适合这条路。
闲话少叙,直接上主菜。
F
君的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工学&MBA双硕士
工作背景:
环保行业10年,多面手(技术、市场、管理为主线,曾短期轮岗过人力、行政、知识产权管理),股权投资8个月(已经完成2个投资项目)。
Q
:一直从事工科路线,什么时候开始萌生了转行的想法呢?
A:我是一个半路出家的管理者,理工科读到硕士,技而优则管。
初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中,Boss试图把我培养成一个多面手,因此除财务以外的部门我都轮岗过。
这样的背景,如果遇到发展期的企业,能够和企业一起成长起来,还是会有不错的发展。但要是企业发展速度不够好,我本人的职业发展也会很快遇到瓶颈。
很不幸的是,我读MBA前的工作一直跟环保相关,那些年,环保行业本身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企业要快速发展,也是一件很难的事儿。
因此,我本人的职业发展,也进入了迷茫的状态。我其实并不知道我是否该继续在这个行业发展,也不确定如果不在这个行业发展,我又能做些什么?
转型的想法是在备考MBA和就读MBA的过程中受到同学、老师的启发才萌生的。
Q:
转行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转型过程中,怎么确定方向,找到之前经验的契合点?
A:转行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在一个行业已经深耕10多年的人而言。
我当时考虑了几个方向:
在同行业转变工作职能、向本行业的上游发展、向本行业的下游发展。
在同行业转变工作职能:
读MBA的时候,环保行业依旧是边缘性行业,在一个不太有发展的行业去转变工作职能,似乎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对我们的职业发展来说,选对行业似乎更重要。随着十八大以来,环保政策趋严,或许环保行业会有一个起色。这个选项有待观察。
向本行业的上游发展:
环保行业的上游是环保新技术,再上游是环保行业投资。环保新技术,本人已经不从事研发很多年,现在又读了一个工商管理硕士,似乎不再适合重操旧业。环保行业投资,要求从业者有财务、法律、实业背景等综合能力储备,这点我似乎已经大部分符合。但是环保过去十年都景气度不高,投资行业似乎也不太重视,依托我本身的环保实业背景去实现转型,困难依旧很大。因为专门投环保行业的投资公司太少了,专业投资环保行业的投资经理岗位也几乎没有。这是个看似可行,却困难重重的选项。
向本行业的下游发展:
我所在的行业的下游是环保工程行业,这个行业似乎比较粗犷,并不需要太高学历的人。这个选项直接被Pass。
Q
:为了转至金融投资领域,自己做了哪些方面的计划和准备?
A:为了转型,我做了许多准备,但似乎又不是完全针对转至金融投资领域,我做的这许多准备都是依托MBA学业展开的。
首先,我很认真的准备了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职业咨询,带着疑惑前往。根据我的简历,老师给出的意见是,转行咨询或是投资,都是可行的。
但是我要解决的是家庭和工作的平衡。这两个行业都有劳动强度、工作压力的双高特点。
其次,我
重度参与了学院的各类义务活动,MBA招生大使,MBM(企业导师项目)大使,创业社团等。
在这些活动中,一方面帮助了大量的同学,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展示我个人能力的平台。可以说这些活动的参与,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再次,我深度参与了导师的投资管理公司业务。在参与导师投资业务期间,对我学习投资行业业务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在书本中学习和在实践中学习,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然后,我在选修课部分,特别选修了财务、证券相关的课程,在国外交换期间,不畏艰难的选修了Financial Reporting(挂科最多的课程)。
以上四点,是我认为对转型帮助最大的。
Q
:这个过程中,除了自己个人的努力,哪些外界因素对自己的影响或者说帮助较大?
A:在准备转型的过程中,自己个人的努力是核心关键,但外部力量也同等重要。其中以下方面对我的影响、帮助较大:
其一,MBA同学、校友。
MBA的同学来自各行各业,其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有两类:环保行业和投资行业。创业社团经常会组织创业赛事,投资行业的企业导师、往届校友通常是大赛的点评嘉宾,和各位前辈的交流经常给我很大的启发。环保行业的校友之间的交流,经常带给我行业发展趋势的启发。
其二,MBA金融板块课程。
MBA金融板块课程的学习是投资专业知识获取最重要的渠道。尽管由于基础各不相同,大家能够获取的知识也会有很大差别,但系统的课程学习会给个人一个专业框架,有一天你遇到类似问题时,你能够很快意识到从哪些方面去补。
Q
:MBA对你转型到金融投资的帮助大吗?
A:非常大,起决定性作用。
我是理工背景,财务、法律等专业知识,全部来自于MBA课堂。这些内容,完全靠自学,难度非常大。通过MBA的系统学习,不仅可以补充财务、法律等专业基础,也可以学习系统的管理学知识,如管理经济学、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运营管理、战略管理等,这些看似都不是很深入的学习,实则用途很大。尤其是对有一定管理经验、社会经验的学生。学的目的是悟,而悟的基础是过往经验和专家启发。年龄偏大,三十岁至四十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管理经验的学生,在原来的经验上,受老师启发,开悟的可能性更高。正是由于MBA就读过程中的系统学习,才让我转型阵痛期比较短。
Q
: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少,就你的观察,拥有怎样的特质,比较容易完成这次转型?
A:是的,现在股权投资行业整体比较热门,就读MBA后转型金融的学生很多,但成功者其实是有数的。
通过我面试投资经理的经验看:复合背景、转型决心大的人会更容易完成这一过程。
关于复合背景,分为两大部分
:一个是学历背景,理工科+金融(包括MBA)学历背景会更容易;另一个是工作背景,最好有理工科(学历背景)行业的工作经验,如果做到管理岗位,转型起来会更容易。
人和人的差别,说到底是思维的差别。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和投资型人才,在思维模式上是有很大差别的。
纯技术型人才,思维偏线性思维,A推导出B,B推导出C……,这没有任何偏见或者不敬,毕竟我本人也曾经是工程师。
管理型人才,开始关注面,而不仅仅是关注一件事。职责使得TA开始注重整个部门或整个公司的发展,也开始接触一些外部关系维护的事务,其中有一些外部关系,可能会成为投资专项的加分项。
投资型人才,一般要求全能型人才,能看懂投资企业的技术路线,能撰写投资报告、能跟投资标的创始人保持良好的沟通……通俗点说,要
能文能武,内外兼顾
。一个很崇拜的私募机构创始人,MBA师兄说过一句话,本人很深以为然:“投资到目前为止,仍旧是有一个精英的行业,不需要人多,只需要人精。”
关于转型决心,这个要重点拿出来说说。
转型不是一件说说就算的事,它很可能会给你的收入带来重大影响。
你在实体企业已经是一个行业领袖,收入不菲,工作步入正轨后,已经比较容易应付。但你转型到一个新的行业,很可能会带来收入上的下降,因为你到投资行业来,是一个新手,需要培养。培养,可能成功,可能失败,如果这种损失全部由公司来承担,公司往往不愿意。这也是大家愿意高薪挖角业内精英,而不愿意着手从头开始培养新丁的原因。
另外,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工作压力、强度会远大于原行业,一方面是投资行业本身就是双高行业,另一方面是因为进入新行业,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积累。
我在面试时总是喜欢问一句:转型的决心有多大?有哪些行动?
一个学弟告诉我,他花了近2万元去考CFA,这就是他的行动。也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他一直在计划转型,请注意,一直在“计划”。
这两个朋友的差别就在于行动力。努力去储备投资行业所需要的知识,比如CPA、CFA考试,司法考试,以及愿意接受低于原行业的薪水,这都是转型的决心,但我觉得并不限于此。
Q
:和其他金融背景、财会法律背景的人相比,你觉得实业转金融的人员,有哪些不同?优势和劣势分别是哪些?
A:应该说各有优劣吧,只能说每个类型的人从自己本身的优劣出发去制定最优的工作策略,本身没有太多的差别。
纯金融背景、财会背景、法律背景的人,可能更多的从通用的部分去评估项目,项目来源广泛,却有很难在某一个领域找到特别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