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肿瘤学百余年历程的三次革命性突破中,调动患者全身天然免疫功能的免疫疗法作为第三次变革,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爆发点。
文|杨超
随着全球人口不断的增长与老龄化的加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根据全球癌症发病和死亡预测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癌症发病人数达到1303万人,死亡人数约808万人,预计到2050年,全球癌症发病人数将达到2702万人,约有1750万人死于癌症。
我国的情况亦是如此。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我国新增癌症病例约307万例,其中约220万人死于癌症,预计到2030年我国新增癌症病例将达到500万人,死亡人数将达到386万人。
肿瘤发病率/死亡率的不断升高,推动抗肿瘤药物市场不断高速发展。据IMS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用于治疗肿瘤的药物费用为1000亿美元,远高于其他疾病的用药开销,成为全球第一大药物市场。
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12年的603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11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6.5%,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可达到1447亿元,未来十年的市场空间依然很大。
自人类首次认识肿瘤以来,先后开发了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然后随着肿瘤学与免疫学发展的不断深入,围绕人体免疫系统来治疗肿瘤逐步被接受。2013年《Science》将肿瘤免疫治疗评选为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
在现代肿瘤学的百余年历程中,先后实现了三次革命性的突破。第一次是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发现,改变了肿瘤治疗依靠手术和放疗的局面;第二次是靶向治疗,提高了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指数,为精准医疗奠定了基础;第三次就是调动患者全身天然免疫功能的免疫疗法。
所谓肿瘤免疫治疗,是指在治疗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利用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患者进行有效治疗的方法。人类对其的研究在经历了20世纪的狂热期和质疑期后,在21世纪逐渐进入复苏期,自2010年FDA批准首个治疗前列腺癌的肿瘤疫苗Provenge后,肿瘤免疫治疗发展明显加快。
治疗性肿瘤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细胞免疫治疗是目前主要技术分类。其中治疗性肿瘤疫苗是领域内最早的应用,全球首个治疗性肿瘤疫苗Melacine由Corixa公司原研,于1999年在加拿大上市,用于晚期黑色素瘤的治疗。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领域内应用
最成熟的一类
。Yervoy是由百时美施贵宝研发的,于2011年在美国上市的全球首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治疗黑色素瘤。今年8月30日,全球首个CAR-T细胞疗法Tisagenlecleucel比预计时间提早一个月获批。
随着重磅产品陆续获批上市,肿瘤免疫治疗已经成为全球生物医药界备受瞩目的新星。据ClinicalTrial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8月,全球共有1707例临床免疫治疗研究,其中美国1017例,中国大陆注册了172例,约占总数的10.08%。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领域。
基础研究突飞猛进,加之大量临床转化的加速推进,及相应的监管法规的进步与健全,为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据Markets and Markets的数据预测,全球肿瘤免疫治疗市场规模将从2016年的619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1193.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0%。
2015年前,国内免疫疗法的临床应用“开着大门,却没有让进”。2015年7月,国家卫计委发布取消第三类技术准入审批,此类技术临床应用和管理的责任主体只由医疗机构承担。
“魏则西事件”后,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就规范医疗机构科室管理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做出规定,其中一条就是要求细胞免疫治疗必须停止应用于临床治疗,仅限于临床研究。
2016年12月,CFDA发布了《细胞制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第一次明确细胞免疫治疗产品的药物属性。
我们扫描了国内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92家企业,按照过继细胞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个性化肿瘤疫苗的标签分类。
从国内研发企业累计数量分析,在经历了2015年相对快速的增长后,企业新增数量趋缓。其中布局过继细胞免疫疗法的企业数量相对其他两个细分领域较多。
从领域内企业的地域分布分析,上海是落户企业最多的地区,其中过继细胞免疫疗法的企业最多。西比曼、吉凯基因、科济生物、恒润达生、药明巨诺、复兴凯特等纷纷选择上海。
除此以外,近年来深圳市以“孔雀计划”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支持包括细胞免疫疗法在内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吸引了一批细胞免疫治疗类创新型企业落户深圳。
在肿瘤免疫治疗的三种技术疗法中,治疗性肿瘤疫苗获批最早,其后几款重磅产品纷纷上市。纷争最多的过继细胞免疫疗法也在今年8月30日迎来首个产品。
免疫检查点单抗
免疫检查点单抗疗法是通过调节T细胞活性来提高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治疗方法。目前热门靶点包括CTLA-4、PD-1、PD-L1等,与基因组靶向药物联合用药后,具有可持续的疗效,且中位存活率显著提高。
相比另两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应用最成熟的领域,已经有6个产品上市,分别是CTLA-4单抗Yervoy、PD-1单抗Opdivo和Keytruda,及PD-L1单抗Tecentriq、Bavencio和Imfin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