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城,梵文“曼荼罗”,意思是坛城;藏语称作“吉廓”;华译为轮转圆满具足、坛、道场等。又译作曼拏罗、满荼逻、蔓陀罗、漫怛罗等,略云曼拏、曼荼。新旧之译有种种,旧译多曰坛,又云道场,新译多曰轮圆具足,又云聚集。意译为坛城、中围、轮圆具足、坛城、聚集等。为了修行者观想方便所绘制、雕造的曼荼罗,而有形像曼荼罗,而成为曼荼罗的表征。
僧人
制作大型
坛城
曼荼罗,是由意为“心髓”、“本质”的 manda,以及意为“得”的la所组成的。因此“曼荼罗”一词即意谓“获得本质”。所谓“获得本质”,是指获得佛陀的无上正等正觉。由于曼荼罗是真理之表征,犹如圆轮一般圆满无缺,因此也有将之译为“圆轮具足”。另外,由于曼荼罗也被认为有“证悟的场所”、“道场”的意思,而道场是设坛以供如来、菩萨聚集的场所,因此,曼荼罗又有“坛”、“集合”的意义产生。因此,聚集佛菩萨的圣像于一坛,或描绘诸尊于一处者,都可以称之为曼荼罗。
僧人制作大型坛城
在古代印度,原指国家的领土和祭祀的祭坛。但是现在一般而言,是指将佛菩萨等尊像,或种子字、三昧耶形等,依一定方式加以配列的图样。
坛城源于印度佛教密宗,系密宗本尊及其眷属聚集的道场。古代印度密宗修习“密法”时为防止“魔众”侵入,修密法时就在修法场地修筑起一个圆形或者方形的土坛,在土坛上修法,安请邀请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亲临作证,并在土坛上绘出他们的图像,于此以祭供。本智为主尊,道果功德为眷属;眷属环绕本尊游戏庄严,是为轮圆。由此构成了后世坛城的基本框架,演变出多种形式和类别的曼陀罗。
坛城作为象征宇宙世界结构的本源,是变化多样的本尊神及眷属众神聚居处的模型缩影。
在藏传佛教中认为,宇宙有着一个坛城的形象。宇宙的中心就是神山,边缘是一个巨大的铁轮方形坛城的四面代表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由中心和四方组成的坛城是一个汇集能量的地方。通过建立一个坛城可以变“乱”为“治”,也就是说,可以使风雪变晴天,可以治愈疾病,也可以占领一个“乱”的国土,使野蛮民族变成信仰藏传佛教的顺民。
繁华归无 世事的无常和空性
所以一个坛城可以表示几乎所有真实的或意念中之物:人的躯体,一个寺庙,一座王宫,一座城市,一片大陆,一个念头,一个幻景,一个政治结构。按照此一信仰,世界上每一个事物都是根据一个坛城形象的原始结构而塑造成的,此结构人之肉眼看不到。
时轮
坛城
长寿佛
坛城
十三尊
大威德金刚
坛城
胜乐金刚坛
城
财宝天王
坛城
绿度母
坛城
白度母
坛城
大威德金刚
坛城
金刚亥母
坛城
空行母
坛城
卡雀佛母
坛城
金刚手
坛城
金刚萨埵
坛城
作明佛母
坛城
十一面观音
坛城
胜乐金刚
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