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上的修车
以下为您整理了1980年至1998年,晚报报道过的、与自行车修车有关的内容。冒号前面的日期为稿件见报的日子。
本文主要涉及“修车”内容。并不包含其他与自行车有关的话题,否则话题太大了。
1980年:
顾客在修车铺自己干活
7月9日:有人来补胎,但崇文门外利民自行车铺的四个工人,俩人下棋,俩人聊天。顾客没辙,自己拿起家伙干活。
是为服务态度问题,也是改革要解决的体制问题。公家单位,您懂的,反正干多干少一个样。
7月28日:北京市正式批准的工商业个体户,已有800多家,包括朝阳门内北小街81号的修车师傅蒙田。
8月28日:来信的读者上班路上,自行车坏了,很着急。恰好当时坏在化工二厂门口,一位工人师傅见状,让上班人骑走自己的自行车,坏自行车留下修理,至下班时还车时已修好。
后面类似情况的好人好事还有不少。
9月12日:海淀区服务管理处修建加工厂的一台气泵坏了。很多专业的修车铺气泵都是坏的,无处修理,“怎么办呢?”
9月29日:新街口修车门市部,每天营业16个小时。当时即便有个体修车铺,也是非常稀少的。
可见市场对修车的需求。
12月22日:东四三条修车门市部等单位乱要价。
12月25日:北京橡胶一厂和化工部橡胶研究所,试制成功丁基胶自行车内胎。
这也算个题外话了,我们现在使用的自行车内胎,大都是丁基胶内胎;之前使用的橡胶胎因工艺问题,几乎每周都要补气,可见社会对打气的需求,前面写到坏了气泵寻求解决方法,意义在此。
1981:
崇立当劳模
3月31日:双井的残疾人种林昆,开设一家修车铺,身残志坚。
4月3日:朝阳区摩托车自行车修配厂,在这里修车后,可以在该公司在全区设立的修车铺保修。
这是所谓“联保”概念的雏形——全区联保。如今,很多商品已是全球联保。
5月9日:天桥至红桥的路边,有夫妻修车摊。崇文区发展个体经济的表现。
6月14日:东四三条口的修车铺,有位周老师傅,手艺很好。
6月23日:崇文区光明自行车摩托车厂所属幸福修车门市部,有位李福奎师傅,当时他不到30岁,3年收到了1800多表扬信。
表扬信也曾经常见甚至泛滥于我们的生活中。有机会再细聊。
6月28日:宣武区机动车自行车修配厂菜市口门市部,日夜均可修车。
谈一句个人理解。之前我整理过夜生活的报道,请见除了开房我们还有很多夜生活。1981年的时候,夜里路上绝对是人烟稀少的,而这家店昼夜营业,个人怀疑,更大的原因是因为白天积压的车太多,晚上不得不倒班修,干脆就顺便开着店铺。当然这只是个人怀疑。
8月21日:街头地面上常见铁钉子、玻璃碴子之类的东西,时常扎坏车胎,造成麻烦。
甭管修车摊位多少,谁都不希望去补胎。我就记得小时候的街上,常见一个个小圆圈,那是啤酒瓶子盖被扔在路上,无数汽车将其碾压到柏油里面的样子。人们素质、环卫水平都达不到,骑车人吃了瓜落。如今很少有这种情况了。
11月1日:残疾人崇立修车要价合理,被评选为东城区个体经营者联合会副主任。当时他才23岁。
之前咱们写过崇立大叔,他的修车铺至今还在,只是改成了一家花鸟鱼虫小店,那块匾仍然挂在府学胡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崇立大叔。详见崇力这些年。
11月5日:自行车的胀闸鲜有修理。因为配件供不应求。
11月13日:西单燎原自行车修理部,可修理胀闸。
12月18日:北礼士路修车门市部,30平方米店面5个职工,服务态度很好。
1982:
国营修车铺的电打气都是坏的
1月22日:朝阳门内大街副食店,在大街126号的修车铺里,偷偷“卖大号”,即将豆制品、蔬菜、酒等凭票限量供应的东西,大批出售。
这些商品平时就供不应求,因此政府禁止这种趸售行为。但实际上屡见不鲜。
2月21日:国营自行车修理门市部的电打气设备,经常是坏的。
说到这电打气,我记得小时候直到90年代初,还经常遇到修车铺电打气无法使用的情况。电打气方便省力,妈妈工作单位门口就有电打气,很多稍大点儿的单位停车棚门口,都会有电打气设备,常年好用。
所以您说这国营修车铺电打气无法使用的问题,算是产品质量问题呢,还是应该算服务态度的问题呢?
10月28日:宽街自行车修理部服务态度差。
11月25日:地安门修车门市部等单位,有为滑冰者磨冰刀冰鞋的业务。
12月2日:宣武门内自行车修理门市部等,被评为文明礼貌单位。
12月19日:中关村修车门市部,可为顾客免费安装北京产的鲸鱼牌加快轴业务,折价收购换下来的飞轮、轴瓦。
12月24日:崇立修车部服务出色。
1983:
义务修车
1月9日:崇立抱怨了,当了劳模之后,到处找他访谈、作报告,都没时间修车了。
各位,可见咱崇立大叔的脾气吧。不愧老劳模。
1月23日:北京橡胶一厂以尼龙线自行车外胎,取代以前的棉线外胎。前面说了内胎,外胎咱也一句带过了。
3月17日:一批先进的个体劳动者收到表彰,包括崇立修车铺。
同一批表扬的还包括京时表店,之前咱们也写过,详见小小修表店时代活化石。
3月20日:市三建公司二工区一队,每周三天晚上5点半到7点义务修车。服务点就在月坛北街东口,已经坚持了一年时间。为过往群众修车1600多辆。
3月23日:鼓楼正门旁边,有个一商局绿化队退休的老人摆书摊,摊位上有些修车工具,可为路人处理一些问题。
8月19日:朝阳门外大街89号自行车修理店,不给顾客补胎,说是因为人手不够。
10月2日:交道口蔬菜基层店退休职工、62岁的张全福,为人们义务修车。
10月5日:体育馆西路修车店,车放这儿修的时候,顾客要拿走一块取车牌作为凭证。这块凭证牌丢失,要交一块钱。工本费也不该乱收。
10月6日:前门东十字路口,北京市旅店公司的维修工谢永顺,摆了个义务修车摊。他每天早上利用上班前的时间在此修车,即便使用了他的零配件,“有零钱就给,没零钱就走。”
11月24日:崇文门外东利民修车门市部服务态度差,崇文门内自行车修理部服务态度好。
您看,当年会有人搞义务修车服务,是否也从侧面说明,修车行业供不应求呢?很多上点儿岁数的北京人,都爱倒腾车子,手艺还不错呢。街坊就有大叔,没事儿就在楼下擦车,擦得锃光瓦亮。因为在他们那代人看来,自行车真的非常珍贵、重要啊。
12月18日:交道口的交南自行车修理部,开设为天津飞鸽自行车特约维修站。
1984:修车的承包改革
1月3日:水碓子农贸市场对面的个体户、修车的杨宝田,服务很好。
1月8日:东郊农场玉器厂的青年工人李富,利用业余时间为职工同事们义务修车已有五年。
当时很多工厂里都有这种热心人。也不仅仅是修车啦,谁家盖房,谁家结婚,谁家做家具,谁家有点儿力气活,工厂里都会有一帮爱帮忙的朋友。
如今呢,能花钱解决,咱不爱求人,省得带来麻烦。您说这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
1月31日:山涧口自行车修理门市部的王福山,大冷天还在坚持高效率的工作。其中写到了很多修车铺因为天气冷,不爱接活儿。
3月27日:北京友谊商店百货部,有青年义务修车小组,为本店职工服务。
4月3日:西城区修理公司所属30个修车门市部,均保证电打气设备运转良好。
4月6日:珠市口西的飞鸽自行车特约维修部,服务挺好。
5月4日:南锣鼓巷的退休老工人张德彪,开了一个修车铺,劳动节前到街道办事处义务修车。
6月7日:前门外长巷头条口有陶(或隋,报纸模糊)记修车铺,可修理加快轴。
6月25日:新街口自行车修理部出售摩托车,收了钱但三个月都没来货。
7月27日:崇文区光明自行车修配厂的葱店修车门市部,过去四个职工经营,每年亏损上千元。改革之后,刘连贵一人承租,一年半交纳利润、税金和各种款项1330元,还净收入2300多元。经常修车修到半夜,不乱要价。紧紧螺丝、调调车闸,都是免费项目。
“国营”这两个字,说起来也是“国”字头,但它给人们带来的记忆实在是复杂。它曾经是唯一,是无法选择,但后来也代表过冷漠的服务态度、“大锅饭”的老体制。
8月9日:晚报近期收到很多读者来信,反映修车门市部不收活。一位读者说到,8月1日中午12点多车胎瘪了,他从前门到东珠市口,每个地方都有人四五个人排队修车,怕等候时间太长另寻他处,或是不愿意干,直到下午4点多才修好。
8月11日:体育馆路修车门市部收款员肖振茹殴打顾客。因为顾客来大修自行车,但修车后发现链条被换,双方发生口角。
8月30日:金台路的杨记修车铺,服务很好。60岁的师傅热心。
1985:
自行车王国修车难
1月3日:体育馆路气焊门市部,给自行车打气要收费5分钱。
这有啥新鲜的?别着急您往后看。1986年会写到。
1月26日:劲松自行车修理部的修车人戏弄来修车的武警军人。“大兵,你进来干什么?大兵也要修车?有钱吗?哈哈,你想找打是不是?看我三拳两脚把你大兵打翻在地。”
3月26日:崇文区光明自行车修理部,修车拖延,想换地方又不退钱。
3月28日:一个顾客要补胎,新鲜胡同修车部以气泵坏了为理由,不给修。又问了三个个体户,听说是补胎,人家也不管。好在方巾巷修车部帮忙解决了问题。
同日:一顾客的后轮有点儿蹭,东四三条修车部说要将前后三个轴一起更换,要价两块一,顾客拒绝;但取车时仍然说已经更换,必须给钱。顾客很生气,后轴刚换了一年多,如此以换代修,岂不是欺负顾客?
说到这“以换代修”,之前采访过修表修车的老人们,都很在意这个问题。在老手艺人看来,能修的,就不能换,既是节约,也是自己手艺的体现。
如今理念变了,比如说修手机、电脑,也不知道是大小毛病,一律直接换。既有产品科技含量高、难以维修细节的因素,也有修理人想赚钱、懒惰、手艺不过关的原因。不得不说,更重要的原因是:换吧,我们有这点儿钱。
4月27日:天坛路129号的自行车修理部,可以修理气筒子。
5月13日:广安门修车部服务好。每天200多人来修车,百分之百当天取走。一些小毛病免费,其他项目又坏了可以回来保修。组长名叫刘景国。
同日:一篇不算长的文章,呼吁社会解决修车难的问题。《自行车王国修车难》其中写到,北京城乡一千万人口,500多万辆自行车,但1980年以来,东城区自行车修理门市部已经陆续减少了6个门市部,其他多个也在酝酿撤销;自行车内胎质量下降,一些配件利润太低或是工厂停产;杂牌车多起来,副厂配件却难以搞到;个体户修车收费比国营高,小毛病不爱修。
8月9日:崇文区16个修车门市部,开设早晚服务部,延长营业时间。
9月17日:近期不少读者给晚报写信反映修车难问题,简单检查一下,就要收费;修修车漫天要价。
同日:西城区对修车门市部增强管理,制定条例。要求电打气营业至晚上11点。
10月18日:天坛路189号的李记自行车修理部,可以修气筒子。
12月15日:挪威大使馆工作人员刘富助,帮他人修车还把自己的自行车借给对方用,解决了燃眉之急。
12月29日:广渠门内大街25号的东风贸易公司,把打气筒摆在路边方便人们使用,结果被偷走了。
1986:
打气收费
1月13日:水碓子修车铺的老师傅杨宝田,带着三个徒弟,服务态度很好。之前的1984年8月30日也有对这位老师傅的报道。
1月16日:米市大街修车铺服务态度差。方巾巷南口修车铺服务态度好。
3月6日:市政四公司一工区二队的工人之家,为同事们提供义务修车等服务。
6月18日:建国门外友谊商店的自行车修理部,服务态度好。
6月20日:又是一篇不算长,但全面反映修车难的稿子,“气泵坏了”,没坏的地方十多人排队等候,最多的地方37人排队。文章介绍了气泵的情况:一千多一台,寿命五六年。经常要维护,气嘴两天坏。一年为它要垫进去700块钱。
但是文章还写到,永定门内大街一家个人承包的修车铺,使用气筒子给自行车打气收费2分钱,“听说有的兄弟城市已实行打气收费了。”个体户收点儿钱,顾客挺理解,“气筒是人家花钱买的,咱白使也说不过去。”
什么?难道之前打气都不收费吗?
看到这里我赶紧给爸爸打了个电话,爸爸回忆,当年在国营修车铺打气,确实是不收费的。这大概是当时的政府规定。
不免想到我上学骑车的年代,那是在90年代中期,时常打气,要给一两毛钱。拿着一张2块钱、5块钱的“大”票子的话,有些修车人会找给你一把零钱,也有的修车人就“下回再说”了。再到今天,路边打气之后问价钱,时常听到的是“有零的就给,没零的就算了。”
自行车打气,从国营免费到个体收费,再到国营衰败、个体也不在乎这点儿小钱,可以免费,也是具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啊。
6月24日:崇文区去年新增1346处商业服务网点,全区已有4400多处。其中有不少是修车摊、早点摊等微利小摊。
7月13日:头版头条,《本市正积极解决修车难问题》。全市自行车500万辆,可是城近郊区修车门市部只有149个。虽然有千余个体户,但网点少、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仍然存在。市饮食服务总公司负责人正在想办法。
7月15日:广安门自行车修理门市部服务好。之前这里也被报道过。
7月20日:左家庄三角地个体修车摊主张英杰,欺骗顾客、偷工减料、乱要价,被罚。
8月5日:东城区的27个修车铺,将全部实行个人租赁。之前的经验,改革之后,收入都会增加。
8月26日:广安门自行车修理部,打气业务延长营业时间。
8月31日:打气收费,在这一天有了说法。北京晚报一夕谈栏目的评论,最近北京开始实行打气收费2分钱,这并不是资本主义,而是尊重市场经济规律。
今天看来……这都哪跟哪啊,怎么打气收个费,还能扯上主义呢?我们都已经习惯买不起房、买不起墓地、买车摇号、出门堵车……算了不说了。可能理想真的太遥远了。
10月2日:国庆假日,包括西直门外市场修车铺等小修理行业,都在坚守岗位。
10月7日:前门十字路口东的退休工人谢永顺,在路边义务修车四年。之前的1983年10月6日他也被报道过。已然坚持了四年,有的人执意给钱,他就把钱凑起来,捐献给少年儿童福利基金会。
多好的老人啊。
10月16日:北京的修车铺、理发馆,一部分实行了租赁承包后,服务态度变好。
10月21日:本市小修理行业发展,包括修车、修鞋、修表、修电器等。解决了待业青年问题。
待业青年,也是个大问题。知青回城,老工厂人满为患,是为当年国家大力鼓励个体户的原因之一。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创业”。
10月25日:六部口自行车修理部,在本市修车行业中率先公开了收费价目表。
11月4日:之前被报道为服务好的广安门内自行车修理部,始终提供着便民打气的服务,但气泵嘴、气筒子屡屡丢失,还有的人故意捣乱,将皮管字割坏。
什么时代都是这样,啥人都有。现在看似大家素质好了,共享单车被破坏、涂改二维码、推进自己家的事情也不少见。
11月7日:海淀区将举行部分国营小商业企业拍卖会。包括修车铺在内。是为承包制等改革时代的另一种探索。
11月23日:海淀区蓟门北里居委会办修车点、裁缝铺、小饭桌等便民设施。
1987:
车条的用途
1月11日:西裱褙胡同西口东单南自行车修理部,20多岁的王绍祥昼夜服务。
2月28日:六部口自行车修理部可租用刷房喷浆器。
不知这玩意儿算不算超范围经营,那个年代,菜站都改卖服装挣钱呢。
3月14日:北京第一鞋厂的化工车间为民服务队,节假日组织义务修车、理发,已经坚持了4年。
5月21日:崇文环卫的时传祥青年班,坚持着义务修车。
6月14日:幸福大街自行车修理部,服务周到收费合理。
6月21日:北京第一皮鞋厂,业余时间上街为人们义务修车修鞋。
6月22日:自行车条有了新用途。北京兴起了羊肉串,街头烤串者多使用自行车条穿串,不卫生。
从最贴近我们生活的角度说,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将来咱们一定找机会聊聊羊肉串这个话题。后来在1991年7月25日晚报连载作家陈建功《消费六记》中,也提到过这个情况。
10月16日:海淀修车行全区所属27个门店,全部实行了租赁,服务态度好了。
之前写过海淀区似乎有意拍卖,但此时报道则是“租赁”,不知为何。
12月22日:西单自行车修理厂,换两根钢丝要价3块钱;六部口良友自行车修理部4毛钱就修好了。
1988:
统一修车价格
1月13日:市煤炭总公司六场卸煤机班长郭万忠,带修车小组五年义务修车800多辆。
2月16日:西棉花胡同31号赵记修车铺,修车便宜又好。
3月11日:西单燎原自行车修理部的刘维新,平时上街义务维持交通秩序。
10月28日:南礼士路修车个体户尚洪义服务好。
10月29日:朝阳区修理公司对个体户修车实行统一最高限价。
前面说到了,有些修车铺的价格并不统一。计划经济一路走来,此时虽然已是变革中,但与其说是定价不统一,还不如说是人们的想法不统一。即便价钱能通过一张表格统一,想要巧立名目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11月2日:西四车行有周转车。来修自行车的人,可以将车借走应急使用。
这种服务,现在在一些行业也普及了,听说修手机、修电器的就有周转机。也可见当时自行车的市场供应已经明显好转。这一年里还有新闻说,我国自行车已有产大于销的趋势。不细说了。
1989年:
红领巾打气
3月12日:广安门自行车修理部服务好。经理叫郭振忠。
3月25日:新街口外大街小西天路东的利群修车铺,有位赵师傅手艺很好。
10月10日:西四自行车修理部在北京市劳动模范沈明带领下,服务很好。
10月21日:天龙东里小学四年级1班的几个孩子,在天坛东里路口设立了“红领巾便民大气站”。
80后的孩子们的记忆中,少不了“学雷锋做好事儿”,其中必有上街义务打气。我记得上小学时候,几个孩子拿着气筒子站在路边,小眼睛紧盯着每辆过路自行车,发现有一点儿瘪的,恨不得把骑车人拉下来。如果人家真的停车了,几个孩子冲上去,那可真是争先恐后动手帮人家打气。
这种教育也不知现在是否还存在。严格来说,这也是社会发展不完善的表现——车坏了找地方修去,凭什么让小孩子来干这个?
80后做好事儿,有的人去擦过警察岗楼,有的人扶着盲人过马路;可如今,警察岗楼基本已经消失,即便有也有专门人员维护卫生;过街红绿灯都带有提示声音,盲人过马路再也不必我们搀扶。
这种教育方式嘛……说远了。
1990年:
中学生学修车
6月13日:青年路南口,修车的个体户安学栋,坚持3年为姚家园小学教工义务修车。
7月6日:西城区50多所中学,都领到一部教学录像片:修自行车。是为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相比上一代人勤于动手,此时的中学生实际劳动能力已经有所欠缺。然而这也是社会发展、分工细化的表现。
7月8日:永定门外三元街居民刘贺田,坚持8年为他人义务修车。
8月12日:骡马市大街米南电工器材商店门口,设有便民打气站,可免费打气。
11月23日:雍和宫交通岗亭旁,可免费打气。
1991年:
打气不收费
6月12日:北新桥自行车修理部可修理加快轴。
7月23日:一条贴心地提醒,穿裙子骑自行车,小心绞进车轮。
8月3日:团结湖南市场附近,有个摆摊修车的老爷子李树仁,打气之类的小活儿都不收钱,平时修车认真负责。
个体户又不收钱了。这便是发展进步了。
9月24日:菜市口百货商场,出售的深圳蛇口亚洲自行车厂有限公司生产的永久abc牌山地车,6个月修了十多次。
产品质量问题,随处可见。
11月10日:锦绣街小学六年级2班,在金鱼池马路边设立学雷锋红领巾服务站,可打气。
1992年:
为了告别的记忆
1月27日:建国门自行车修理部可以租自行车,有旅游的老外租车游北京。
这当年也算得街头一景,人家老外挺入乡随俗。而今共享单车无疑又让这一形式火了一把。
3月16日:随着发展,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告别的回忆》其中又写到了自行车和崇立修车铺。“北京人为了保养自行车,三角架上缠着一圈又一圈的旗杆布或塑料条,怕漆碰了;前后挡泥板下,又接上两块皮子,防泥上溅;两个轮子的轴皮上,还套上两个棕毛项圈,消尘除灰;连脚蹬子都有套,甭说座套了。崇立认为,生活富裕了,人们的价值观也变化了,连存车费都从2分改5分、1角了,说明看车大妈时间都比从前更有价值了。他还说起车把下的灯插。小小的灯插如今已是废物,北京市大街小巷的道路照明发展到今天,没有人需要自行车装灯了。”
这一年,自行车广告很多,但反映自行车质量差的读者来信更多。消协、质监等部门也都发布数字,证实市场上自行车质量确实有了明显下降。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晚报上少见修车有关的新闻,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名牌厂家纷纷在北京各处开设品牌维修站。
7月24日:酒仙桥商场出售的自行车不给保修。
1993年:
摆摊碍事儿
8月17日:一张拍摄于虎坊路的图片上,三个马扎代表三个修车摊,每个摊位前摆着气筒子和简单的工具。图片的名字叫“地雷阵”。
看来,大家嫌修车摊碍事儿了。同一个地方三个摊,可能有几个原因:其一,经济改革中,工人离开工厂,自谋生路;其二,也可能是城市涌入了打工者,前来摆摊;其三,修车再也不是难事;其四,修车有可观的利润;其五,城市交通略显拥挤。
这只是一张照片而已,让人想到很多东西,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1994年:
修车师傅拒绝销赃
2月9日:一个小偷偷了自行车,送到丰台文化馆附近具隆修车点打算拆锁,被魏广财师傅报警。
那些年谁家没丢过几辆自行车啊。修车小摊遇到这种情况选择报警,大家觉悟都在进步。
4月10日:读者来信建议,修自行车要指定收费标准。补个胎有的人收1块5,有的2块5。
6月3日:西城区二龙路6401联合企业门前有免费打气、免费公用电话。免费打气不算新鲜,但免费公用电话,此处是北京唯一一个。
11月3日:崇立又上报纸了,但这次不是修车的事儿。崇立申请了一个公用电话,此时停用了,因为很多打电话的人不自觉,打完不给钱。
同日:酒仙桥影剧院旁边的、近50岁修车人李德福,买卖赃车被警方抓获。
11月14日:永定门外宝华里个体户修车户马宝明等兄弟三个人,抓住了抢劫者。
1995年:
车条羊肉串可能引起铬中毒
2月21日:水道子35号院的贾月兰、罗玉山夫妇,都是老知青,他们办了修车、理发的生意,夫妻俩都热心和气,受街坊们喜欢。
5月3日:读者来信说到,街边羊肉串使用自行车条穿,吃了之后,可能引起铬中毒。
吃得起羊肉串之后,我们当然要关心羊肉串的食品安全问题。又是一次进步。
1996年:
修车万象
6月25日:鼓楼西大街的修车个体户谢海平,手艺好服务热情。
8月10日:京城修车人占据了这一天晚报的一个整版。其中写道不少有趣的内容:此时北京约有800万自行车;80年代末,很多修车铺将房屋转租为其他店铺,因此修车的门脸逐渐变成了路边小摊;90年代第二职业热,一些工人业余时间出来修车摆摊,从东便门到建国门的二环路边有20多个摊位,但这股热潮一年多之后就退去了;一些修车人摆摊蒙事,连拿龙的手艺都没有;下岗职工、外地人是修车人的主力组成部分;有些热情的修车人,遇到没带钱的顾客,大方地让人家之后再给,但也有人乱要价、敲竹杠;有些地区工商、交管部门驱赶占路修车人,他们生存不易。
修车万象,至此有了一刀解剖。
8月18日:胡家园小区畔,一个76岁的东城区自行车修配厂退休工人坚持义务修车。
8月28日:阜成门桥西侧发生了一起抢劫案。一个外地人抢劫,被热心的修车个体户抓住,引起多人围观。然而竟无一人去报警,修车人只得让众人看管,自己去报警。结果他刚离开,抢劫者拿起剪刀威胁众人,无一人敢上前,抢劫者随即逃跑。
如今我们似乎能找到理由理解这种现象。能在街头摆修车摊的人,怕大都是相对老实的人,他们可能敲竹杠、乱要价,但他们坏也就坏到这儿了。如果他们曾经是迎逢拍马、赚更黑心钱的人,也不会“沦落”到街边修车的地步吧。
从这个意义上说,而今仍然坚持在路边修车的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净看见见到局长毕恭毕敬,然后局长落马的事情了,其实呢,大家都是人,普通人。
9月1日:天坛街道医科院宿舍,66岁吴承禄退休后办了个修车修鞋摊,又热心,又便宜,手艺又好。
12月2日:生活中来栏目您一定熟悉,这一天,栏目里刊登了一个小点子,将废旧自行车改造成健身器。
看看,此时废旧自行车都成了麻烦了,还得咱想办法好好利用。您要是有修车的手艺,花不了几个钱,就用上了骑行健身器。
1997年:
攒(cuan2)辆车
2月15日:1959年“全国群英会”时24岁的劳模李军,如今62岁,从昌平木器厂退休,办起了修车摊。此时他已身患癌症,单位报销90%医药费,但压力仍然不小。他的儿子继续帮他修车,他教育孩子要凭良心收费。
3月14日:珠市口东大街29号、北京春盈技贸有限责任公司,有钛合金、铝合金车架子,可选购配件后组装自行车。
嘿,您瞧,“攒辆车”玩法又回来了。早年间自行车供不应求,买配件攒车曾经是不少人的选择;而今攒车,则是为了选购自己喜欢的零部件,意义完全不同了。
尊重个性,有所选择,乃是幸福也。
6月15日:白石桥路边,一个修车摊的招牌上写着“开发票修车”。路人难解其意。
发票有多种含义,它象征着正规,但也可能是腐败的因素。可惜事情过去20年了,很难说清修车摊开发票的含义了。
1998年:
没有更多值得说的消息了
1月6日:崇文区环卫局三队时传祥青年班,8个青年宫周末义务修车。
3月24日:时传祥青年班每周五在门口义务为路人修车。
4月19日: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的张胜奎,经常义务为同事们修车。
7月15日:在朝阳区豆各庄修车的46岁师傅于右任,服务热情。
7月29日:垂杨柳地区的志华修车铺,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个体户。店主叫王志华。
11月29日:珠市口东街很多人摆摊修车,一些人摊位直接摆在了靠近马路中央的位置。
顺便说,这一年北京成立了城管组织。
这一年没有什么关于修车行业的新闻。要么,这一行不重要;要么,这一行平平稳稳,已经成熟。显然是后者。
本文配图为近年拍摄的胡同里的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