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实验基地内,空荡荡的,除了阿西博士和助理研究员隆钟之外,再无一人。
就在今天早上,探索119号新元素的项目正式宣告结束,恰好临近春节,阿西博士给其他工作人员都放了假,自己则留下来处理最后的一些收尾工作,没想得知情况后,隆钟也自告奋勇跟了过来。
此刻,两人进了对撞室,隆钟推着小推车在一旁整理需要回收的物件,阿西博士则缓缓走到对撞机前,他抚摸着那些庞大的机器,不禁回忆起这一年以来整个团队所付出的艰辛,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激烈的讨论,还有早已数不清次数的实验……
“总算是能让后人少走些弯路吧……”阿西博士心中正暗道,耳边却传来隆钟一声怪叫:“咦,我的幸运龟哪儿去了?”
阿西博士闻声回过头,发现角落里的大鱼缸中,那只小乌龟竟真的不翼而飞了。
“它不可能爬得出去啊!”
确实,按照大鱼缸的尺寸,小乌龟根本不可能独自爬出,而凌晨做实验的时候,阿西博士也明明看到乌龟还在鱼缸里。对撞室是科研重地,整个团队中,只有阿西博士和隆钟两人各掌握一把钥匙,外人绝对无法擅入。
“这真是怪事了。”阿西博士也有些纳闷。
“博士……乌……乌龟,在那里……”隆钟惊叫道。
顺着他的目光,阿西博士往对撞室的另一个角落望去,这一看,连他自己也惊呆了——那小乌龟居然出现在了存放锿-252的透明密闭容器内,并且正在里面缓慢地爬动。
这简直就像电视节目里的魔术表演一样!然而,奇异的事情远远没有结束。
正当站在鱼缸边的隆钟想走向小乌龟看个究竟,他突然在一瞬间消失了,不到半秒钟的时间,他竟又凭空出现在了室内对角线的另一角落。
“我……我这是……”隆钟回头看着自己出发的地方,错愕得说不出话来。
而阿西博士在一旁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自然更是惊讶非常,但尽管面对着这看似玄幻的一幕,他仍保持着一个科学家应有的理智,他的大脑急速运转着,眼前的对撞室、记忆中的小乌龟、隆钟的瞬移、碰撞实验,所有的这一切,每一个细节都在阿西博士的脑中交织回旋,忽然间,他似乎想到了些什么。只见他一动不动地站着,紧紧盯住几米外实验室的门口,然而,几秒钟之后,什么都没有发生,阿西博士没有气馁,他更加聚精会神地闭上了眼睛,这一回,当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他已然站在了门口的位置。
“博士……你……你也……”
“我想我已经猜到了这一切的答案了,快跟上来,还有最关键的一个问题需要确认。”没等隆钟把话讲完,阿西博士就大跨步往门外跑去。
顷刻之后,博士又一次站在了主控制台的中央,他打开监控屏幕,敲击着屏幕上复杂的按钮,很快,一截线段被调取了出来,在这段线段的中间,有一处中断的缺口,阿西博士的手指继续舞动着,屏幕中缺口左侧的开端被不断放大,放大,再放大,最终,放大的倍数达到了系统的极限,阿西博士俯下身子,扶正了厚厚的眼睛凑到屏幕前,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缺口开口的位置,竟真的出现了一处肉眼几乎难以看清的极为细小的波动。
“博士,究竟发生了什么?”随后赶来的隆钟推开了大门,气喘吁吁地对着阿西博士问道。
只见阿西博士慢慢地转身回头,他的眼角淌着泪水,激动地说道:“原来,119号元素已经诞生了,隆钟,我们成功了!”
又是一年新春佳节,尽管北风萧瑟,却吹不散人们迎新春、辞旧岁的高昂兴致,城市的中心公园内,处处繁花似锦,姹紫嫣红,成群结队的游人更是盛装打扮,人比花艳。
然而,这北风刮在孔丁的身上,却是真的凛冽,此刻的他,正蜷缩在公园中央广场的3D巨幕下,尽管背靠着巨大的屏幕,但刺骨的寒风仍能吹透他身上覆盖的层层报纸,钻进那件破破烂烂的军色旧大袄里。
这位可怜的父亲,头上缠着厚厚的绷带,其上的血丝甚至都没有干透,而他的肚子里更几乎是空无一物,两天以来,他就只吃过一个游客丢过来的像石头一样坚硬的馒头。
但这些,对于孔丁来讲,都无所谓了,因为他的心里,比这北风还要凄寒百倍。
此时的孔丁,一只手里握着女儿最心爱的那个洋娃娃,同时,他将三色行李袋垫在自己的腿上,这样,他才能勉强支撑着支起另一只手把手机端在自己的胸前。
孔丁一张张地翻动着手机里女儿的照片,屏幕中的依依,或做着鬼脸,或哭着鼻子,或一边玩耍着一边朝孔丁咧嘴露出灿烂的微笑,那笑容,简直比天使还要圣洁!
“你们看,大过年的,这是在干什么?”
一个声音将沉陷在美好回忆中的孔丁拉回了现实,他抬起头,这才发现,四周许多游人正缓缓向他聚集过来,孔丁有些诧异,不由得紧紧护住了自己的手机,片刻之后,他才明白,原来那些聚拢过来的游人指指点点的是自己身后的3D巨幕。
孔丁不禁也仰起头朝身后看去,只见偌大的屏幕上,映出一张圆形的会议桌,议席上,围坐着一圈身穿西装革履的人,每一个人的脸上都紧绷着,神情严肃,而此时的镜头,对准的是正中一个带着厚厚眼镜的读书人模样的男子,他看起来岁数并不很大,但两鬓之间,却已经布满了细密的白发。
首都科学中心会议厅内,人头攒动,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工作者们架起了长枪短炮,他们将镜头对准了会议厅中央的圆桌,其上端坐的,都是中国物理学界各领域领军级的人物。据说,此次大会的召开,是因为一个科学研究项目取得了重大的发现,研究结果甚至惊动了国家领导的高层。两院院士、各大物理研究院院长还有高校的物理学专家们都收到紧急通知入京赴会,各国驻华媒体也纷纷受到邀请,而此次会议也将全程向全球进行连线直播。会议规格如此之高,从所未见,究竟是什么样的研究成果,实在令在场的各方期待万分!
“那么,接下来,会议正式开始,希望阿西博士所带来的研究成果,真的值得我们大家在新年的第一天离开家人,急匆匆地赶到这儿开会。”主持会议的是中国工程院的王院长,他略带揶揄的开幕词,引来了席间几声低声的讪笑。
阿西博士并没有理会那些不怀好意的声音,开始神情凝重地讲道:“一年前,我和我的团队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质子对撞机实验室开始了制造119号新元素的项目,这一年里,我们尝试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却始终没有监测到新元素的诞生。前天,就在我们都认为项目已经以失败告终的时候,一个意外的事件,让我得知,我们差点就和119号元素诞生的事实擦肩而过。”
阿西博士顿了顿,继续说道:“在实验的最后一周,我们决定用同位素锿-252替换锿-253作为新的靶核,第一次开始对撞实验的时候,整个实验室出现了突然的短暂停电,我们以为那是电流过载造成的,却没想到,119号元素竟然就是在那个时候诞生的。我们翻查了当时传感器的监测记录,发现新元素只存在了8微秒,也就是百万分之8秒,随后就衰变为新的元素,它的生命是如此之短暂,以至于远远低过了系统的监控阈值,没有被作为有效事件进行记录通报,而我们,也差点错过了这个可能是人类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时刻。”
“咳咳……”阿西博士的正对面,一个耄耋老者有意无意地轻咳着,他是前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孙院长,北大的物理专业,可以说是由他一手创建,老人掏出手帕轻拭嘴唇,说道:“阿西博士,我理解你发现新元素的激动心情,可是,把这说成是‘人类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时刻’,未免也太夸大其词了吧。”
“孙老,您说的太轻了,要我说,发现个新元素,根本就没必要专程把大家伙召集过来开这个会吧!”一个刺耳的声音嘟囔着,席间马上响起叽叽喳喳的附和。
“当然,如果只是发现119号元素,也许不值得如此兴师动众,”阿西博士神情庄重,他所说的每一个字,都铿锵有力,“我说这是‘人类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时刻’,其实一点也不为过,因为新元素的诞生,彻底打破了宏观、微观两个世界的壁垒!”
“你……你这是什么意思?太危言耸听了吧!”
阿西博士没有理会那个质疑的声音,继续说道:“前面我已经提到,是一个意外事件使我注意到119号元素诞生的事实。当时,我和我的助理研究员正在粒子对撞室中整理项目结束准备回收的器材,结果,我们发现,对撞室中的一只小乌龟凭空穿越了一个大鱼缸,进入了存放锿-252的密闭容器里,更令人惊讶的是,我的助理在准备接近乌龟的时候,几乎是在一瞬间实现了十几米的位移,而后,我也试图尝试这样的瞬移,一开始,并没有成功,但当我集中思维之后,竟也成功地做到了。”
“阿西博士,这里在坐的都是个顶个的物理学专家,你……你确定你讲的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吗?”会议主持王院长故作轻松地说道,但谁都听得出,他的声音里,出现了些微的颤抖。
在场的人都屏住了呼吸,再无其他人发话,显然,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阿西博士所说的,是可以简单重复的实验事实,想要证实真伪非常容易,他绝对不敢在这样的场合信口开河。
“很遗憾,我所说的都是事实。在发现了这个‘异象’之后,我迅速召集了团队成员,结果,每一位成员也都亲自证实了这一事实,我们还发现,只有在一定的空间内,才能够借助思维力实现自身实体的瞬移,人可以,乌龟可以,其他具有意识的生命体也都可以,而这个特定的空间,正是以119号新元素诞生之地为圆心,向四周逐步扩散,而且,其扩散的速度正在急剧加快。”
“可是,119号元素的诞生究竟跟这个奇异的现象有什么关系?你说的宏观、微观世界的壁垒又是什么意思?”一个年轻学者插话道。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所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制衡着大尺度范围的宇宙,即我们所处的宏观世界,而量子力学、不确定性原理则掌控着微观的世界,爱因斯坦晚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致力于将二者进行统一——最终,他失败了。而且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找到一个完备的物理学上的大一统理论将宏观和微观两个世界纳入其中。
可是,现在我们也许终于知道了真相:这个理论不是还没有被找到,而是因为它根本就不存在!
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壁垒,它们本身就有各自的一套规律,只有当这层壁垒打破了,两个世界才能真正融合,而这层壁垒,就是119号元素——宏观世界中最小的粒子,微观世界中最大的粒子,它,就是连接两个世界的桥梁,当这座桥梁连通,两个世界的性质便会开始互相影响。”
阿西博士继续解释着,眼中愈发闪着热烈的光辉:“我们已经知道,宏观世界受因果律的控制。而微观粒子,比如电子,则遵循着不确定性原理,受自身波长等性质的影响,在概率云中绕原子核进行公转,如今,在受到微观世界或然率渗透的宏观世界,我们已经可以按照自身思维力的控制,以一定的概率在地表绕着我们的‘原子核’——地球实现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