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怀左同学
打破你的原则,成为你的例外 微信公号:怀左同学 新浪微博:怀左同学 个人微信:dapanghuaizuo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无锡博报生活  ·  这里!排队排队!人气飙升 ·  7 小时前  
度房苏州  ·  不变!最新一期LPR出炉... ·  2 天前  
度房苏州  ·  马上,苏州家装补贴即将重启! ·  4 天前  
幸福东台  ·  重点工程多个重要节点取得重大突破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怀左同学

读书如登山,一步一重天——读《美的历程》

怀左同学  · 简书  ·  · 2017-12-19 10:21

正文

文/怀左同学

01

在读完徐复观的《中国文学精神》之后,我自己买了一本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以前读过,但过程有点草,于是再次翻阅,细细品味。

客观来讲,《美的历程》是一本好书,但并不是李泽厚本人最好的书。

在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之后,我发现了很多作家最好的书,往往不是最畅销的,而最畅销的,也并不一定是他最好的。

就像当年朱光潜给青年写的信,还有那本薄薄的《谈美》,因其通俗易懂,后来普及大众。但这两本小书,只是朱光潜学术著作中的小小一角。

艺术的高度和普及的程度,不好说。

确实,很不好说。


02

在读过叶朗先生的《中国美学史大纲》之后,拿起《美的历程》,就像看着一盘精致的小菜,量小,但味道却没减多少。

于是我再一次看到,看到了远古图腾和巫术礼仪,看到了龙蛇凤鸟和骇人的饕餮,看到了血与火的野蛮年代,看到了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

原来所有事物,都有其独自的发展历程,美的历程,原来如此。

由现实到幻想,由实用到想象,于是有了神话、传奇、巫术和礼仪。

由再现到表现,由模拟到抽象,原来这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美其实是一种“ 有意味的形式” ,因为这其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内容。

当然,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

我们今天看到的美,揉碎了,到处都是血与火之歌。


03

有人说中国的美学是一锅粥,糊里糊涂,其实是这些人崇尚西方的学术,逻辑严密,有理有据。

学术有别,这本没错,就像每个人有自己的喜好,每个民族,也有自己的特色。

我喜欢中国文化,更喜欢中国美学,她带着朦胧的色彩,带给我气韵和风骨,虚实和远近,我伸出手,一抓三探,哦!原来有个东西,叫意境。

我看到孔子把原始礼乐文化和实践理性结合在了一起,灌注于日常生活中,完成了心理学和伦理学的结合统一。

看到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他们用赋铺陈,用比兴,完成主客体统一,于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看到了伟大的楚国屈原,用炽热深沉的个体人格,魂归来兮,上九天,别人说他最浪漫,其实,也最理性。

原来现实与想象相辅相成,理性与浪漫可以合二为一。

我似乎明白了一点美的感觉:是对世间生活的积极关注,是对社会人情的关心肯定,是欣赏,也是表现,是充实,也是丰满。

要我这个俗人来讲,其实就一句话。

我在享受生活,我来创造故事。


04

很多人喜欢魏晋风度,我也喜欢,最动荡,也最自由。动荡的是社会,而自由的,是人心。

于是歌功颂德的两汉经学没有了,一种抒情的,感性的“纯”文学诞生了。

那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是“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是《古诗十九首》里面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和喟叹。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横槊,慨当以歌;“天道信崇替,人生安得长,慷慨惟平生,俯仰独悲伤……”陆机赋诗,忧思难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声,其实呢,他们唱的是同一种哀伤,同一种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

那是人的声音,多少年了,第一次,有了“人的声音”。

他们反抗,是因为不相信;他们不相信,是因为有自己的相信。

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

我不信经世致用,我不信经学儒术,给我药,给我酒,给我姿容还有那神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