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央视新闻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公众号,提供时政、社会、财经、体育、突发等新闻信息以及天气、路况、视频直播等服务信息。
51好读  ›  专栏  ›  央视新闻

评论丨姓名、身份证乱填都能过?无人机监管系统 怎成“急就章”?

央视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6-04 13:57

正文

中国民用航空局日前下发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已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定要求最大起飞重量为250克以上(含250克)的民用无人机拥有者须进行实名登记。


然而,当媒体记者试图通过无人机实名登记系统注册时,却发现身份信息即便胡乱填写,也能通过系统认证。


姓名、身份证乱填都能过?

登录无人机实名登记系统看到,在“用户注册”一项中包括个人、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和机关法人等事项,个人用户需要填写手机号、邮箱、真实姓名、性别、证件类型及号码、地址等事项。

测试发现,该实名登记系统存在“漏洞”,系统不会对填写的内容进行真实性认证,即便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乱填都能通过。

而在“无人机管理”项目中,新增无人机序号也可以乱填,同样可以正常提交,同时乱填的序号也能生成可供查询的有效二维码。

民航局邮件回复:对于身份信息目前无法进行有效性验证

对于这些“漏洞”,民航局适航司无人机系统技术支持方邮件回复表示,目前,无人机登记系统只做身份信息的记录,只对字符的类型和位数进行校验,没有与公安部网络对接进行有效性验证。对于无人机序号验证问题,适航司称各个厂家无人机序号的设置原则是各不相同的,没有统一的规则,因此无法对无人机序号的有效性进行校验。


适航司方面表示,民航局在与公安部门沟通,争取能通过公安系统对登记人身份进行验证。

无人机“黑飞”频繁惹祸

事实上,随着无人机发展迅速,“黑飞”现象也时常发生。仅今年就已出现多起扰乱民航秩序甚至影响事故救援的恶性事件。

1月7日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滏东嘉园发生爆炸事故。8日上午,男子张某驱车到该小区操控无人飞行器到事故现场上空进行拍摄,影响了正常救援秩序,被该市桃城分局依法行政拘留5天。


4月22日,成都市公安局发布通报称,4月19日、21日分别在金牛、双流查获两起无人机非法飞行案件,涉案人员因在双流机场净空区违法操控无人机,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涉案无人机


5月12日,重庆机场受无人机干扰,造成多个航班受到影响。当天无人机干扰共造成重庆机场40余个航班备降,60余个航班取消,140余个航班延误,上万旅客出行受到影响。


一面是无人机“黑飞”扰乱公共秩序,一面是监管漏洞亟待补救升级,该如何解决,实名制之外,无人机的监管究竟怎么提升?


央视评论


6月1日起,民用无人机拥有者须按要求在民航局专属系统中实名登记。公众期待此举能够将频频惹事的“黑飞”现象打入冷宫。然而事与愿违,刚刚过去几天,系统的巨大漏洞却意外地提醒我们,该系统目前无法实现依法管理无人机的有效目的。

无人机监管系统,怎成“急就章”?

在无人机管理系统上线当天,有科技网站的编辑登录系统进行测试,一番测试后编辑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天蓝色的背景和简陋的UI风格显得很粗糙,看上去该网站到处残留着 web1.0时代的影子”。无论好看与否,实名登记系统管用就行。然而令人失望的是,近乎所有信息都可以随便编造而生成二维码,这样的监管从启动第一天起就留下了巨大隐患。

从当前情况看,无人机实名登记系统存在两大致命:首先,信息系统未经全方位测试,存在较多的技术问题和隐患,匆忙上线的痕迹严重。其次,系统并未与无人机生产商和公安系统有效对接,对于人(无人机拥有者)和物(民用无人机)的监管都缺乏有效查证识别,给信息编造留下了广阔空间。

△图自视觉中国

当然,该系统上线确有“急就章”的可能。前一段时间,在成都、昆明等机场多次发生无人机干扰正常航班飞行的状况,造成航行安全隐患和航班的大面积延误,对于监管手段升级舆论呼声强烈。在此情况下,民航局果断上线实名登记系统,急于打上补丁。很显然,系统测试缺乏时间,信息系统无法查证识别,与公安和制造商的产品系统未联网,这样的1.0版本监管系统多少给人以“姜太公钓鱼”的印象——愿意老老实实登记的无人机使用者上网登记,不愿意实名登记的使用者则毫无忌惮,可以肆意编造虚假信息。

 莫让监管成“狼来了”的游戏

翻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短短两千字左右的规定显得十分单薄。从某种意义而言,这份《规定》看上去更像是网站技术手册,只是告诉人们“需要登记”和“需要哪些信息登记”。而对于大家关心的问题,例如“存量无人机怎么办”、“假若不登记会否有处罚”、“无人机一旦进入禁区怎么处理”都无一涉及。现实告诉我们,1.0版本的实名制登记系统亟需升级至2.0甚至更高版本。否则,就成了“狼来了”的游戏,无人机的管理手段就将仅剩下“吓唬”。

堵住安全漏洞 不能仅靠实名登记

堵住无人机“黑飞”的安全漏洞,实名登记只是第一步。一方面,这项工作从无到有,需要有一个过程。但与此同时,要想实现有效监管,需要我们抓紧步伐,实现监管的“从有到精”。这考验着管理部门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手段,另一方面也考验着我们跨部门协同的能力和水平。主管部门还需加强航空法规的宣传,从技术手段上规范无人机飞行行为等。这一切都需要提升自己的管理意识、管理能力,把好的管理办法真正实施到位。

任何政策的实施,都要用“实效”来考核和查验效果。从当前情况看,无人机实名登记所存在的漏洞,亟需我们打上补丁,实现有效监管。人们期待,无人机实名登记系统能够早日升级完善,让无人机拥有者和生产商感受到监管的有效性和监管力度。更重要的是,让人们感受到政府部门对无人机实现有效监管、保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决心!

文丨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王健

更多新闻


监制/唐怡  主编/张天宇

编辑/纪之文郭爽

©央视新



加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