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
lolapola
” 发现生活中的一万种可能:)
那天和朋友聊起来,聊着聊着发现居然已经快毕业一年了,好像连自己都没意识到,就已经走出校园这么久了。
这一年都发生了些什么?无外乎是每个人可能经历过的一些事情
——
从失恋到再次恋爱;从工作到辞职;从学生到准备出国;从一个城市搬去另一个城市;和曾经的好友道一声珍重从此天各一方,等等等等。
换一种讲法:从仅仅法律意义上成年的年轻人,变成了真正心理上完全成熟,生活上能独当一面的成年人了。
from young adult to complete adulthood
,其中蜕变的酸甜苦辣每个人心里自知,一路走来并不容易。
曾经很多东西都是父母帮忙解决的,每天回家有新鲜热腾的饭菜,有他们诚挚的笑脸,出门逛街的时候,也可以赖着脸撒撒娇跟爸爸说好想买新款的
iPhone
;又有很多东西是可以跟朋友倾诉的,好基友永远在微信的另一头等着你吐槽不靠谱的前男友,总是一起同仇敌忾吐槽办公室里的某个碧池,又会在日历刚刚翻到周三时就开始互相约周末去哪条街吃早午餐。
◈
结果突然某一天,发现一切都变了,搬去了另外的城市开始重新工作生活,一人住在单人间里,和室友不过是点头之交,生活中的每个小细节都要亲力亲为,小到今天超市有没有减价牛奶,大到房东是不是下个月开始要涨房租,都变成了头痛的问题,偶尔路过
Apple store
,也要三思一下:好像
iPhone7
一买这个月的工资就不剩下多少了,旧手机还是凑合着用一下吧。
朋友们也开始各奔东西,最想不到会安定下来的人却最早结了婚,曾经放荡不羁
2
点还在酒吧里豪饮的他们开始在朋友圈里肆无忌惮地刷幸福家庭生活,这很好,也真心祝福他们,但却在需要找人聊天八卦的时候,迟疑许久怕会是否会打扰。
◈
人总会嫉妒得不到的,好似别人的一定就比自己的要好太多,但是社交网络为每个人的生活都自动加上了一层美化滤镜,在越来越少面对面社交的今天,人们总是希望透过朋友圈的碎片化描述,去找寻榜样亦或是慰藉,到头来还是想告诉自己,
“
我也能过上那样的生活
”
,
“
其实混的也不算太差
”
。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20
中期危机这个概念,
too young to have it all but too old to not have it all
,明明还正年轻一切才刚开始,但却被身边各种
18
岁就已经拿到
千万
投资的新闻衬托的无比平庸一事无成。这种无形的焦虑感正压的我们整整一代人都喘不过气。
可人生怎么能在20多岁就被盖棺定论?我偏不信,有的人
30
岁就成为了千万富翁却在
50
岁的时候就去世,奥巴马
50
多岁就卸任退休但特朗普
70
多岁才做上总统,
so what
?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没人有资格去评判别人,没。有。人。
◈
毕业这一年倔强地做着自己,虽然走得并不算一帆风顺,偶尔也会迷失方向,但始终都在倾听内心的声音
——
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得到
ta
我会更高兴吗?
小到买一件衣服,大到做出留学的决定,无一不是。
焦虑了快一整年,这两天好像突然找回了斗志,负面情绪没什么大不了的,每个人都会有,只要最后能走出来都没什么大问题,毕竟人不可能永远是个小太阳。
虽然即将要踏上去异国求学之路,未来是个完全的未知数,但却因为知道到底想要什么,要往什么方向去走,可能,也就没有那么慌张了。
今日互动
毕业后你过的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