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楼市大嘴巴
敢说真话,会讲故事的新媒体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网  ·  同济大学领导班子调整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楼市大嘴巴

这可能是我在成都见过的最“特立独行”的住宅项目,没有之一

楼市大嘴巴  · 公众号  ·  · 2019-08-16 10:14

正文

在国内某搜索引擎里输入“特立独行 住宅”关键词,会得到约957000个相关结果。


我翻了前十页,大概看了看发现,关于特立独行的住宅的相关内容大多都与 建筑形制、空间 ,以及 装修风格 有关。


看上去,这几个方向似乎已经成为了市场主流认可的住宅“特立独行”元素的高发地。


你该不会以为,我们今天要讨论的“特立独行”就发生在这几个场景中吧?


还真没错。


不过,准确来说,我们今天要分享的这个住宅项目—— 桐梓林7号 ,其“特立独行”元素发生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几个维度。


而正是因为“不限于”这三个字背后承载的东西,让我们对桐梓林7号心生感慨: 它大概是成都住宅市场的“真特立独行”,只此一家那种。

由此,也衍生出让我们迫切想知道答案的疑问:


“当面对这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特立独行’的住宅时,成都的包容度究竟有多高?或者说成都人的接受度究竟如何?”


想要探究问题的答案,可能还是要从项目的“特立独行”入手。



经过对桐梓林7号这个已实体呈现的项目踩盘后,我们将它的“特立独行”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特立独行”1

住宅“理念”上的“异见”


桐梓林7号从规划理念上,可以说就与成都市场上绝大部分住宅项目不同。


首先是产品形态与外部环境、市场发展趋势的不统一。


桐梓林7号的具体位置是 武侯区新希望路7-附1号。


稍微了解成都地理发展的人都知道,这个地址意味着什么——它的后面,其实有成都市中心南二环桐梓林板块的背书。


既然提到桐梓林,这里不妨多说两句。


“成都最具传奇色彩的板块之一” ,说的就是它了。

这里是名副其实的成都豪宅发源地,锦绣花园、凯莱帝景、中华园、锦官新城等早期品质住宅,至今为成都人津津乐道,这批住宅在当时可以说直接推动了成都商品房时代向品质化进阶,“国际城南”亦从这里发端。


如今,桐梓林身上的“港火”标签还在不断增加。


▪ 板块内汇聚了近200家500强企业;
因附近有众多大国领事馆和签证中心,成为了成都知名的高端涉外聚居区;
有快速通达全城的便捷路网体系 (人民南路、南二环、二环高架、地铁1号线)
有丰富顶尖的教育、医疗资源 (金苹果幼儿园、桐梓林小学、川大附中、川大、华西医院)
有成都地标级商业护航 (南北5公里范围内,分布着春熙路-太古里、科华路、环球中心、银泰中心in99等商圈)
……


如此看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打磨,桐梓林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存在短板的区域。



事实上,到了今天,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成都人,依然在寻求进入桐梓林的方法。

不过,由于开发时间较早,目前桐梓林已经没有可供开发的新增土地,板块内住宅,无论新房,还是二手房,更是长年供货断档。


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如此卓越的地段,按照当下房地产市场的惯常开发逻辑,如若有土地可供发挥,绝大部分开发商可能都会顺应市场趋势,结合土地指标打造诸如大平层之类的城市塔尖住宅。

我们也一度这样认为,但直到桐梓林7号的出现,打破了这个惯常认知。

我们惊讶地发现,桐梓林7号居然摒弃了更倚重居住属性的传统住宅开发模式,转而将一个住宅产品进行了类似于“公寓化”地开发 (通水、电,但没通气,重视后期服务等)

这种转变,本质上是空间价值导向发生了转移,在此前的成都住宅市场,还不曾出现过。

而这也是我们要聊的桐梓林7号在住宅“理念”上,与成都主流不同的第二个体现——


将传统住宅边界模糊化。
前面其实已经提到过,传统的住宅开发,将人的需求和空间的关系,笼统地放在了 “居住” 二字上。
这种开发思维搁以前,甚至放在当下,很多开发商都不会有任何异议。


问题就出在这里。


实际上,随着现代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对住宅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除了“住”这个基本需求外,很多人开始思考“如何才能住得更好”的问题。
换句话讲, 生产出满足不同人群居住需求的住宅,势必将成为未来住宅开发的新方向。

而我们注意到,将住宅空间赋予多元化价值的住宅开发模式,在商品房发展历史更悠久、市场更成熟规范的全球一流城市里,早已流行开来。
如果大家有心,可以上网搜索一下 “多元化+精细化” 住宅开发模式在国外的落地呈现,它们的住宅开发甚至可以做到从 人群、运营、用途、需求 等不同切口展开,碍于篇幅有限,我们就不在此延展讨论了。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桐梓林7号,它将住宅作“公寓化”开发,其实未尝不是洞悉了全球住宅发展趋势,深谙粗放的住宅开发模式必然会被替代后的一次全新选择和尝试。

至于,桐梓林7号究竟是如何在住宅空间里完成多元化、精细化呈现的?

这就涉及到我们下面要和大家分享的另外几个维度的“特立独行”元素了。

“特立独行”2

户型结构上的“极简”考量

与目前成都市场,很多品质住宅都更青睐大户型、多房间的设计不同。
我们了解到,桐梓林7号,在保证户型功能性和舒适度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比较极致的尝试:


所有户型都被设计成为“方形”,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保证户户空间的开阔通透,最大程度减少了业主在家里的行进动线。
打破了传统品质住宅“多室多厅”的结构,其 90多平的主力户型甚至只规划了一间卧室 ,除开客厅、厨房、卫生间、卧室外,盈余空间还专门留给业主根据自身需求,自由发挥。


这种设计给我们的最大感受是,空间的尺度感足够,私密生活显得更加从容有序。
作为品质精装项目,选择了视觉呈现上极简又不失雅奢的意式风格,旨在重构、突出人与物,或者说与空间的美好关系。
将户型面积控制在 66-129平米 之间,从某种程度上讲,面积减少,相应的总价也会降低,这无疑于降低了置业门槛,给了更多人进入桐梓林板块的机会。


实际上,户型呈现上的极简,并不意味着桐梓林7号在空间价值导向上会有所折损。


令我们感到意外的是,在其它一些肉眼不可辨的非物理空间里,项目又做了很多“加法”。
这让桐梓林7号这个住宅项目,彻底有别于目前市场上活跃着的传统且主流的住宅项目,乃至将它们中的相当一部分,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特立独行”3

把住宅运营,赋予了“行政公馆”的格局

桐梓林7号其实是个很有“智慧和见地”的项目,体现在它对生活方式的呈现和运营上。
或许是深谙传统住宅项目物理和物质层面的东西,比如 户型、装修、配套 等,经过时间淬炼后,免不了变得稀松平常或被后来者超越,不足以构成项目的核心价值,桐梓林7号转而在生活方式的呈现运营上动起了“心思”。


简单来说,和一些“卖完了事”的传统住宅不同,我们了解到, 桐梓林7号致力于为每一位业主提供一种极致而又独特的生活体验。
实现的方式是引入了常见于 “行政公馆” 私人管家服务



说到“行政公馆”,很多人对它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能享受到高端服务这个概念层面。


严格意义上讲,行政公馆其实是酒店服务式公寓的最高级别,能冠以这四个字头衔的项目,通常需要满足这样几个硬性条件:


1.  位于市中心,离核心商圈的步程在10分钟左右;
2.  商务配套、服务水准均以五星,甚至更高级别的酒店为准;
3.  为往来于世界各地的高端行政商务人群提供豪华、有格调的生活环境和服务。


既然桐梓林7号后期的生活运营,是参照如上标准,那么我们认为,关于项目所能呈现的生活方式,外界是有足够理由去期待的。


具体来讲,桐梓林7号为每位业主,配备了 专属楼层管家
从24小时管家服务,到涉及“自在行游”的预约服务;
从24小时安全警备,到亲子、保姆服务;
从日常保洁到宠物代管……
项目为业主提供了覆盖7重领域,涵盖35项细则的金牌服务标准。


与此同时,为了让居者的生活方式和体验感更加丰富全面,桐梓林7号还通过自带的四层泛会所,为业主度身定制了一套 全维度全栖式生活体系 ,旨在为业主提供覆盖全时段,满足多元需求的菁英生活方式。

我们不妨根据泛会所的实际呈现,来一次基于现实生活场景的推演:
晨曦微露,业主在私人管家温柔的叫醒服务中醒来,然后在会所一楼来一份口感香浓馥郁的“黑天鹅”蛋糕,随后前往四楼的健身房,开启一天的健康生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