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前程无忧发布了《2017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报告指出,近三年应届生的离职率持续走高,2014年应届生离职率为22.4%,2015为23.1%,2016年高达26.5%,明显高于整体水平。同时,2016年企业给予服务满一年应届生的调薪幅度有所下降。
图片来源:新京报
报告称,由于90后应届生就业年限较短,他们职业兴趣多元化,更加注重个人感受,因而跳槽意愿较为强烈。在入职初期如对薪酬福利水平不满意、缺少职业发展机会或空间、不适应或难以融入工作环境等,便会立即选择离职,“闪辞”、“裸辞”的不在少数。
不过,即使离职的应届生越来越多,应届生的就业难的形势也依然不变。最近10年来,随着应届高校毕业生数量处于连续增长,就业难仿佛已成定律,年年都是“最难毕业季”。
有人总结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总体形势:社会需求相对疲软,应届大学生求职人数众多,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下降。
那么,应届毕业生就业究竟难在何处?
近年来,我国经济整体仍处下滑周期中,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和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客观上会对应届生就业结构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就业总体规模产生挤压效应。尤其是传统支柱产业企业改革的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部分行业持续低迷及产能过剩,造成了结构性失业和转型性失业,应届生就业难度加大。
同时,我国劳动力市场被户籍等制度分割成两部分: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前者多半有城镇户口,稳定性强,福利待遇较好,后者则与之相反。主要劳动力市场是绝大部分毕业生的首选,对次要劳动力市场应届生则会抱慎重态度。据统计,约有88%左右的大学毕业生集中在城镇就业。但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工作岗位毕竟有限,如果非主要劳动力市场不去,就业难就不可避免。
据人社部公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显示一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520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2.9万人,下降4.5%。
而根据教育部九月发布的信息,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65万,超越了2015年的749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加上30万海归和之前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约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岗位。
目前我国中高层次的人才严重短缺,社会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呈现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层次重心上移的趋势。在应届毕业生中,研究生已越来越“抢手”,本科生还能基本平衡,专科生则较明显地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
这种社会现象致使现在不少用人单位存在“人才高消费”的错误观念,盲目追求高学历人才,因而对毕业生的需求出现扭曲,人为地制造了就业难。
虽然每年有近700 万高校毕业生,但学历层次参差不齐。据调查,我国有将近60%的学生认为“自身能力不足”是导致就业难的原因。现在用人单位对应届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看重“人品”和能力,对专业反而越看越淡。不少单位已经开始对接收毕业生持“宁缺毋滥”的态度。
同时,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也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要难题。毕业生们普遍感到“找不到理想的单位”,而许多基层一线的用人单位急需人才却又招聘不到毕业生,反映出毕业生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仍较普遍。
应届生就业已是不易,却又为何一言不合就离职?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前党委书记周石曾指出,根据调查,新大学生入职后,一年内有30%的应届生离职,其中有一半是主动辞职。
有相当部分的应届毕业生自我认知偏高,而对我国现阶段的国情认识较少,就业时或多或少地存在心高气傲、急于求成的心理,过于理想化走上工作岗位,一旦现实与自我期待之间形成反差,应届生便在心中形成强烈的落差。久而久之,滋生厌倦,盲目地怪罪于现有工作,希望通过跳槽去追寻理想中的美妙感觉。
加上应届生刚刚离开校园步入社会,不能快速适应企业环境,或是从内心产生对工作的厌烦,甚至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都会选择离职。多数应届生会把陌生的单位文化氛围与熟知的大学文化氛围进行比较,从而产生不适应的感觉,对单位文化失去“认同”毅然辞职。
随着近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其薪资水平往往与自己的心理预期存在一定差距。最近几年,招聘工作中流行着企业对有工作经验学生的独特偏爱,使得即使毕业工作1年的学生也比应届毕业生更容易得到工作,也更容易得到较高的薪资。这就促使部分应届毕业生在初次就业的短时间内选择离职。
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许多单位面临生存的竞争。有些应届生在求职时比较盲目,或是对单位的未来过于理想化,入职后又大失所望,开始后悔当初的草率行为,促使部分应届毕业生选择离职,投靠能提供更高薪资水平的雇主。也有一些应届生只把在企业的工作当成跳板,一旦有更好的机会立即跳槽。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七、八十代那种对企业“从一而终”的思想逐渐被淡化。当今的毕业生自我主体意识越发强烈,他们已经完全摆脱了原来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分配工作”的模式,对就业与离职的把握也更加灵活。
并且高新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创造出的大量新兴就业机会无形中对应届生的离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应届毕业生选择离职是有成本的,是种风险投资。一般情况下离职成本越高,主动离职的意愿就会越低。应届毕业生职位低、薪酬低、人际关系网络单调,做出离职决定的影响因素少,离职成本低廉,往往更容易离职。
近几年的应届生就业观已经开始在发生改变。根据QQ浏览器今年发布的关于20 16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的大数据报告显示,国企、公务员、教师、医生,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好工作”不再是香饽饽,在就业去向选择上,高校毕业生们越来越不一样,呈现出多元化、网络化、娱乐化的三大新趋势。
对于年轻的90后应届生来说,离职之后的选择也不少,有出国深造的,也有自主创业的,也有选择了新兴自由职业的,工作已不再是他们的生活重心,他们更喜欢边玩边工作。
中国已经进入了全民创业时代,如今选择创业的应届生也不在少数。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一部分年轻气盛的应届生在离职后,选择自己创业当老板,这样不仅不用再为别人打工,还能锻炼自己的能力,更有挑战性。据北京市统计局2015年数据,77.2%的大学生表示对创新创业有兴趣,有创业计划的占到60.2%。
由互联网所催生的各种新鲜职业,满足了年轻人的好奇心,离职后,一些思想先进的应届生们踊跃的尝鲜,选择了代购、主播/网红、声优、游戏测评师、职业coser等新兴职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下,有数据显示,有超过15%的毕业生向往创业当老板,互联网仍是首选,其中高达4 6%的人会选择海淘、O2O、自媒体等新兴互联网创业项目。
还有很多应届生离职后,投身到国际化的支教、环保义工、医疗义工等公益行动中。
随意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和就业观的改变,应届生虽然就业难,但选择面也逐渐变得广泛。不过面对持续走高的离职率,应届生们在就业时,还是要好好反思一下,切莫任性。
编辑:徐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