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LinkedIn
LinkedIn (领英) 创建于 2003 年,致力于向全球职场人士提供沟通平台,协助他们事半功倍,发挥所长。作为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会员人数在世界范围内超过4亿,每个《财富》世界 500 强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人工更新 · ... ·  4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小红书:KA品牌商家运营(服饰) ·  4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美团:优选-用户产品运营 ·  1 周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中国国家地理新媒体:微博编辑 ·  1 周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淘天集团:天猫超市频道商品运营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LinkedIn

你的年初计划才是3·15最大黑心商户

LinkedIn  · 公众号  · 求职  · 2017-03-15 19:25

正文

我曾经也是个热衷于列计划的人:当我们满心欢喜地在纸面上书写理想目标时,已经提前收获了实现它们的满足感。


一年之初,给自己列上10条目标。


今年要读150本书、写10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要看300部电影、要考取XXX专业证书、还要进行5次以上的长途旅行、要去美国1号公路自驾、也要去瑞士看雪山......


到最后,实际情况是一年读了20本书都不到,其中5本还是上课用的教材。


读书笔记写了两页纸就不干了。


电影看了20部,其中10部还是看过即忘的华语烂片。


美国没去成,瑞士也没去成,最后发现唯一做到的长途旅行就是去杭州瞧了一眼西湖。


和一位职场大神交流过这方面的问题,他毫不留情地说:“你列的计划就是一坨屎。”


此后的日子里,我开始研究:如何制定一份科学有效的个人计划。






1

像润滑油一样的可操作性

确保你能动起来


我们做计划时需谨记,不!要!瞎!搞!


什么叫瞎搞,就是随便计划,从而使得计划本身不具备操作性。


确保计划可操作性的,有两项重要指标:


1.计划本身的合理性


2.执行计划后的量化标准


曾经有一学弟给我看他的寒假计划,上面赫然写着:一天之内读完《红楼梦》、三天内读完《马尔克斯全集》、一礼拜之内读完《鲁迅全集》。


我说:“你咋不上天呢,这计划本身就无法操作,就算不吃不喝你也干不完。”



很多人在列计划时有一种高估自己的心理倾向,即明知不可能也要写上,图一时的爽快。


但制定不合理的计划,是在和自己过不去。


正因为每个人都会高估自己,所以我有一个技巧:做计划时,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减量。


这也是增大实现的可能,毕竟完成计划永远是第一位的。


再谈量化标准,这个技巧实则来自谷歌的OKR目标管理系统,原腾讯副总裁吴军曾经在是他的年度分享里也提及过。


当你制定完目标计划后,必须在下面列出可量化的关键结果(Key Results)。


举个例子,假设今年我给自己的个人计划里加了一项:增加个人声望并且增强品牌知名度。


这其实只是一个很虚的概念,不具备任何操作性。



所以我在这个目标下加了3个关键结果:


1.开设3次中等规模的线下讲座


2.寻求5个以上的品牌方共同完成一次营销活动


3.长期维护公众号并将粉丝总量提升至20万


所谓的关键结果一定要用全面“数值化”,因为数值是使得计划衡量可测的唯一方法。


2

独一无二的定制性

只此一份


吉姆科林斯是《从优秀到卓越》和《基业长青》的作者,两本书的全球销售额已破700万。


在美国很多企业家眼里,他是最权威的商业指导专家。


柯林斯是一个计划性很强的人,他始终明白自己的人生应该如何掌控。


在他科罗拉多的办公室里,有一块白板,上面写着他的人生公式:


创新——53%


教学——28%


其他——19%


也就是说,他决定将人生中50%以上的时间用于创新型的工作:思考、调研、写作。


科林斯给我的一个启示是:人人生而使命不同,每个人都应该决定好自己专属的时间配比。



对计划来说也是一样,计划这种东西,绝不应该是趋同的。


你看到别人去考公务员了,你也把考公务员列在计划之内;


你看到别人在塞班岛玩儿潜水,你也把潜水列进来;


你看到别人在学日语,你也想学一个玩玩......


想清楚自己要干什么,然后再列计划。


过多参考别人计划的结果,只会让你越来越偏离真实自我的轨道。


另外,计划和时间管理其实是分不开的,在为自己量身定制计划的同时,也要为自己量身定制一套时间管理方案。


牛人的时间管理方式不一定适合你,你应该研究出一套只适合自己的生活方案。



举几个例子:


达芬奇有自己的作息方式,最为著名的是他的多阶段睡眠法;


柳比歇夫对待时间的态度是真实记录与定量管理,时间的每一分流逝都被他记录在册;


作家普遍深夜出灵感,但写出《长恨歌》的王安忆只在上午写作;


你们都知道的《情人》的作者杜拉斯,她更神奇,她的管理方法就是从不管理,她曾在随笔《写作》中提及过,她从来没有时间表这种概念......


3

有条不紊的稳定性

对你的计划直接负责


所谓的稳定,指的是:你作为计划的直接制定者,有义务保证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稳定地进行。


很多人仅是写完计划就心满意足了,好不容易定好双休日计划,刚打满鸡血,朋友电话就来了:


“双休日出去玩啊!那家日料不错的!约一个啊!”


朋友嘛,怎么舍得拒绝。于是一浪浪一天,回家后直接打回原形。


写到这里,我想提一个人:卡尔纽波特。一位MIT博士后,“学习技巧”网站的创始人。


他曾经提出过一点让我受益匪浅:如果你想要完成你的计划,你就必须是冷酷无情的。


你必须足够冷酷,敢于拒绝,你才可能为你的计划铺好路,留足空间。


哦,你又想玩,又想完成计划,世界上的美事怎么可能都被你占了。


本文第二部分提及的吉姆科林斯,他也是一个善于说“不”的人,堪称拒绝领域的专家。


社交酒会?不去!喊我演讲?不去!组团旅游?不去!企业培训?不去!给钱的?给钱也不去!


他还曾为《今日美国》写过一篇文章,鼓励年轻人,不要只想着自己应该去做什么,而是应该想清楚自己应该“不做”什么。



看清楚自己应该拒绝的东西,并且敢于拒绝,你才可能真正往前走,不然永远只是原地踏步。


从这个角度来看,对外界的冷酷拒绝,其实恰好是对真实自我的一种温柔照顾。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陆JJ。一位十八线编剧,一个做影视的小朋友,专注于自律与个人成长,情绪与情感经验的分享,欢迎有趣的人类去他家做客。微信公众号陆JJ(id:tiyan818)


今日互动


你怎样规划你的个人计划?


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吧,今天的值班小编春哥会及时来翻牌子哒!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获取更多信息。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订阅每日必读的职场干货。

©2017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