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I数据派
THU数据派"基于清华,放眼世界",以扎实的理工功底闯荡“数据江湖”。发布全球大数据资讯,定期组织线下活动,分享前沿产业动态。了解清华大数据,敬请关注姐妹号“数据派THU”。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开发者全社区  ·  “绿帽女王”周慧敏:戴八次绿帽仍不离婚 ·  10 小时前  
开发者全社区  ·  中年男人「失去性欲」的标志 ·  昨天  
开发者全社区  ·  年入百万的华为夫妇也互撕 ·  2 天前  
马靖昊说会计  ·  火眼金睛:资产端财务造假识别的预警指标 ·  5 天前  
开发者全社区  ·  币圈大瓜!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AI数据派

中国AI城市Top10榜单出炉:北京反超杭州成第一,合肥苏州南京入围前十

AI数据派  · 公众号  ·  · 2019-09-02 07:30

正文


本文经AI新媒体量子位(公众号ID:qbitai)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出处。

本文约 3700 字, 建议阅读 8 分钟。

本文为你介绍AI算力发展排名。


又一年,AICC大会,中国AI算力报告出炉。


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透过算力,能够窥见AI大潮流动的方向。


与往年相比,变化最大的是中国各个城市的AI算力发展排名。


杭州交出头把交椅,北京成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最强城市(北京不是第一好多年)。


合肥跌出第一梯队,苏州、南京、西安首次跻身前十,挤掉三个城市。


这背后,也是中国各个城市围绕人工智能开展的“争夺赛”愈发激烈。


这一报告,来自IDC和浪潮,名为 《2019-2020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


从地域、行业、芯片、技术等维度对中国的AI算力发展进行了评估,并梳理了算力的流动方式(芯片、技术)和算力的流动方向(应用)。


它的作用,也不仅仅局限于窥见AI发展方向,也可以作为大家就业时选择城市、行业的参考。


中国最强AI城: 北、杭、深、上、广


根据报告,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最强城市Top10如下:


(第一梯队)北京、杭州、深圳、上海、广州;(第二梯队)合肥、苏州、重庆、南京、西安。



为什么是它们?


政策扶持、宏观经济、大型科技企业、人才储备、创业生态是关键指标。


北京(百度、字节跳动等)、杭州(阿里、网易等)和深圳(华为、腾讯等),基本上瓜分了中国的大型科技巨头和新兴AI独角兽公司。


而且, 北、杭、深、上、广也是中国城市中经济发展最好的一批,聚集了大量的顶尖高校与人才、创业生态也比较完善。


更关键的是,各地政府也纷纷给出了相应的扶持政策,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北京,是中国自动驾驶汽车路测牌照发放最多的城市;杭州在吸引人才和公司落户方面给出大量政策;深圳更是真金白银给人才和企业补贴等等。


第二梯队中的城市,在这些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并占据了相对优势:

  • 都得到了政府的鼓励,政策的引导,建立高新科技区,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比如: 苏州的工业园区和西安的西部创新港;

  • 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比如: 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的南京大学和西安的西安交通大学等;

  • 拥有人工智能产业链领先企业的推进,比如: 合肥的科大讯飞;

  • 大量资金的注入,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比如: 重庆签约多个人工智能项目,未来三年预计超过5万亿的投资。


竞争激烈的程度,也可以从城市排名变化中看出:


与2018年相比,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北京超越杭州成为第一,广州进入第一梯队,苏州、南京、西安跻身前十。


针对这些名词交换、新城亮相,报告中也给出了解释:


  • 首先是北京,凭借字节跳动、百度等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全国最多的人工智能初创企 业(近500家)和人才储备,超越杭州位居第一;

  • 其次是广州,GDP增速领先,政府在人工智能方面增加了大量的投入,再加上大量行业领先企业 的进驻,使之跻身前五;

  • 最后是苏州、南京和西安,凭借政府科技产业园的建设,人才和资本的聚集以及领先企业的带动,首次进入前十。


当然,算力与实力只是一个整体视角。算力要转化为生产力,驱动行业应用,才能体现其价值所在。


算力化为生产力:芯片、服务器和AIaaS为支撑


海量的数据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数据的存储速度和方式都在进步。2018年,全球创建的数据总量为32.6ZB,报告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到175.2ZB。


算法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在深度学习和加速计算出现之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优化。但是越来越大的AI模型给算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以最近英伟达发布的MegatronLM语言模型为例,该模型就包含了接近百亿个参数。


算力的发展离不开芯片、服务器、云计算和软件各方面的支持。



AI芯片


现阶段,AI训练芯片占据更大的市场。目前的AI芯片主要分为GPU、FPGA、ASIC三种,主流芯片现在仍然是GPU,其中英伟达和 AMD 是比较突出的两大厂商。国内AI芯片主要集中ASIC领域。


IDC预计,人工智能芯片的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3.0%。随着AI逐渐落地化,到2022年AI推理市场占比将超过训练市场,随着边缘、端侧需求的快速增长,人工智能芯片市场将迎来多元化发展。


目前,国内主要AI芯片是ASIC,供应商有寒武纪、地平线、华为等。



服务器


AI市场爆发带动服务器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现阶段人工智能服务器采用异构架构进行加速计算,芯片的组合形式为CPU+GPU、CPU+FPGA、CPU+ASIC等。尽管AI服务器可以采用多种异构形式,但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还是CPU+GPU架构。


和传统服务器相比,AI服务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更大容量的内存以及为AI优化的互联协议。


IDC预计,中国人工智能基础架构市场在2018年约为19亿美元,2023年将达到83亿美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为33.8%。


其中,服务器市场规模占整个硬件市场85%以上。2018年GPU服务器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销售额同比增长 131.2%,仍然是AI服务器的主流。


IDC报告认为,中国人工智能已逐渐步入大规模应用阶段,产业 AI 化进程正不断加速。从供应商来看,中国本土供应商占据了大部分国内的市场份额,2018 年中国 GPU 服务器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供应商依次为浪潮、华为和曙光。


其中浪潮占比超过 50%。浪潮凭借较早的进入人工智能领域,通过JDM 模式与领先互联网公司进行深入合作,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浪潮 GPU 服务器市场份额超过 60%,并不断向传统行业渗透。


软件和云服务


近年来,企业从传统的采购硬件和软件转向在公有云上部署。从AI的能力来看,企业也逐步开始向公有云服务供应商采购云端GPU和FPGA等计算能力,以及AI能力的AIaaS服务。


AI云的融合是必然趋势,AI将会以公有云服务的形式使企业能够轻松在云上获取AI能力,从而有效的访问和使用 AI 技术。


IDC预计,AIaaS将成为推动云计算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之一。未来五年,AIaaS 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为66.0%。



AI生态中软件平台型厂商是不可或缺的一类参与者。软件框架市场逐渐呈现双足鼎立之势,并向标准化发展。


TensorFlow凭借性能及生态优势依然占据主导地位,PyTorch凭借其灵活性和增强的性能,具有更高的增长潜力。百度的深度学习开源平台PaddlePaddle是国内自主开发软件框架的代表。未来的竞争格局更加激烈。


随着算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开源组织参与到人工智能开源软件的研发中,新的软件平台正在不断进入市场。


算力的流动方向:互联网、政府和金融为主导


随着算力发展,AI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IDC针对重点行业的应用场景进行了梳理和说明,如下图表所示,纵轴是市场规模和未来发展潜力的大小,横轴是预测的解决方案成熟和得到广泛应用的时间线。



AI目前已经从实验室阶段到进化到产业中,科技公司相继推出人工智能产品,例如智能 音箱。 2019 年,智能音箱的市场得到飞速发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