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视频行业透视
腾讯视频行业透视,这里有视频行业海内外热点、超实用视频营销干货、最前瞻行业数据、最新锐观察评论。不只兜售资讯,更量贩价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史事挖掘机  ·  1949年运钞机坠毁山野间, ... ·  昨天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通知丨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关于征集戏曲创作优秀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视频行业透视

《超新星全运会》即将上线,“星火炬接力”传递“生而为赢”

腾讯视频行业透视  · 公众号  ·  · 2019-10-10 19:23

正文

第二届《超新星全运会》来了,传承的不止一场赛事,更是体育精神。 参与的也不只是化身运动员的超新星们,更是每一个积极生活、对赢渴望的我们。


“我宣布: 第二届超新星全运会线上星火炬传递,正式开启! 全体运动员,收到请接力! ”随着金牌教练团总教练邓亚萍的一封动员信,这场线上星火炬接力正式开始。 宋茜作为超新星代表接力第二棒,接下来超新星的星火炬将由近150位运动员依次传递并点燃。



随着星火炬的传递与点燃,由腾讯视频、腾讯体育联合出品打造的第二届《超新星全运会》也将于2019年10月12日起进行资格赛首播,于11月1-3日进行决赛直播。


不止于“火炬接力”


传承得不仅有形式,更有精神


在古希腊神话里,地球上的火是由天神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盗取火种,交给人类的。 从1936年开始,圣火传递成为每一届奥运会必不可少的仪式。


除了奥运会,在世界范围内的各大运动会中,火炬传递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在某种程度上演变成了一种体育精神的传递。 在第二届《超新星全运会》中,总教练邓亚萍,携同射箭教练张娟娟、游泳教练张琳、短跑教练张培萌、艺术体操教练张豆豆、跳高教练胡麟鹏,以及武术教练余志豪组成了金牌教练团。


滑动查看金牌教练团


从第一届教练与运动员们的指导互动就能看出,他们之间“打成一片”,不仅是体育技能知识的传递,更通过教练们言传身教的表现,让选手们更加直观具体地感受这项运动的魅力,并激发出自身的无限潜能。


更重要的是,线上火炬接力仪式的加入,让第二届《超新星全运会》还没正式开播就已经极具仪式感,并且让这场激发全民参与的大型明星竞技体育赛事引发广泛关注。 因为火炬接力传递的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精神,更象征着以“生而为赢”为代表的拼搏、不服输的气魄,还象征着友谊和团结,这种精神已超出了体育运动范畴,成为一种普世性的认同。



榜样火炬,代代相传。


通过“星火炬接力”这条线索,这场运动会不再只是一次普通的体育赛事,而是变成一个可以全民参与的热血竞技。


在形式上,赛事不仅通过线上火炬接力的方式进一步体现体育精神的传承,更在赛事吉祥物“Mr.One”身上赋予了更多体育精神的意象体现,吉祥物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世界上最无所畏惧的动物”蜜獾为原型,也暗含勇敢、坚毅、无所畏惧等精神特质。



除此之外,超新星全运会更通过科学的赛程安排激发运动员们的潜力,让每个人都集中到“运动员”这个身份中来。 赛事由资格赛点播与决赛直播组成,严格遵循专业运动会的赛程、还原专业的体育竞技场域,展开更纯粹的明星体育竞技赛事。 从教练团亮相、赛程赛制规划到吉祥物发布,都严格对标高规格的体育赛事,并进行了专业化、标准化的赛事发布。


“新时代中国年轻一代的强,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能力,也包括体魄强壮、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不只存在于职业赛场上、电视转播中,而是在我们身边的每一场比赛中、每一个为了‘赢’拼尽全力的普通的你我身上。 赛场外,你们是深受年轻人喜欢的‘超新星’,站上赛场,你们就是运动员。 ”邓亚萍动员信中的一席话颇让人动容。 因为这份寄语本身就是一种传承——邓亚萍希望在超新星运动员们的身上看到体育精神的新诠释,看到新时代年轻人张扬青春奋斗力。



除了常规的体育赛事,两届《超新星全运会》探索出的竞技体育赛事新样态,也能让体育精神的传承有更具象的文化表达,恰逢其时。


鲜活且生动


这是一场面向全民的体育精神“教育”


在邓亚萍以往14年的运动生涯中,她斩获的18个世界冠军头衔,4枚奥运金牌,塑造了她自信、自强、坚韧的性格和独立思考的头脑。


当宣布邓亚萍这位中国体坛之光成为第二届《超新星全运会》金牌教练团总教练时,我们也意识到,这届超新星全运会不只是竞技的比拼了,而是从一开始就带向大众传递体育精神的期许。 回顾她的职业生涯和人生经历,从1988年入选国家队到1998退役,再到学者、创业人、慈善家的角色转换,邓亚萍把竞技体育的挑战精神贯穿于人生的重大选择中,她用不变的恒心与创造力去拥抱时代变化的不确定性。



正是这种跨越的能力,也让人们相信,《超新星全运会》可以把曾经令全民激动的“高光时刻”与青年一代的“生而为赢”进行有机连接,唤起了未曾有过的文化表达新活力。


邓亚萍在去年发过一条朋友圈提到,“人生挑战是常态,而有些沉默会随着时间积累更有价值。 人生没有白吃的苦也没有白受的累,我们只要能积极拥抱变化和挑战,一定就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第一届超新星全运会中,大多数参赛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屏幕前的观众差距并不大。 在短跑、跳高、游泳、射箭、艺术体操等项目中,他们追求的是不断超越自己。


有的人本来非常怕水,但为了全队的荣誉,在让出接力跑的名额之后挑战自我从零开始学游泳,尽管最后没能夺得奖牌,但是努力向上的“泳姿”还是迸发出最美的状态; 有的人从未接触过射箭,但经过一个月的勤学苦练,他们变得姿势标准、稳定,甚至在比赛中打出三箭27环以上的好成绩,更有人为此买了全套的弓箭和护具,深深爱上了这个项目; 还有的人认真练习、掌握要领,轻松飞跃横杆,最终挑战成功学校生涯最怕的“跳高”项目。



《超新星全运会》中着力呈现的不是选手之间绝对的胜负,而是他们不断挑战自我的瞬间。


正如邓亚萍在动员信中提到的,“请点燃你们的体育精神,也用你们的体育精神,点燃更多的年轻人! ”第二届《超新星全运会》想要探寻的“传承”,是多层级、全方位的,这封动员信和这届赛事激励的是全体青年人群,让体育精神教育成为国民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超新星运动员王艺甜说,“又是一年,目标不是对手,而是去年的自己。 ”超新星运动员黄皓表示: “射箭是一点点更接近目标的过程,爱上这种感觉了。



《超新星全运会》在走向大众过程中,有一种魔力,即让更多人实现从“要我运动”到“我要运动”的转变。 作为一届大型明星竞技体育赛事,《超新星全运会》不仅是让观众看超新星们进行体育竞技,而是以动态传播的方式,激发全民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从运动到生活


每个人都有能量诠释“生而为赢”


邓亚萍曾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成功的秘诀有两个,第一是不断进攻,因为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第二,就是好胜心。 ”这两点,与赛事“生而为赢”的价值核心十分契合。


而在邓亚萍发布的这封动员信中,她也提到,“生而为赢,我们不怕输,但我们更渴望赢。


“生而为赢”作为《超新星全运会》两届以来的主题词,其内涵本身就超越了运动本身,而是回归到一种人生态度上。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变迁,体育的更多价值和功能被开掘,人们对体育的审视视角和需求也日趋多元和开放。



本届《超新星全运会》设置了跑步、射箭、游泳、艺术体操、跳高、男子武术、电子竞技等项目,在专业金牌教练团的带领下,众多超新星运动员将在赛场上用竞技体育张扬青春奋斗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