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京师心理大学堂
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佰赞咨询  ·  人,都要承受压力 ·  昨天  
云上随州  ·  应对“节后综合征”,指南来啦 ·  2 天前  
武志红  ·  你身边那个运气好的人,一定有这种特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京师心理大学堂

心中有佛,放手一搏!| 宗教信仰、迷信与冒险行为

京师心理大学堂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4-08-22 21:24

正文

作者 | 小萌



学堂君去澳门旅游的时候,发现澳门妈祖阁每天香火不断。然而,许多人在妈祖阁完成祭拜之后,不是出海,而是走向了赌场。据说向妈祖祈求自己赌运发达,以后就能逢赌必赢,所以即使平时不信仰这尊神仙的游客,进赌场前也要特地进来拜一拜。



考前拜孔子,赌前拜妈祖……“求神拜佛”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 似乎只要将不能掌控的事情寄托于各路神仙身上,人们就会比平时多一点勇气。



(图源网络,侵删)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God bless me!


国外一项调查研究发现, 有宗教信仰的人似乎更愿意冒险。 因为他们相信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上帝都会保佑他们:他们认为上帝会为他们带来好结果,避免坏结果;即使出现坏结果,他们仍然坚定地相信上帝会带他们逃离厄运[1]。



某种程度上,上帝可以被看作是信徒们的依恋对象:信徒们认为上帝既仁慈又强大,能够为自己提供保护,而 对上帝的信仰则给他们带来了安全感。



一方面,在信徒们心中,上帝充当了避风港的角色,在压力和痛苦的情境下,他们会选择向上帝寻求安慰。举个例子,我们经常能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目视苦难的基督教徒会在胸前画一个十字来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痛苦,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图源网络,侵删)



另一方面,如同妈妈的在场之于探索新环境的孩子,在不确定的情境中,上帝也可以作为一个安全基地,减少信徒们对未知的恐惧,使他们能够更加自信从容地探索。与没有安全基地的人相比,他们自然愿意为了获得更大的回报而增加冒险行为了。



神的孩子全梭哈


对赌博的非理性信念是导致赌博行为和冒险行为的重要成因。 其形成往往基于对概率的错误理解,相信运气是一种与特定事件或地点等联结的属性,比如说连输五次,就认为下一次“总该赢了”。它不仅在赌博情境下出现,也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学堂君自己就经常在游戏抽卡之前“行善积德”,以希求抽卡之神的眷顾。 尽管可以带来心安,但这实际上是一种不符合逻辑的谬误。 (所以骗骗哥们就算了,别把自己也给骗了!)



而有宗教信仰的人往往对赌博存在更多的非理性信念[2]。有学者使用量表对宗教信仰进行测量,量表分为仪式(对宗教仪式的参与和实践)、思想(对上帝存在的信仰)、结果(宗教教义对其生活的影响)、体验(内心的奉献感和舒适)四个维度。 结果显示,对赌博的非理性信念和四个维度的得分均存在相关,与“思想”维度的关联最大[2]。 也就是说,在思想方面对上帝存在虔诚信仰的人更可能将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其他无关的事件相关联。



这是因为宗教信仰和与对赌博的非理性信念都涉及非自然的推理:人们相信一个超自然的事物存在,并认为它能够通过某种手段来影响自己真实的生活(“人品”能影响事件概率或上帝可以保佑自己)。比起对事物进行分析,非自然推理更接近快速的直觉思维,更容易产生偏见和迷信。在随机事件中,对赌博的非理性信念给了人们一种结果可控的错觉,从而增加了他们的冒险行为[3]。



(图源网络,侵删)



不过宗教信仰对冒险行为的影响并不是单方面的, 当冒险行为被明确认定为不道德时(如酒驾或吸毒),信徒反而会因为对上帝的虔诚信仰减少做这些事的频率[1]。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宗教信仰在西方文化环境中较为普遍,在中国出现的则较少,不过迷信仍然存在。比如说每到临近考试的时候,学堂君总能看到有同学在拜孔子和马克思(拜马克思估计是没有用的,人家可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也经常能看到网络上有人转发锦鲤。



(图源网络,侵删)



虽然我们很少像宗教信仰那样,忠实地与哪位神仙建立极其深刻的情感联系,大部分时候祭拜都只是 “求个心安”,但 迷信和宗教信仰在本质上具有相通之处,对冒险行为的影响也很相似, 正如有宗教信仰的人进行某些冒险行为的频率更高,高迷信特质的人也对赌博、促销游戏和投资股票这些冒险行为的兴趣更高[4]。



一方面,与宗教信仰类似,迷信能够增加人们对不确定情境的控制感。 这样做固然并不能在客观上改变事件发生的概率,但可以减少焦虑、增加对结果的信心,从而增加参与冒险行为的意愿[5]; 另一方面,迷信信念和迷信行为能够增加人们的幸运感, 当人们感到自己幸运时,他们会更愿意承担风险[6]。



结语


总而言之,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迷信,都并非全然好事也非全然坏事,它们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其实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不过,不管是希望“上帝保佑”还是“财神爷保佑”还是“锦鲤保佑”,本质上都反应了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如果相信天上的星星会带来祝福,不妨就带着这一份祝福,勇敢地向前走吧。



(图源网络,侵删)



投票


学堂君

学堂君想起了一句谚语:“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试想一下,在考试前转发了无数锦鲤,却没有认真复习,在进入考场时,是不是依旧没有底气?



向上滑动阅览参考文献:

[1]White, C. J. M., Dean, C. M., & Laurin, K. (2024). Do reminders of God increase willingness to take risk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110, 104539.

[2]Stuart, G., Williams, B., Browne, M., Rockloff, M., & Smith, B. P. (2022). Protective Action and Risky Belief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 and Gambling Fallacies. Journal of Gambling Studies, 38, 253–263. https://doi.org/10.1007/s10899-021-10028-z

[3]Case, T. I., Fitness, J., Cairns, D. R., & Stevenson, R. J. (2004). Coping with uncertainty: Superstitious strategies and secondary control.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34(4), 848–871. https://doi.org/10.1111/j.1559-1816.2004.tb02574.x

[4]Carlson, B. D., Mowen, J. C., & Fang, X. (2009). Trait superstition and consumer behavior: Re‐conceptualization, measurement, and initial investigations. Psychology & Marketing, 26(8), 689-713.

[5]刘洁.(2022).不确定情景下的吉凶暗示效应(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

[6]Jiang, Y., Cho, A., & Adaval, R. (2009). The unique consequences of feeling lucky: Implications for consumer behavior. 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19(2), 171-184.



作者 | 小萌

编辑 | Tada3

美编 | Zene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夸夸群 | 熬夜 | 手机 | AA制 | 杠精 | 学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佰赞咨询  ·  人,都要承受压力
昨天
云上随州  ·  应对“节后综合征”,指南来啦
2 天前
每晚推一本好书的熊猫君  ·  熊猫君家好书全打5折!
7 年前
午夜漫画站  ·  连载漫画:蚂蚁与蜜蜂03
7 年前
老北京城  ·  吓死我了!比玻璃桥恐怖10000倍!
7 年前
沃顿商业  ·  刚刚,华为再次沸腾了全中国!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