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颖通控股递表再次向港交所发起冲击,其是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香水市场上最大的品牌管理公司,手握包括Hermès(爱马仕)、Van Cleef&Arpels(梵克雅宝)、Chopard(萧邦)、Albion(澳尔滨)等在内的66个外部品牌。
靠着品牌代理,颖通控股2024财年(截至3月末)实现收入18.6亿元。倘若顺利,颖通控股会成为“中国香水第一股”。可一些问题仍然摆在公司面前,监管部门的问询、香水市场的竞争、代理品牌的依赖……
此次能否“鲤鱼跃龙门”,成了颖通控股发展道路上的关键节点。
大手笔分红
颖通控股的诞生是一个跨界创业故事,从航空业切换赛道到香水,创始人刘钜荣无疑踩中了时代的风口。
根据公开信息,刘钜荣原是国泰航空的总舱务长。那时中国正处于市场改革初期,香水市场发展缓慢,国际香水虽已进入中国市场但品类有限。洞察到市场空白后的刘钜荣决定创业,于1988年在北京一家百货公司开设香水精品专柜,将国际香水引入中国。
三十多年过去,曾经的专柜生意一步步壮大,成长为国际代理集团。
如今已经79岁的刘钜荣不满足于此,他想要再努力一把,带领颖通控股叩开港交所的大门。
去年7月,颖通控股首次递表,六个月后招股书失效,首轮冲刺以失败告终。这期间,中国证监会国际司曾对上海颖通出具函件,要求其回答关于股权架构设立的合规性、合规经营、用户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实控人等问题。
例如,按颖通控股在招股书中的介绍,公司业务其实分为两部分,一是品牌代理和分销,二是品牌建设和提升,即对进入中国市场的新品牌培养用户购买意识、扩大已有品牌的市场份额,简而言之就是广告营销。
但这部分业务的收入贡献并未体现在财报中,因此证监会要求其补充说明,境内运营实体经营范围所涉及“广告设计、代理;广告发布;广告制作”等业务的实际开展情况,并要求说明境内运营实体经营范围涉及咨询业务是否涉及《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中社会调查领域。
另一个关注重点是股权架构,颖通控股是典型的家族企业,刘钜荣与妻子陈慧珍透过颖通国际100%持有颖通控股,其中刘钜荣持股90%,陈慧珍为10%,证监会要求其“说明未认定陈慧珍为共同实际控制人的原因及合理性”。
2022至2024财年(截至3月31日),颖通控股向刘钜荣夫妇高额分红,三年累计达到6.31亿元,超过净利润之和。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分红是对股东的回报,更多是看公司现金储备是否能够满足日常经营和资本开支的需要,“分红并非违规,所以不会影响IPO,投资者会关注募资是否能满足企业需要,除非分红会影响企业的资金需要”。
记者注意到,截至2024年财年,颖通控股的流动资产净值较上年同期的3.69亿元减少至3.58亿元左右。流动资产净值减少是由于流动负债增加及流动资产减少,而导致这两个指标变动的原因就是分红。
该报告期里,颖通控股应支付的分红额度从上年的1.89亿元跳涨至3.14亿元,当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则从上一财年末的3.2亿元大幅下降至1.51亿元,同比下降53%。也是这一财年,公司的合约负债同比下滑超29%,为0.16亿元。
线上占比逐年降低
合约负债减少,意味着颖通控股的生意开始出现流失。
收入结构来看,
颖通控股的绝大部分收入都来自香水,占比常年超过八成。
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该公司合共实现收入10.64亿元,其中香水业务贡献83.1%、对应约8.85亿元。
按招股书所言,其共代理48个外部品牌的香水,包括入门高端(每50毫升599元或以下)、高端(每50毫升600元至1199元)及奢侈香水(每50毫升1200元或以上),定位高端,建议零售价范围区间为30元至6万元。
但一组不符合定位的数据是,2022至2024财年,颖通控股香水的平均售价分别为201.2元、215.6元、216元,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为225.2元。整体来看虽有提升,但与入门高端香水比依旧相差甚远。
且相比其他同行,颖通控股似乎更擅长在线下销售产品。
数据显示,2022至2024财年,公司来自线上渠道(直销网店+线上零售商+线上分销商)的总收入占比分别为47.5%、43.3%和36%,逐年递减。其中直销网店的收入占比从2022财年的10%降至2024财年的6.8%,线上零售商从22.2%降至17.6%,线上分销商则从15.3%降至11.6%。
这一点与当前的行业趋势背道而驰。
近年来,香水市场竞争激烈,互联网信息和种草流量的发力推动行业高增,且增量主要体现在线上。据专业美妆研究机构数据,2023年中国市场线上香水规模为63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5%,预计2028年增至172亿元,电商平台已成香水产业增长的基础。
一位任职于某跨国香水公司的行业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的香水普及率并不算高,近些年受消费水平增长影响,消费者对香水的需求开始变高,整个类目的体量在慢慢增长,同时也涌现了一批国产品牌,比如观夏、闻献、RE调香室等。
这些国产品牌热衷于发力互联网,与大主播,或者网红合作,用流量撬动增长;高端国际品牌则要保持调性,一般折扣很少,力度也有限,加上已经沉淀出稳定的受众基础,所以相比之下增速没有那么快。
该人士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从天猫、京东、抖音三个电商平台来看,2024年下半年,香水行业整体同比增长了5%,其中天猫降幅超5%,抖音增长最高,超25%,京东则增长了3%左右。
其他美妆企业也在下场布局香水业务,比如珀莱雅去年备案了品牌首款香水“珀莱雅启时集致香水”;毛戈平的13款香水也均已通过药监局备案;欧舒丹集团则宣布收购“香氛界的爱马仕”Dr.Vranjes Firenze;高丝集团则收购泰国宝藏级香氛品牌PANPUR……
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在同行们的猛追下,高度依赖香水业务的颖通控股该如何维持增长。
依赖症待解
颖通控股主要实行代理模式,这一模式的优势是轻资产,但也意味着公司对品牌极度依赖,尤其是各大品牌纷纷加码自营的当下。
截至2024年9月30日,颖通控股共拥有62个外部品牌的授权及分授权,有55个、将近89%在未来5年内到期。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有12个,一到三年的有26个,三到五年的有17个。
根据招股书,颖通控股与品牌授权商订立的大部分协议初始期限为三至五年,且可由品牌授权商在发出事先书面通知的情况下予以终止。这也意味着,品牌授权商可以提前终止合作协议。
2022年12月,颖通控股与一家主要奢侈品牌的主要品牌授权商签订的分销协议到期,该品牌决定自行在中国内地经营,故而没有续约。截至2023财年,该品牌为颖通控股带来约25.5%、将近4.25亿元的收入。
还有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
根据公开信息,2015年,化妆品巨头科蒂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宝洁旗下的43个品牌,包括Gucci、Hugo Boss和杜嘉班纳等香水品牌,一跃成为全球领先的香水制造商,并终止了这些品牌与颖通控股的合作关系;2017年,颖通控股代理了25年的Burberry香水及美妆业务也被品牌以6亿美元的价格授权给了科蒂。
去年以来,化妆品行业的收购与被收购仍在继续,相似的故事倘若继续上演,无疑会对颖通控股造成冲击。
颖通控股也想过应对之策,其曾尝试从渠道商向品牌商转型。
自1999年起,该公司就开始运营自有品牌Santa Monica,最初是做眼镜业务,到2022年又推出了五款自有香水。记者在淘宝等线上平台搜索发现,该品牌香水被消费者划分到了小众赛道,并不畅销。
数据显示,2022至2024财年,Santa Monica品牌分别为颖通控股带来收入100万元、530万元和1700万元,总收入占比为0.1%、0.3%和0.9%。截至2024年9月30日为止的6个月,该自有品牌产生的收入为650万元,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只有0.6%。
这也是颖通控股的募资所求。在募资用途中,发展自有品牌Santa Monica及收购或投资外部品牌被排在了第一位,公司正急于转型,摆脱代理依赖。
记者:吴典
文字编辑:
孙婉秋
版面编辑:
毕丹丹
—— / 好文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