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结构金融研究
领证券化航向,化艰险于无声处,护新常态路径,踌辉煌在朝夕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表舅是养基大户  ·  又被打脸了 ·  21 小时前  
望京博格投基  ·  现金牛+高股息+月月分红,现金流ETF厉害了! ·  昨天  
望京博格投基  ·  现金牛+高股息+月月分红,现金流ETF厉害了! ·  昨天  
普益标准  ·  「初三」烧门神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结构金融研究

CAS资讯|“一带一路”蕴商机 PPP模式添助力

结构金融研究  · 公众号  · 金融  · 2018-05-11 20:00

正文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日前,由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中国PPP蓝皮书:中国PPP行业发展报告(2017~2018)》(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一带一路”中最具战略优势的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将成为沿线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推动力。

PPP模式契合“一带一路”建设需求

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2015年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文中明确提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的基础设施网络。

报告指出,一方面,“一带一路”必将产生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但单纯的财政体系并不能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基础设施的公益性也决定了其不可能全部由社会资本承担。PPP模式作为一种市场化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方式,能够在基础设施领域发挥社会资本的资金、技术、管理和运营优势,并因此得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弥补投资不足,提高基础设施供给效率和质量,克服传统“公建公营”模式的弊端。

PPP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已有应用先例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4月底,“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PPP项目总计865个,总投资约5029亿美元。其中,东盟10国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南亚8国包括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中亚5国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独联体7国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中东欧16国包括波兰、立陶宛等国。

数据还显示,南亚8国的PPP项目总规模较大,独联体7国的单体项目规模较大。从单个国家来看,印度、希腊、土耳其、菲律宾和俄罗斯的项目数量较多,分别为376个、72个、54个、42个和41个,总计585个,约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PPP项目总数量的68%。其中,仅印度一国的PPP项目数量就超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PPP项目总数量的三分之一。

从行业分布来看,“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PPP项目大致分布在油气、电力、安居工程、通信、交通运输、水利和采矿领域。除存量项目外,项目数量占比位居前三位的行业为交通运输行业、电力行业和油气行业。交通运输和电力是地区发展的基本保障,沿线国家中科威特、阿联酋、俄罗斯等国家油气储备丰富,因此该三个行业PPP项目数量较多。

三大建议助力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PPP项目

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PPP项目将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包括各国PPP法律制度差异较大,企业国际化不足导致的对东道国风土人情、技术标准等投资环境的不熟悉以及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等多种风险。

针对以上投资环境特点,报告对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PPP项目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要充分了解东道国的PPP政策。由于现阶段发展中国家的PPP模式主要是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的,无论是宏观层面的推广型政策还是项目层面的规范和指导型政策,都对项目的成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政策分析有助于中国企业全面把握东道国的PPP市场需求,紧跟发展导向,规避项目风险。

其次,注重分析当地国情。做好东道国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特点、自然资源储备、风俗文化、技术标准、项目审批流程等方面的前期调查,因地制宜地运用PPP模式。结合区域和项目特点,合理设计项目交易结构、合同体系、运作方式、回报机制、退出机制等内容。迅速适应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加快本土化进程。

最后,做好风险防控工作。走出国门之后,中国企业的身份转变为纯粹的“外资企业”。在国内易识别、易控制、易转移的风险在国外的影响程度将会陡增,乃至关乎项目成败和企业生死。例如,政权更迭导致的政治风险、地方政府财政承受能力不足导致的经济风险、宗教信仰差异导致的社会风险等。中国企业在充分掌握东道国PPP政策和国情的基础上,应重视项目前期论证、合同签订与履约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并进一步发挥多边金融合作机制,广泛分担风险。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结构金融研究






结构金融研究致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