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物360
生物360:中文生命科学资讯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赛柏蓝  ·  2025年,集采趋势 ·  昨天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乌干达启动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疫苗试验 ·  昨天  
蒲公英Ouryao  ·  7大亮点回顾2024全球ADC产业图景 ·  2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胰腺多期增强CT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物360

一文盘点阿司匹林抗癌那些事儿

生物360  · 公众号  · 医学  · 2021-02-20 10:36

正文

阿司匹林是医药史上经典药物之一,在临床上对多种病症都有着不凡表现,从最初的解热镇痛消炎,到抗血栓、预防心血管疾病等。近年来,人们还在不断发现它的新功能,其中阿司匹林预防癌症的报道越来越多。

近日(2021年1月21日),一项刊登在《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JAMA Oncoloy)上的研究为阿司匹林抗癌再添“实锤”,研究发现那些于70岁之前就开始服用阿司匹林并坚持服用至70岁以后的人群结直肠癌风险显著降低,较未常规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显著降低20%。而70岁之后才开始常规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并没有比未常规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结直肠癌风险有明显差异。研究结论认为,70岁之前已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继续服用可以有效预防结肠癌。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阿司匹林第一次和癌症联系到一起,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科学界就发现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癌症。此后,多项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今天笔者汇总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进展,一起来看看阿司匹林和癌症的那些事儿。

阿司匹林发展史

1758年,英国,疟疾肆虐。一位牧师在咀嚼柳树皮时发觉,其味道与对抗疟疾的特效药金鸡纳树皮几乎完全一样。尽管后来的医学研究证明,柳树皮中的有效物质只能起到退烧等缓解疟疾症状的作用,并不能真正杀死疟原虫,但正是这里程碑式的咀嚼,才有了其后提炼、分离得到的水杨酸。

1828年,两位科学家成功地从柳树皮里分离提纯出活性成分——水杨酸。

1897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在水杨酸的基础上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也就是今天的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成为第一个发现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1988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阿司匹林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保护作用,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探索阿司匹林的癌症预防特性。

阿司匹林与胰腺癌

2016年,分子流行病学杂志Cancer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ention发表的一项开展于中国的研究显示,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或能降低胰腺癌风险达46%之多。

这项研究中,参与者来自中国上海,时间自2006年至2011年。按照性别和年龄进行匹配,其中病例组761人,对照组794人。调查参与者阿司匹林的规律服用情况,每日或每周服用几片,服用阿司匹林的起止年龄等。

在癌症病例组,规律服用阿司匹林人数占11%,在对照组则为18%。

在调整了BMI、吸烟史和糖尿病史后,研究发现曾经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可使胰腺癌风险降低46%(OR=0.54),每累积规律服用一年可使胰腺癌风险降低8%(OR=0.92)。

阿司匹林与卵巢癌

2018年,The Lancet Oncology在线发表了一项大型前瞻性研究,探索阿司匹林在卵巢癌的作用。研究使用的是护士健康研究(NHS)和护士健康研究II(NHSII)的纵向数据。

NHS研究(1976年6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和NHSII研究(1989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中共有1789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最终符合条件的有1143例(64 %)。其中1031例(90%)为诊断前暴露,964例(84%)为诊断后暴露。

结果表明,卵巢癌确诊后使用阿司匹林或NSAIDs(HR 0.68,95% CI 0.52–0.89)与未使用(过去两年内未使用)的患者(HR 0.67, 95% CI 0.51–0.87)相比,卵巢癌特异性生存率有所提高。相比从未使用过的患者,确诊后才使用NSAIDs的相关性更显著(阿司匹林HR 0.44; 其他NSAIDs为0.46)。

阿司匹林与肝癌

2018年,发表在JAMAoncology上的一项研究评估了阿司匹林和肝细胞癌(HCC)之间的关系。研究使用了133,371名卫生工作者的数据,包括阿司匹林的使用、频率、剂量持续时间。

结果显示,与非常规使用阿司匹林人群相比,经常服用中等剂量阿司匹林者(≥2片标准剂量(325 mg)/ 周)发生HCC的风险显著降低(校正HR 0.51;95%CI,0.34-0.77)。且随着累积平均阿司匹林剂量的增加,HCC风险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趋势P=0.006)。此外,随着阿司匹林使用的持续时间的增加,HCC风险显著下降(趋势P=0.03)。每周定期服用1.5片以上阿司匹林,服药时间超过5年的人群中,HCC风险明显下降,(校正HR0.41;95%CI,0.21-0.77)。

阿司匹林与胆道癌

2019年发表在JAMA Oncology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服用阿司匹林的胆道癌患者生存期可能更长。研究共纳入了1990年至2017年之间确诊的2934例胆道癌患者,其中1559例(53%)患有胆管癌,667例(23%)患有胆囊癌,224例(8%)患有壶腹癌, 484例(16%)患有重叠病变。

在10年随访期间,有2415例死亡(82%),患者中位生存期为5.8个月。有256(9%)名患者在研究开始时已在服用阿司匹林,有349名(12%)患者在被诊断出胆道癌后开始使用该药物。绝大多数(96%)的阿司匹林服用者所接受的剂量为75毫克。与非阿司匹林服用者相比,阿司匹林服用者通常年龄较大,正在服用他汀类药物,预防性服用阿司匹林,并且更有可能患有心脏病和其他合并疾病。

数据显示,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中:胆囊癌患者死亡风险降低37%,胆管癌患者死亡风险降低29%,壶腹癌患者死亡风险降低56%,具有重叠病变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32%。

阿司匹林与乳腺癌

2019年,一项发表在Cancer上的研究发现,DNA甲基化状态不同的乳腺癌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获益有所区别。

这项来自美国的研究基于长岛乳腺癌研究的数据,对1996-1997年期间被诊断为乳腺癌的1508名女性进行了访谈,得知了这些女性使用阿司匹林的情况。随后,检测了1266名女性外周血中的DNA甲基化状态,评估的基因包括APC、BRCA1、CDH1、CYCLIND2、DAPK 、ESR1、GSTP1、HIN、CDKN2A、PR、RARβ、RASSF1A和TWIST1。随访截止2014年,其中476名女性不幸死亡,202人死于乳腺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