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元明清时期的中国货币史
公元1276年
忽必烈统治江南,用中统钞收兑南宋纸币。伯颜铸银元宝。
公元1285年
卢世荣提出整治钞法计划。铸
至元通宝
。
(威尼斯铸杜卡特金币。)
公元1287年
元世祖发行至元钞。
公元1292年
设公典广惠库,资本钞五千锭。
公元1294年
(波斯伊尔汗国仿行中国钞法。)
公元1295年
铸
元贞通宝
和元宝。
(日本行钞。)
公元1297年
铸
大德通宝
。
公元1309年
元武宗实行币制改革,发行至大银钞,并铸
大元通宝
和
至大通宝
。
公元1311年
元仁宗收回至大银钞,废至大钱。
公元1350年
币制改革,发行至正交钞,铸
至正通宝
。
公元1353年
张士诚铸
天佑通宝
。
公元1355年
韩林儿铸
龙凤通宝
。
公元1358年
徐寿辉铸
天启通宝
。
公元1359年
徐寿辉铸
天定通宝
。
公元1360年
陈友谅铸
大义通宝
。
公元1361年
朱元璋铸
大中通宝
。
注释:《元史·食货志》记载“武宗至大三年,初行钱法,立资国院、泉货监以领之。其钱曰至大通宝者,一文准至大银钞一厘;曰大元通宝者,一文准至大通宝钱十文。历代铜钱,悉依古例,与至大钱通用。其当五、当三、折二,并以旧数用之。明年,仁宗复下诏,以鼓铸弗给,新旧资用,其弊滋甚,与银钞皆废不行,所立院、监亦皆罢革,而专用至元、中统钞云。至正十一年,置宝泉提举司,掌鼓铸至正通宝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
公元1368年
明太祖铸
洪武通宝
,颁布洪武通宝钱制。
公元1375年
发行大明宝钞。停止宝源局铸钱。
公元1376年
停止各省铸钱。
公元1377年
恢复各省铸钱。
公元1389年
恢复宝源局铸钱。
公元1393年
再停止各省铸钱。
公元1394年
禁用铜钱。
公元1397年
再停宝源局铸钱。禁用金银。
公元1399年
恢复铸钱,改定钱制。
公元1400年
再改钱制。
公元1408年
明成祖铸
永乐通宝
。
公元1411年
金银解禁。
公元1425年
再禁金银。
公元1433年
明宣宗铸
宣德通宝
。
公元1436年
放松用银禁令。
公元1448年
禁用铜钱。
公元1457年
(琉球铸大世通宝。)
公元1460年
恢复铜钱流通。
公元1465年
令商税课程钱钞各半兼收。
公元1503年
明孝宗铸
弘治通宝
。
公元1518年
(日耳曼帝国铸塔勒大银圆。)
公元1527年
明世宗铸
嘉靖通宝
。
公元1557年
葡萄牙人侵入澳门。
公元1570年
明穆宗铸
隆庆通宝
。西班牙人侵入吕宋,开本洋流入中国之路。
公元1576年
明神宗铸
万历通宝
。
公元1596年
采矿热潮开始。
公元1616年
后金汗努尔哈赤铸
天命钱
。
公元1621年
明熹宗铸
泰昌通宝
和
天启通宝
大小钱。王象乾请铸三等大钱。
公元1625年
(日本开铸
宽永通宝
。)
公元1627年
后金汗皇太极铸
天聪钱
。
公元1628年
明思宗铸
崇祯通宝
。
公元1637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船初来中国。
公元1643年
明思宗铸崇祯当十钱。蒋臣提行钞计划。
注释:《明史·食货志》记载“太祖初置宝源局於应天,铸大中通宝钱,与历代钱兼行。以四百文为一贯,四十文为一两,四文为一钱。及平陈友谅,命江西行省置货泉局,颁大中通宝钱,大小五等钱式。即位,颁洪武通宝钱,其制凡五等:曰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当十钱重一两,馀递降至重一钱止。各行省皆设宝泉局,与宝源局并铸,而严私铸之禁。洪武四年改铸大中洪武通宝大钱为小钱。七年,帝乃设宝钞提举司。明年始诏中书省造大明宝钞,命民间通行。其等凡六:曰一贯,曰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每钞一贯,准钱千文,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禁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货交易,违者罪之;以金银易钞者听。遂罢宝源、宝泉局。越二年,复设宝泉局,铸小钱与钞兼行,百文以下止用钱。商税兼收钱钞,钱三钞七。成祖初即位,户部尚书夏原吉请更钞板篆文为永乐。帝命仍其旧。自后终明世皆用洪武年号云。明初铸洪武钱。成祖九年铸永乐钱。宣德九年铸宣德钱。弘治十六年以后,铸弘治钱。至世宗嘉靖六年,大铸嘉靖钱。每文重一钱三分,且补铸累朝未铸者。三十二年铸洪武至正德九号钱,每号百万锭,嘉靖钱千万锭,一锭五千文。时所铸钱有金背,有火漆,有镟边。隆庆初,钱法不行,四年始以新铸隆庆钱给京官俸云。万历四年命户工二部,准嘉靖钱式铸万历通宝金背及火漆钱,一文重一钱二分五厘,又铸镟边钱,一文重一钱三分,颁行天下,俸粮皆银钱兼给。天启元年铸泰昌钱。兵部尚书王象乾,请铸当十、当百、当千三等大钱,用龙文,略仿白金三品之制,於是两京皆铸大钱。后有言大钱之弊者,诏两京停铸大钱,收大钱发局改铸。当是时,开局遍天下,重课钱息。崇祯年间遂定钱式,每文重一钱,每千直银一两。南都钱轻薄,屡旨严饬,乃定每文重八分。初,嘉靖钱最工,隆万钱加重半铢,自启祯新铸出,旧钱悉弃置。钞法自弘正间废,天启时,给事中惠世扬复请造行。崇祯末,有蒋臣者申其说,擢为户部司务。倪元璐方掌部事,力主之,然终不可行而止。”
公元1644年
清世祖在北京铸
顺治通宝
。明福王在南京铸弘光通宝。
李自成在西安铸
永昌通宝
。张献忠在成都铸大顺通宝。
公元1645年
顺治钱增重为一钱二分。明唐王在福州铸
隆武通宝
。
公元1646年
明鲁王在绍兴铸
大明通宝
。
公元1647年
明永明王在肇庆铸
永历通宝
。
公元1649年
孙可望在云南铸
兴朝通宝
。
公元1651年
发行钞贯。顺治钱增重为一钱二分五厘。
日本铸永历通宝帮助郑成功。
公元1653年
铸一厘钱。
公元1657年
顺治钱增重为一钱四分。
公元1662年
清圣祖铸
康熙通宝
。
公元1663年
(英国铸畿尼金币。)
公元1674年
吴三桂铸
利用通宝
。耿精忠在福建浙江铸
裕民通宝
。
公元1678年
吴三桂铸
昭武通宝
。吴世璠铸
洪化通宝
。
公元1684年
康熙钱减重为一钱。
公元1702年
康熙钱又增重为一钱四分。另铸有七分重的小钱。
公元1706年
日本实行货币减重,宽永钱开始流入中国。
公元1720年
广州商人组织公行,外国银元大量流入。
公元1723年
清世宗铸
雍正通宝
。
公元1731年
北京设立官钱局。
公元1733年
雍正钱减为一钱二分。
公元1736年
清高宗铸
乾隆通宝
。
公元1737年
北京开设官钱局十所,以平钱价。
公元1743年
禁用光中景兴等外国钱。
公元1745年
停闭官钱局。
公元1759年
新疆开铸普尔红钱。
公元1793年
西藏设宝藏局,铸乾隆宝藏银币。
公元1794年
(美国开铸银元。)
公元1796年
清仁宗铸
嘉庆通宝
。
公元1814年
广东设立粤海关官银号。
公元1816年
(英国采行金本位制。)
公元1821年
清宣宗铸
道光通宝
。
公元1828年
新疆铸造当五和当十红钱。
公元1830年
奏定关于处理歇业钱铺办法新章程。
公元1832年
(墨西哥开铸鹰洋。欧文发行劳动券。)
公元1837年-公元1838年
台湾铸寿星银饼。
公元1848年
英商丽如银行在广州设分行。
公元1851年
清文宗铸
咸丰通宝
。
公元1852年
咸丰钱减为一钱。
公元1853年
因太平天国革命,北京发生挤兑风潮。铸咸丰当十钱。
北京设立官银号三家。令各省设立官钱局。
发行户部官票和咸丰宝钞。
太平天国政府在南京等地铸
太平天国圣宝
。
公元1854年
正月铸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后用宝钞收回大钱。
英国的有利银行和汇隆银行在上海设分行。
公元1855年
铸铁钱和铅钱。
公元1856年
上海几家银号用铜模铸咸丰银饼。
小刀会在上海铸
太平通宝日月钱
。
公元1857年
北京商人罢市,拒用大铁钱。宝苏局用铜模铸咸丰通宝银钱。
英国麦加利银行在上海设分行。
公元1862年
官票停止流通。清穆宗铸
同治通宝
。
公元1864年
汇丰银行成立。拉锡丁在新疆库车铸回文钱。
公元1866年
香港铸造银元。
公元1870年
(日本铸造龙洋。)
公元1873年
(美国铸造贸易银元。)
公元1875年
清德宗铸
光绪通宝
。
公元1882年
吉林试铸厂平银币,为中国机器铸币之始。
公元1885年
福建用机器铸钱。
公元1887年
广东铸龙洋。
公元1889年
广东铸机器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