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网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官方网站(www.planning.org.cn),是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建设成果展示的窗口,是规划行业信息分享、学术知识共享的重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城市规划  ·  地方实践 | 晋商古村落连片保护的实践探索 ·  昨天  
中国交建  ·  王海怀在香港开展系列商务活动 ·  昨天  
中国交建  ·  中交集团与中国物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城市规划

世界儿童日 | 儿童活动视角下老城区街道空间的评价与优化研究

中国城市规划  · 公众号  · 基建  · 2024-11-20 18:01

正文

导读

今天(11月20日)是世界儿童日,今年的主题是:倾听每个心声,点亮儿童未来。每个孩子都应有机会通过同伴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务,拥有一个安全、充满关爱的成长环境。


街道作为儿童进行户外活动的重要空间,也是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关键部分。已有研究探讨了整个城市范围内街道环境对儿童活动的影响,然而老城区作为城市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却鲜少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故本研究依据叙述性选择偏好法设计问卷并收集数据,基于离散选择模型计算计算儿童户外活动对街道环境要素的选择偏好,进而构建老城区街道环境评价体系,最后以西安市明城历史片区为例,评价现状街道环境对儿童户外活动的支持程度并进一步识别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研究发现,安全性、舒适性、多样性三大街道环境维度均为儿童户外活动存在影响,其中,街道行车速、人行道宽度、功能混合度、景观小品、安全隔离设施、街道行车数对儿童发生街道活动影响程度依次减小。功能的高度集中使得老城区内部户外活动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儿童可活动空间逐渐被削减。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如何满足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打造儿童友好型街道,这对儿童户外活动以及健康乃至全社会共同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本文字数:8741字

阅读时间:26分钟

 


作者 | 侯尚娜,翟宝昕,张展豪,刘思彤

西北大学


关键词

儿童;街道活动;街道空间;评价与优化;老城区


儿童健康一直是全社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17岁儿童超重肥胖率接近20%,而儿童户外活动不足是其主要成因之一[1]。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就显示,全球80%以上在校青少年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儿童应进行不少于60分钟/天的中高强度户外活动[2]。儿童时期户外活动量的缺乏会提高其成年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结肠癌及心理疾病的发生率[3]


自1996年联合国第二届人居环境会议首次提出“儿童友好城市”(Child Friendly City,简称CFC)理念,至今全球已有八百多个通过认证的CFC,然而我国尚未有一座城市通过认证[4]。为了加快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设,2021年我国出台《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同时“十四五”规划也强调将保障儿童空间权力纳入城市建设的考量之中。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居住环境恶化、街道狭窄、生活空间被挤压、活动空间不足等问题[5],这都导致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缺失和活动量的降低[6]。另外,现有研究也发现儿童高时耗、高频率的剧烈活动常发生在街道空地和道路两侧人行道[7],并且街道作为儿童日常最易接触的空间已然成为儿童的“第一游戏空间”[8]。因此,建设可支持儿童户外活动的街道空间不仅有利于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而且对促进儿童户外活动、支持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都型文化名城,明城历史片区是中国历史文化主要集聚与发扬的地方[9]。其面临着用地紧张、公共空间功能衰退、品质活力下降、街道空间品质良莠不齐,改造难度大等典型老城区问题[10]。因而,针对西安市明城历史片区开展支持儿童活动的街道空间评价和优化研究对于其它城市老城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至此,本文旨在通过认识儿童户外活动的街道环境偏好特征的基础上,构建适于我国老城区儿童街道活动的环境评价方法,并以西安明城历史片区为案例进行应用,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期望为促进儿童街道活动和友好街道的建设提供借鉴。


1

儿童户外活动

与街道环境关系研究现状


国外针对儿童友好型街道的研究较丰富,主要聚焦于探索街道环境与儿童体力活动的关系[11],分析儿童的街道活动对其生理、交往和情感发展的影响[12]。研究发现,街道空间的安全、美观、高质量与可玩的设施对儿童活动具有正向的支持作用[13],其中街道的交通稳静化、空间尺度、绿地景观、游戏场地、可达性、设施和材质的质量从对儿童户外活动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14]。另外相较于成人,研究发现街道上良好的细节要素更能吸引儿童并支持其在街道上的活动行为[15]。反观国内对儿童友好型街道的研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均起步较晚。已有研究常从儿童活动特点与行为心理出发,以儿童需求为导向,分析不同街道环境要素对儿童户外活动或通学的影响[16-17],或从安全性、趣味性与多样性等方面为友好型街道设计提出策略[18];或从不同街道类型入手(如生活性街道)识别影响儿童友好型街道的品质的关键因素,为街道环境空间提升提出建议[19];或关注老城街巷或传统单位大院等特殊建成区空间环境的儿童户外活动特征[20-21]。相较于国外研究,国内对儿童友好型街道主要从活动节点、街道景观等单一街道环境要素考虑[22],缺乏系统地和定量地认识街道环境如何更好地促进儿童户外活动。且多处于理论探讨阶段,缺乏从规划实践层面评价和优化城市层面对结合儿童需求对街道现状空间环境进行评价。通过对文献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外儿童友好型街道空间的建设研究大多聚焦于整个城市建成区域。然而老城区作为城市人口居住最为密集的区域[23],功能高度集聚带来的大量土地需求不断挤压着稀少的户外活动空间,这使得老城区街道环境进一步走向恶化,却鲜少有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当前儿童街道活动研究主要聚焦于实际街道环境,基于问卷调查数据或开展对儿童街道活动特征进行定性分析和特征描述[24],或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街道环境影响因子量表[25],利用回归分析探索儿童街道活动与街道空间环境的关系[26]。但实际街道环境中各因素多重共线性较高,不利于儿童街道活动与街道空间环境关系和影响机制的认识。为了避免环境要素之间的共线性,有学者采用叙述性偏好法探讨儿童户外活动视角下的建成环境偏好[27]。SP法可通过实验设定选择集进而降低环境属性之间的共线性,被广泛用于行为研究[28]


本文结合我国友好型街道设计策略[29],将街道环境要素分为安全性、舒适性与多样性三类,采用SP法分析儿童活动对街道空间环境的选择行为,定量地认识儿童户外活动的街道环境偏好特征;基于此构建促进儿童活动的街道环境评价方法,并针对西安明城历史片区开展实证应用,揭示其在促进儿童街道活动上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从而为儿童友好型街道的建设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支持。


2

研究数据



2.1 问卷设计


本文选取安全性、多样性与舒适性3个维度8个街道空间环境要素作为SP情景变量,各要素及其对应水平设置如表1所示。利用SPSS软件对这8个要素及其水平进行正交设计,生成63对虚拟的街道环境情景,作为受访者决策街道活动时的选择情景问题。受访者要求在描述的每对街道环境情景中选择更适合于儿童街道活动的一个,如果对两种情景均不满意,也可选都不喜欢这一选择项(图1)。


表 1 儿童街道活动的空间环境影响要素及其水平


图1 虚拟的儿童街道活动选择情景设计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儿童年龄划定范围,本文选择6-12岁儿童及其陪同家长作为受访者。问卷于2023年7月采用实地调研形式发放,选取西安明城历史片区东南西北及中部5个片区,随机拦截儿童及其陪同家长进行调查。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20份。调研问卷收集了包括儿童街道活动的内容、频率、类型、时间、时长和活动伙伴等特征数据,以及儿童街道活动情景选择行为数据。



2.2 受访儿童属性特征


儿童样本中,性别占比相近,男生占56%;年龄分布中12岁儿童占比最多为28%,9岁儿童占比最少为8%,其余各年龄段分布较为均衡在13%左右;49%的家庭有两个儿童,有三个及以上儿童的家庭仅占12%;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以本科最多,占比64%,本科以下占比22%;家庭月收入在0.6-1.0万占44%。


3

儿童街道活动特征



3.1 时空特征


儿童活动场地的构成如图2,儿童在家较近的公园活动占比最高为22%,其次是家附近的街道和居住区内部,两者占比均为18%,此后依次是广场、商场、室内运动场地、学校附近活动,占比分别为15%、10%、10%和7%。可以发现街道是儿童重要的活动场地。


儿童周中和周末的街道活动时间存在一定差距(图3)。周内和周末,傍晚(17-19点)和晚上(19-21点)是儿童街道活动最为集中的时间。特别是周内,总计占比分别在近70%和60%。区别于周内,9-11点也是周末儿童街道活动的主要时间段,占比近16%。


图 2 儿童活动场地分布

图 3儿童活动时间分布



3.2 强度特征


儿童街道活动的频率、时耗和每周总活动强度分别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可以发现,84%的儿童都会在街道上发生活动,儿童在街道内发生剧烈活动的比例比适度活动高,分别占比76%和66%;儿童街道活动频率主要集中在2-3次/周,活动时耗集中在30-60分钟/次,活动强度集中在1-3小时/周,这反映了当前西安市明城历史片区的儿童街道活动存在高频次、长时耗的特征。儿童街道适度活动频率总体上高于剧烈活动,但适度活动强度总体上低于剧烈活动,两者的活动时耗相当。另外,街道剧烈活动类型多以追逐打闹和球类运动为主,适度活动类型以闲逛和伙伴聊天为主。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的换算标准[30],将剧烈活动强度转化为适度活动强度的2倍,结果表明仅有5%的儿童进行中高强度活动时长超过7小时/周,50%的儿童剧烈活动次数大于3次/周。


图4 儿童活动频率分布

图5 儿童活动时耗分布

图6 儿童活动强度分布


4

儿童活动的街道环境偏好特征



4.1 模型方法


采用离散选择模型中常使用的多项逻辑特模型(Multinomial Logit Model,MNL)解释儿童街道活动情景选择结果,得到儿童街道活动的空间环境偏好。模型的效用函数定义如下:

(1)


式中,U为儿童从街道环境情景中可获得的总效用,总效用分为街道环境带来的固定效用V与不可观测效用ε,也被成为误差效用,表征个体间差异导致的随机效用。Xij表示街道环境要素i的j水平,βij为其对儿童活动带来的环境效用权重。


通过Nlogit软件对模型进行拟合,分析儿童活动的街道环境偏好特征。为了得到更稳健的模型结果,用以指导街道环境评价,采用逐步剔除法,剔除参数不显著的要素水平,得到最终模型结果如表2和图7所示。最终平均预测准确度为0.3536。


表 2 儿童街道活动的空间环境偏好模型拟合结果

注:*,p<0.1;**,p<0.05;***,p<0.01。



4.2 儿童街道环境偏好特征


除街道路边停车数、活动设施环境以外,其余各街道环境要素均对儿童街道活动存在显著影响。路边停车数与活动设施对儿童街道活动影响不显著,这与已有研究结论相悖[7,13],前者主要原因可能是历史片区内交通管理较完善,车辆鲜少出现占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停放现象,对儿童街道活动影响性小;后者可能是因为街道并非儿童户外活动的首选之地,街道等“非正式”空间主要进行剧烈活动[7],如追逐打闹和球类运动等活动类型,这些活动均对设施要求不高。另外,街道行车数的适中水平与景观小品的稀疏水平对儿童街道活动影响不显著,可能是儿童对这两个要素要求较高,即“非多即少、非好即坏”。


对儿童街道活动决策贡献效用最大的是安全性中的街道车速,其次是舒适性中的人行道宽度,多样性中的功能混合度也是儿童考虑的重点要素之一,这与已有研究结论[14]基本一致。这说明较低的车速、宽阔的人行道、功能多样的街道是儿童发生活动的首选之地。儿童在街道上活动对街道行车数、安全隔离设施关注度较少,但仍存在显著的影响作用。结合上述分析,可以说明老城区内部街道环境要素相较于其他城市建成区,路边停车数与活动设施两方面对儿童街道活动影响存在差异,但同时又在街道行车速、人行道宽度、功能混合度、景观小品、安全隔离设施、街道行车数方面影响程度存在相似性。 


5

促进儿童活动的街道环境评价体系



5.1 评价方法构建


构建儿童街道活动“满意度”评价指标。SP模型中,“都不选”表示儿童不会在此街道情景下发生活动,代表儿童满意度底线,故将街道环境选项的效用与满意度底线进行比较,来判断儿童街道活动环境的满意度。计算公式如下:


(2)


式中:P为儿童在特定街道情景中活动的概率,βnochoose表示“都不选”效用。



5.2 西安明城历史片区街道环境现状


依托开源地图获取历史片区道路矢量数据,只对主干道、次干道、支路进行保留。街道行车速数据依据道路等级划划定,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分别对应车速的“快”、“适中”和“慢”水平。统计数据发现儿童街道活动主要集中在17-19点和19-21点这两个时间段,故选取19点作为儿童街道活动高频时间点,依托该时间点上高德地图开放平台的实时路况信息图,划分街道行车数量。功能混合度数据来源于本文高德地图的POI数据,具体表征为POI熵指数,指数越接近1,街道功能混合程度越大。街道景观小品数据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的8月份ENVI数据,进行植被归一化处理得到植被覆盖率,采用三等分方式确定其对应水平。最后,通过百度街景地图人为观察与实地观测,对明城历史片区内400多条街道的安全隔离设施与人行道宽度两要素进行分析提取,得到有、无安全隔离设施与≥5 m、3-4 m、≤2 m不同宽度人行道街道分布情况。


通过ArcGis对历史片区6个显著影响儿童活动的街道环境要素进行可视化分析(图7)。发现:历史片区内道路交通环境较好,车速慢的道路居多,车速快的道路主要为沿着钟楼向外辐射的几条主干道。19点时段历史片区内街道行车数量普遍较少,行车数量多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钟楼附近、回民街附近和右侧靠近中山门,存在道路局部拥堵现象。街道上安全隔离设施现状较差,部分次干道和大多数支路并没有设置安全隔离设施,特别是回民街以及部分城门附近。历史片区内人行道宽度主要以≤2m为主,集中分布在各城门以及回民街附近,仅北大街、西大街、南大街部分路段和连接中山门、文昌门、和平门以及少部分主干道的人行道宽度≥5 m,主要城市节点钟楼附近的人行道宽度多在3-4 m。街道景观小品现状情况最差,西大街、东大街、回民街部分路段和北大街、南大街以及解放路、钟楼附近路段现状以“脏乱”为主。各城门附近景观小品多为“稀疏”,而仅极少数路段为“绿荫、美观”。现状街道功能混合度情况较为良好,北大街、南大街、东大街部分路段和中山门、朝阳门、永宁门附近路段功能业态丰富,莲湖公园北侧区域街道现状功能单一。整体来说钟楼以右的街道功能更丰富,左侧功能较单一。


图7 西安明城历史片区各街道环境要素现状图


5.3 明城历史片区街道环境对儿童活动的支持情况


依托西安明城历史片区街道环境数据,结合儿童街道活动的满意度计算公式(公式2),进一步评价历史片区街道环境对儿童活动的支持情况,结果如图8所示。可以看出,儿童对历史片区内街道环境的满意度普遍不高,总体上钟楼以右的街道环境满意度普遍优于左侧。仅少数街道环境满意度≥60%,主要分布在朝阳门、中山门、长乐门以及西大街附近路段;多数道路满意度处于50%-60%水平,以东大街、北大街、南大街以及莲湖公园附近路段为主;少部分满意度≤50%的道路跳跃分布在其中。反映了历史片区内现状街道环境整体较差,难以满足儿童街道活动需求,但多数街道处于临近及格水平,可改造更新潜力大。已有研究发现,儿童常选择家附近的生活性街道进行玩耍[31],而现状街道环境满意度≤60%的道路主要是生活性街道,说明要想提高儿童街道活动概率,首要问题是改善老城区内生活性街道的空间环境。另外也发现,同一条道路同时存在不同的满意度水平,如东七路、尚勤路等,说明该道路环境情况复杂,不同片区面临着不同的环境问题。


图8 西安市明城历史片区的儿童街道活动环境评价



5.4 支持儿童活动的明城历史片区街道环境优化


历史片区内街道环境差异较大,造成儿童街道活动满意度差异的环境因素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对每个街道进行单独分析,寻找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并加以优化改善。具体做法为依据满意度公式,识别现状贡献的效用离最理想状态差异最大的环境要素,即为各街道提升满意度需要进行优化的最关键环境要素,结果如图9所示。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以及连接各城门等城市主干道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降低行车速度,保证儿童在街道上玩耍的安全;少数城市次干道需要适当扩宽人行道宽度,给儿童提供可活动的场地;多数支路如回民街附近,需要增设安全隔离设施,为儿童提供安全的街道环境。对于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道路,如顺城北路、顺城西路等,增设景观小品、提高功能混合度、减少街道行车数量是进一步提高街道可活动性的有利措施。


按照各街道最关键的改善措施优化街道环境,得到优化后的街道环境支持儿童户外活动的概率如图10。可以看出,街道环境满意度大大提升,绝大多数街道满意度≥60%。并且生活性街道满意度水平显著提升,其多数满意度由原来的50%-60%提升至60%-70%。同时,一条道路上出现多个不同水平满意度的现象减少,说明上述措施能精确性的识别街道空间环境问题,对街道空间环境改善显著。


图9 街道环境的最优改善措施

图10 优化后儿童街道活动的概率分布

6

总结与展望


本文基于儿童友好型街道建设的背景下,提出一个较为综合的评价老城区内儿童街道活动满意度的指标。构建该指标的基础是采用SP法了解儿童对街道三大特性“安全性”、“舒适性”、“多样性”的8个要素的环境偏好,并量化了儿童活动视角下各要素对街道偏好的的影响权重。结果显示,老城区与其它城市建成区的街道环境要素对儿童活动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街道停车数与活动设施对儿童街道活动影响不显著,原因可能是老城区内车辆占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情况较少,故儿童对街道停车数情况要求不高,且儿童在街道活动类型以追逐打闹、球类运动为主,对活动设施数量要求不高。同时,街道行车速、人行道宽度、功能混合度、景观小品、安全隔离设施、街道行车数等对儿童街道活动影响程度依次减弱,这一结果与已有研究的发现一致。安全性是儿童街道活动考量的首要因素,其中街道行车速度最为重要,次是安全隔离设施。儿童对街道行车数量要求高,“非少即多”;舒适性是儿童街道活动偏好的第二影响要素,其中人行道宽度对儿童街道活动影响最大,宜≥5 m最好不要≤2 m,景观小品也是影响儿童活动的主要因素;多样性中的功能混合度虽影响较小但也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


本文通过满意度公式计算西安市明城历史片区内街道空间环境现状对儿童街道活动的支持程度。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街道处于未达到及格水平,足以说明历史片区内现状街道空间环境差,不足以支持儿童街道的可活动性。但多数街道对儿童活动支持度在50%-60%之间,说明可优化改善潜力大。然而街道类型多样,空间环境复杂,不同道路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不同或即使是同一条街道也面临着不同的空间环境问题。故本文针对性的识别了不同路段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修改措施。结果显示,修改后儿童对街道空间环境满意度水平提升明显,仅少部分道路满意度未达到及格水平。


目前的街道设计导则常关注成年人的需求,而忽视了儿童在街道空间中的权利。但随着城市户外活动空间的不断压缩,儿童活动常发生在街道等非正式空间,故建设安全、舒适、可支持儿童活动的街道空间将会成为规划的重心,这也是本研究方法适用的空间维度。影响街道空间环境的因素颇多,且难以控制,如降低主干道的行车速度。故本文在不同街道类型的改善措施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位于家附近的生活性街道才是儿童最有可能发生活动的街道,而其多数存在未设置安全隔离设施、景观小品较差以及人行道宽度较窄等问题,可行性较高。因此,本文主要作用是基于儿童视角探究老城区街道环境影响儿童活动的主要因素,构建适于老城区的街道环境评价体系,进而以西安市明城历史片区为例进行研究。街道空间环境所包含的因素颇多,是否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使得老城区与整个城市建成区街道环境对儿童户外活动影响存在差异,这仍需进一步探讨。儿童友好型街道的建设仅是儿童友好城市的一个小部分,但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希望后续研究可以为儿童友好型街道设计导则提出建议,保障儿童在街道空间的权利。


参考文献(上滑查看全部)

[1] 新闻办网站.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EB/OL]. [2023-9-12]. https://www.gov.cn/xinwen/2020-12/24/content_5572983.html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Recommendations on Physical Activity for Health[EB/OL].[2023-09-12].http://www.who.int/dietphysicalactivity/factsheetrecommendations/en/.


[3] 韩西丽, Catharina S, 赵文强. 城市儿童户外体力活动研究进展[J]. 人文地理, 2011, 26(06):29-33. 


[4] 徐梦一, 蒂姆·吉尔, 毛盼等.“儿童友好城市(社区)”的国际认证机制与欧美相关实践及理论发展[J]. 国际城市规划,2021, 36(01):1-7.


[5] 赵云川.一项不可忽视的设计——关于城市儿童游戏场所的调查研究报告[J].设计艺术, 2005, (03):8-10.


[6] 贺刚, 黄雅君, 王香生等.香港儿童体力活动与住所周围建成环境:应用GIS的初步研究[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5,34(05):431-436.


[7] 翟宝昕, 朱玮.大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的时空特征研究——以上海为例[J]. 城市规划, 2018, 42(11):87-96.


[8] Lock J. Anything but child's play: Reclaiming the streets for child health[J]. 2008:12-132.


[9] 王国伟. 城市微空间的死与生[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9.


[10] 丁竹慧, 董欣, 路金霞等.功能修补视角下西安市老旧城区微空间改造研究[J]. 规划师, 2021,37(20):29-36.


[11] Karsten L, Van Vliet W. Increasing children's freedom of movement: introduction[J]. Children Youth and Environments, 2006, 16(1): 69-73.


[12] Abu-Ghazzeh, Tawfiq M. Children's Use of the Street as a Playground in Abu-Nuseir, Jordan[J]. Environment & Behavior, 1998, 30(6):799-831. 


[13] Bochaver A, Korzun A, Polivanova K. Kids, Streets, and Activities[J]. HSE Working papers, 2016:12-24. 


[14] Ekawati S A. Children–friendly streets as urban playgrounds[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5, 179: 94-108.


[15] Ghekiere A, Van Cauwenberg J, Mertens L, et al. Assessing cycling-friendly environments for children: are micro-environmental factors equally important across different street setting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2015, 12(1): 1-13.


[16] Guo D, Shi Y, Chen R. Environmental affordances and children's needs: Insights from child-friendly community streets in China[J].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2023, 12(3): 411-422.


[17] 徐守珩, 庄惟敏.影响儿童通学需求层次的街道空间质量标准探究[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3, 38(02):45-51.


[18] 徐丹丹, 曾坚, 哈丽娜. 儿童友好型城市街道空间规划设计策略研究[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杭州市人民政府.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8:424-433.


[19] 贺慧, 戴梦缘, 李婷婷等.儿童友好型城市生活性街道空间品质识别研究——以武汉市南京路与尚隆路为例[J]. 上海城市规划, 2020(3):47-53.


[20] 王婷.易诱发儿童交往行为发生的老城街巷空间研究——以太原精营街区段居住区为例[D].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21] 阿拉太, 韩西丽.传统单位大院户外环境对儿童体力活动机会的影响——以北京市核二院家属院为例[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 30(06):64-67.


[22] 惠英, 廖佳妹, 张雪诺等.基于行为活动模式的儿童友好型街道设计研究[J]. 城市规划学刊, 2021(06):92-99.


[23] 杨明, 过秀成, 於昊等.老城区交通特征、问题解析与改善对策初探[J]. 现代城市研究, 2012, 27(04):82-86.


[24] 詹晓惠, 谭文勇. 需求层次视角下儿童友好街道空间更新探究[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重庆市人民政府.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9:1314-1323.


[25] 彭川子, 张贻生, 徐惠农. 基于儿童友好的学校周边道路安全评价及改善[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2017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7:2200-2208.


[26] 刘堃, 魏子珺.成长视角下社区街道对儿童街道活动的支持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 2019(8):16-24.


[27] 翟宝昕, 朱玮.基于儿童户外活动偏好的建成环境评价与优化——以上海市中心区为例[J]. 上海城市规划, 2021(5):137-144.


[28] 朱玮, 翟宝昕, 简单.基于可视化SP法的城市道路自行车出行环境评价及优化——模型构建及上海中心城区的应用[J]. 城市规划学刊, 2016(3):85-92.


[29] 国家政府网.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EB/OL].[2023-9-12]. https://www.gov.cn/xinwen/2022-12/04/5730111/files.html


[30]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at is moderate-intensity and vigorous-intensity physical_activity?[EB/OL].http://www.who.int/dietphysicalactivity/physical_activity_intensity/en/ .


[31] 曾鹏, 蔡良娃.儿童友好城市理念下安全街区与出行路径研究——以荷兰为例[J]. 城市规划, 2018, 42(11):103-110.


*本文为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

 封面图片来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要闻 | 住建部等印发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规划年会 | 学术研讨会一:共建高质量儿童友好城市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理论研究 | 基于行为特征和路权优先的儿童友好街道研究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