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109国道蜿蜒而上,清澈的永定河在山峦间回旋。守着绿水青山,门头沟区在低收入帮扶工作中牢牢把握“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生态新区”的发展方向,全力推动区域内45个低收入村建项目、引产业、谋致富。目前,该区已经为所有的低收入村建立了产业项目库,并建起门头沟精准帮扶信息网(jzbf.bjmtg.gov.cn)进行查询。面向社会推介。如今,45个低收入村正“整装待嫁”,希望通过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发展符合首都及区域能定位的特色产业,走上一条“见绿又生金”的生态致富路。
历史上,门头沟区曾因煤炭等资源开采型产业而富甲一方。而为保青山绿水,该区全部退出了资源开采型产业,正处于产业转型期。按照低收入村和低收入户认定标准,门头沟区现共有低收入村45个,低收入农户5725户,涉及8个镇。调查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位于深山区的低收入村占全区总数的95%,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就业率仅为68%,且文化程度偏低,收入来源不稳定。
虽然如此,但与当地区位和人力劣势相对的是,低收入村普遍富含的独特自然资源和文化禀赋。比如,雁翅镇苇子水村是北京市首批传统村落,村里传承数百年的秧歌戏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斋堂镇马栏村因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而闻名,是红色旅游、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京西胜地;清水镇李家庄等村地处百花山或灵山脚下,海拔高、光照强,土壤、气候等条件独具特色,是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的理想场所。这些低收入村全部蕴含着一批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和项目,前景可观却由于散落深山而暂时埋没。淘汰了“煤宝贝”,守着“新宝贝”受穷,成为门头沟低收入村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是资源匮乏,而是开发不足。意识到这个问题,门头沟区委区政府在帮扶工作中,着力为低收入村展示资源、引进产业,通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增收,夯实发展基础。
同时,各帮扶单位以培育特色产业为发力点,建立低收入精准帮扶项目滚动储蓄库,引导“一村一企一品”精准化发展,积极引入“公司+农户”模式或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产业落了地,农村闲置资源被盘活,劳动力就地就业或自行创业,农户增收的同时,低收入村也实现了长远发展。
清水镇双塘涧村耕地少、水资源缺乏,以往农民栽种核桃、杏数等产值低、收益小,村里没有主导产业,劳动力就业难,收入无法保障。在产业发展项目规划上,双塘涧村计划利用灵山路沿线的地理位置优势,种植200亩药用万寿菊,并引入中药制造企业进行共建。
项目建成后,当地村民可以获得租金、务工收入,旅游采摘等活动也将有效带动周边第三产业,制药企业后期将万寿菊回收,预计年均总产值48万元。目前,该项目已经获得清水镇“低收入扶持资金”支持立项,已完成拓荒、翻地、除草、灌溉的前期工作,灵山路沿线已经开始种植万寿菊。
妙峰山镇陇驾庄村打造农业特色观光园,王平镇西石古岩村13户低收入户组团成立合作社发展生态养殖,潭柘寺镇桑峪村、南辛房村利用现有荒山荒坡种植特色中草药……门头沟45个低收入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文化禀赋“定制”产业发展项目,通过资本引入和项目带动,实现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低收入户看不到最急需的帮扶政策,低收入村有好的农副特产却找不到最佳销售渠道......为破解这些难题,门头沟区还建起了精准帮扶信息网站,除了发布政府最新帮扶政策,还可高效快捷推介低收入村的资源禀赋、公开项目招商信息,动态实时招商引资,实现通过一个网站落实多项精准帮扶工作。
目前,门头沟全区45个低收入村都规划了符合自身村域特点的产业项目,而这些信息都可以在门头沟精准帮扶信息网(jzbf.bjmtg.gov.cn)进行查询。
记者看到,这个以红白二色为主体的帮扶网已经投入使用,页面共设置一级栏目五项,分别是“走进门头沟”、“资源推介”、“动态新闻”、“精准帮扶”和“社会帮扶”,同时设立 “六个一帮扶”、“镇村帮扶展示”、“农村闲置资源”三个专栏,全面展示了门头沟区低收入帮扶工作情况。
“网站已经通过了北京安全评测中心网站安全性专业测试和风险评估,刚刚正式上线。”网站平台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作为一个综合性服务网站,网站的功能非常之多。仅在“资源推介”这栏目中,就下设特色农产品、农家小院出租、镇村招商推介三个部分。哪个低收入村有好吃的瓜果,哪个低收入户有闲置小院出租,这些信息都会挂在网站上,一键可查。通过这种互联网的优质资源推介,可以帮助区内低收入村和低收入户实现“造血”增收。
而“精准帮扶”栏目则将门头沟区相关政策法规、帮扶机制、帮扶对象、帮扶成果进行分类精准展示;“社会帮扶”栏目下设爱心在线和爱心通道2个子栏目,是专门为社会帮扶而开辟的问答、献爱心的专门通道。
门头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网站的建立既是想成为低收入户的“绿色通道”,也将起到低收入村、区委区政府各帮扶部门、社会资源的桥梁纽带作用,达到信息共享和价值互换的目的。此外,也兼顾宣传门头沟区历史文化、人文景观、自然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下一阶段,门头沟区将进一步整合各方信息资源,将其在网站上系统全面有效对接,实现数据交换共享,实时全面掌握精准扶贫各阶段进度,将精准帮扶工作落实到位。”该负责人说。
“互联网+”进入门头沟山乡
农租房屋 农特产品一键可查
门头沟山区哪个景点人少景美?哪里可以采摘樱桃?哪里可以租到田园小院当画室?这些问题都能在一个微信公众号内轻松、快速查询到理想答案。近日,门头沟区探索推进“互联网+”模式,依托“青春门头沟”微信公众号,打造起集多种农村资源推介为一体的共青团低收入帮扶综合服务平台。
关注名为“青春门头沟”微信公众号,进入其主页面,点击“农村吃住游”,集门头沟全区农村闲置房屋推介、旅游资源宣传、农特产品推广于一身的线上信息服务平台便展现在眼前。
“发布的这些信息,都由工作人员多次核实过。比如农村闲置房屋的房源信息,就是由区团委工作人员与各村联络员共同统计的,每间都和村民签订《门头沟区农村房屋出租委托登记表》,确立了房屋招租信息发布和房屋租赁委托关系。确认无误后经镇团委备案,才会发布在平台上,绝对真实有效。” 平台工作人员介绍说。
除了查询靠谱的出租小院农房信息,不管你是想查看门头沟各景点的食宿攻略,亦或是各式农产品产地价格,都能在平台上马上找到精准信息。下周起,该平台还准备将一些门头沟特色小吃的推荐文章进行定期推送,满足爱吃一族的需求。
门头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利用“互联网+”模式,运行共青团低收入帮扶综合服务平台,作为区内低收入村帮扶工作的一项新举措,既可以为广大市民提供各类推介服务,也为低收入村和低收入户创造了出租房屋,线上售卖自家农产品等多种收入新渠道。下一步,该平台还将加入更多推介功能,保证信息实时更新,服务更多群众,打造更为实用的低收入帮扶服务综合平台。
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门头沟创建“六个一”帮扶机制,让全区45个低收村,村村都有了由区领导、处领导、处级机关、村官、“第一书记”组成的定点精准帮扶队,发挥山区特有资源优势,为各村搞起了符合自身定位的生态绿色产业。此举不仅让关闭能源产业后的门头沟山更青水更绿,也让村民们的钱包越来越鼓。
在清水镇李家庄村,新西兰奇异莓——这个听起来很是新鲜的小水果去年在当地首度挂果,这个低收入户占了总户数7成的小村庄,靠着一枚“洋水果”走上致富路。在这个过程中,“六个一”帮扶机制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逢盛夏,门头沟清水镇李家庄村村民梁宏义顶着正午的日头往地里赶。到了地里,他顾不上擦汗,先给自己精心侍弄的几亩奇异莓浇上了水,看着涨势喜人的藤蔓,去年靠奇异莓脱了贫的老梁感觉今年致富有了希望。“种奇异莓,我看这回是找对路了!” 梁宏义一边浇水一边讲着自己这些年的经历。
2005年以前,梁宏义一直在家附近的煤矿下井,收入也算过的去。05年以后,门头沟区被确定为生态涵养发展区,先后关闭了全部煤矿,梁宏义失了业。村里说今后只能发展种植、旅游这样的生态产业,梁宏义只好简单种些玉米、黄豆,年景儿不错时,一年统共收入也就五六百元。
爱人没工作,孩子要上学。不得已,农闲的时候梁宏义还要外出打点零工,即便如此,一家人还是入不敷出,在区农委发放的低收入户登记卡上登了记,成为了村里的低收入户。
像梁宏义这样的情况在李家庄还有不少户,虽然矿关了,山绿了,但村里一直找不到可以创收的主导产业。这些年,也想了不少办法,种苹果、养猪、养牛,办手套厂,搞旅游……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没有一个弄成的。
“转机出现在三年前” 李家庄村书记赵桂录告诉记者,2014年,一家企业想把奇异莓这个新鲜果品引种到门头沟,转了一个又一个村,也没找到合适的地儿。
门头沟区农委看准了这一项目,通过精心摸排,觉得该区的李家庄引入正合适,赶紧把企业负责人、新西兰专家和中国农科院的专家请来。
查询资料,了解历史最低温、最高温、积温、平均降水量;土壤取样,化验pH值、有机质……一通儿考察,发现李家庄村无论是气候还是土壤,还真和新西兰奇异莓种植条件高度吻合!
但是村民们却都不相信这个洋水果能帮大家赚钱,都怕上当受骗,没人愿意把自家的地流转给企业种果子。这时,由区领导、处领导、处级机关、村官、“第一书记”组成的定点精准帮扶队来到村里,具体了解情况,集体调研后,觉得项目可行,入户为村民们做起了工作。
得到耐心解释和保证的村民们,心里渐渐有了底儿, 60多户人家率先第一批把承包的137亩土地流转了出去种奇异莓,企业终于得以在李家庄村正式落了地。
梁宏义也是这一批“租户”之一,他给记者算了比经济账。从前他家的5亩承包地年收入500元,流转给企业种奇异莓后,一年不算分红,光土地租金就挣了3000元。
后来,他又和几十位村民在企业当起了护养员,照顾自己承包地里的奇异莓,每月到日子领工资,有了稳定收入,也不再是低收入户了。
“祖祖辈辈种玉米,伺候洋水果一点儿经验也没有。帮扶队和企业请来的农技员,都是手把手从零开始教。” 梁宏义说,通过大家一起努力,去年,奇异莓挂果了。谁都没想到,结的2000斤奇异莓3天时间就被抢空了。
“市面上没有,一、二百元一斤都有人要!”李家庄村人被奇异莓的惊人效益给“镇”住了。原先对项目不看好的村民,也纷纷跑到村委会询问,“还种不种了?把我们家地也流转了吧。”
小小的奇异莓,把村里人致富的心气儿都唤醒了。依靠奇异莓采收、分拣、包装,村里50多位低收入农户都有了固定收入。去年,全村有51户超过人均年收入1.16万元的低收入线。
“有产业,有收入,不愁拿不掉低收入村的帽子。”村书记赵桂录信心挺足。他告诉记者,眼下,奇异莓也正在附近的梁家庄、台上村落户。今年的奇异莓产量能达到2万公斤,各村望去都是一片生气勃勃的绿色。
有了这样的美景,几个村还合计着一起打造奇异莓小镇,吸引游客来采摘、食宿。今后,美丽的奇异莓小镇将会搞起民俗旅游,建旅游合作社,引进大理民宿连锁,打造国内一流的城郊生态农业基地和高档优质无公害旅游农产品生产基地。
一枚小水果,绿了山色,富了村民,这不仅仅是李家庄村的“奇遇”。目前,门头沟区的45个低收入村,或发展中草药特色种植,或成立专业合作社推动生态养殖,一村一特色,引导多方参与,实现了低收入村定点帮扶全覆盖,生态经济两手抓。
门头沟区委书记张贵林说,守着这片得天独厚的青山绿水,门头沟区将通过产业导入和资本引入,促进低收入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优化提升和公共服务保障等,提升低收入村发展能力和自我管理水平。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生态新区建设思路,支持低收入村、低收入农户发展符合首都及区域能定位的特色产业,打好生态致富牌。
打赢精准帮扶攻坚战,需要建立好的机制。门头沟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48家单位为成员的低收入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区级统筹、镇负总责,层层落实责任。
同时,门头沟区创新“六个一”帮扶机制,即每个有低收入村的镇有1-2名区级领导牵头、每个低收入村有1名正处级领导具体联系、每个低收入村有1个处级机关和1个团支部具体帮扶、每个低收入村有1名大学生村官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参与帮扶、每一个村都有1名驻村农技员参与帮扶、每一个村都有1个企业参与帮扶,织就了一张各职能部门、企业、社会组织、驻区部队及相关镇共同推进的帮扶工作网。
机制有保障,帮扶还要出实招,门头沟区出台“六个一批”举措,通过扶持产业帮扶一批、通过促进就业帮扶一批、通过山区搬迁帮扶一批、通过生态建设帮扶一批、通过社会力量帮扶一批、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按照“六个一批”的举措思路,各单位结合自身业务职能,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多个方面,为低收入村出点子、谋出路。
“到2020年,我区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民平均水平,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现行标准下的低收入村全部消除,这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也是对人民群众的承诺”,门头沟区委书记张贵林说,门头沟区将通过产业导入和资本引入,促进低收入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优化提升和公共服务保障,提升低收入村发展能力和自我管理水平,在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生态新区建设中实现生态致富。
北京晨报记者 张璐/文 郝笑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