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宝力高今年74岁,是成吉思汗大儿子术赤的后代。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支马头琴乐队,并改变了传统马头琴的形制、弓法和指法,扩大琴声音量,增强了音域。他一次次走出草原,让草原的符号——马头琴走向世界传承不断。
齐·宝力高
今年74岁,有着皇室血统,是
成吉思汗大儿子术赤的后代
,原莫力庙第五世活佛。国家一级演奏家、
世界马头琴大师
。因为是在父亲53岁时出生,所以小时候一直被叫做:小五十三。工作后当时的领导文工团团长才给他起了正式的名字——齐·宝力高。
“宝力高”在蒙语里的意思是泉水,意为
对音乐的灵感像泉水一样喷涌不绝
。
每逢过年,科尔沁草原上的人们都会请民间艺人到村子里拉马头琴、弹三弦,整夜不停。天资聪慧的
齐·宝力高凭感觉就能把艺人演奏的乐曲模仿得惟妙惟肖
。8岁时,他已经可以和民间艺人合奏几十首民歌了。
1958年,齐·宝力高被内蒙古歌剧团选中
。从此,他走上了专业化的艺术道路。18岁时,
他创作出处女作
《鄂尔多斯高原》
以及
《万马奔腾》
,
在这之前,全世界就只有三首马头琴乐曲。
马头琴
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的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马
蒙古族的代表性乐器
,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是民间艺人和牧民们喜欢的乐器,无论是它的造型、制作材料,还是它的音质音色、音乐表演风格和演奏方法,都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马头琴是适合演奏蒙古古代长调的最好的乐器,它能
准确表达出蒙古人的生活
,如:辽阔的草原,呼啸的狂风,悲伤的心情,奔腾的马蹄,欢乐的牧歌等。
1972年至1982年,
他分三次对马头琴做了改造
。原本,马头琴的音鼓是用牛皮蒙面,他先改用蟒皮,最后干脆和小提琴一样用木面代替,木头更适于振动,拿起来就响,皮子振动带出来的声音不响亮;他又改变了传统马头琴的形制,统一弓法和指法,扩大琴声音量,增强了音域;过去马头琴都是用马尾制弦,拉个哆来咪很可能就漏了“来”,极易断音,现代人则改用人造马尾制弦,拉起来方便,反应也更快。
1986年,
齐·宝力高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支马头琴乐队
——齐·宝力高野马马头琴乐队,结束了马头琴以往只能独奏的历史。
草原是他的安全地,每次遇到难题他就往草原里钻。在音乐上,他的作品中绝大多数描写的都是这片草原,以及草原上的人和马。
他一次次走出草原,让草原的符号——马头琴走向世界传承不断
,齐·宝力高与内蒙草原在悠扬琴音中互相成全。
全世界80%的马头琴曲目都由他创
作
,
齐·宝力
高一直坚持四处推广马头琴文化,
1988年在日本期间,
日本东京交响乐团开价50万元人民币请齐·宝力高合奏协奏曲20分钟。
齐·宝力
高的
母亲非常喜欢马头琴,母亲说,如果他能拉好马头琴她的灵魂就能够上天堂。所以
他这一辈子就是为了马头琴,母亲就是他的生命。
在锡林浩特有一所以
齐·宝力
高
命名的
国际马头琴学校
,已有五万名学生,齐宝力高本人从
不收取一分钱学费
。
3月17日(周六)晚20:30,北京卫视《非凡匠心2》
将为您带来齐·宝力高的传奇故事,敬请期待~
点击
阅读原文
,感受更多匠心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