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drpei
让父母少花钱,让孩子少受罪。 来自@小儿外科裴医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drpei

能进入母乳里的药很少,那为什么哺乳期用药还那么多禁忌?

drpei  · 公众号  ·  · 2024-02-19 09:26

正文

大家 觉得 哺乳期用药禁忌很多,并不等于科学上真的有这么多禁忌,很多禁忌是因为社会和经济的原因。

比如,一个药如果要在药品说明书上给出哺乳期用药的明确意见,审批时通常需要提供相关临床试验数据,但哺乳期人群相对小,市场空间不大,针对这个群体的临床试验又涉及妈妈和孩子,伦理审批和试验人员招募都难,成本更大风险也更大。

投入大,回报小,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多药厂不愿做哺乳期人群的相关临床试验。

没有临床试验就没有直接的数据,导致的结果就是药品说明书上关于哺乳期就缺乏相关信息,有的有信息,但是基于其它人群的数据推导而来,不是直接的数据,就出于谨慎的考虑写了一个“慎用”。这样的药品说明书一旦多起来,就容易给大家形成哺乳期用药有很多禁忌的印象。

在之前 《过奶喂药》 这篇文章中也说过,妈妈服用的药物能进入母乳里的量很少,最后进入孩子血液的就更少,所以大部分药哺乳期是可以用的,尤其是那些婴幼儿本来就有直接使用的药物。怡禾之前这篇文章里也有写过: 生病别硬扛,这些药哺乳妈妈可以吃

虽然少,但哺乳期有使用禁忌的药也确实有。既然通过母乳进入孩子的体内的药那么少,不能通过“过奶喂药”的方式给孩子用药,那为什么还会有这些禁忌呢?

这是因为药物 产生治疗效果的 剂量 和可以 产生不良反应的剂量 可以差别非常大。

比如青霉素,起到抗感染效果可能需要几十万到上百万单位的剂量,但引发过敏反应则只可能只需要几百个单位的剂量,假如我们知道一个细菌感染的孩子有明确的青霉素过敏,给予几十单位的青霉素起不到治病的作用,但却有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所以剂量虽然小,但同样成为了禁忌。

再比如有的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如果妈妈在使用有细胞毒性的化疗药物,即便很少量的药物进入母乳,然后孩子吃下去了,虽然量很小,但依然可能产生危害比较大的毒性反应,这个危害如果超过母乳喂养所带来的收益,同时妈妈又不能不吃这个药,这种情况下权衡孩子的利弊,就还不如停了母乳换配方奶喂养了。

这就是为什么虽然不能“过奶喂药”来治病,但依然可能存在哺乳期禁忌的原因。

但很多禁忌其实也是相对的,比如妈妈刚吃完药的前几个小时,血药浓度比较高也导致母乳里的药物浓度也更高,这时的母乳对孩子的危害也相对更大,但过了几个小时后血药浓度降下来了,那时的母乳对孩子也就危害很小了,原来的禁忌也就不再是禁忌了。

所以是不是禁忌,归根结底还是权衡利弊,一边的砝码是母乳喂养的收益,另一边的砝码是母乳里药物的含量,以及该药物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不利影响,或者不吃药给妈妈带来的不利影响。当收益大于弊端,就不是禁忌,否则就是。



相关阅读:
“过奶“喂药
母乳还能为一岁半的宝宝提供免疫力吗?
哺乳期能打HPV疫苗吗?接种医生说不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