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第一篇和第二篇和第三篇和第四篇和第五篇
上海博物馆和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纪景德镇瓷器特展(青花篇)
上海博物馆和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纪景德镇瓷器特展(青花篇二)
上海博物馆和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纪景德镇瓷器特展(青花篇三)
上海博物馆和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纪景德镇瓷器特展(青花篇四)
上海博物馆和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纪景德镇瓷器特展(五彩瓷篇一)
64 、青花五彩人物故事图罐
罐胎体厚重,丰肩,圈足略撇。口沿施釉,圆唇较颈壁稍厚。底部无釉,圏足较浅,足沿宽约2.5厘米,表面略显粗糙。
器身以青花和釉上绿彩(有三种不同色调)、红彩、黄彩、紫彩、黑彩等进行装饰,罐身画面可纵向分为两个部分,两边各以一垂直装饰栏作为分界。装饰栏的外框为红绿双线.上下各有一个红绿彩如意头。纹饰栏内绘有立龙的头部和部分身躯焰以及鱼尾。颈部绘有山石和折技花,。
罐体两側分别描绘一个故事,由黄、绿、红三种颜色的带状纹饰将画面与圈足和颈部分开,故事之一为«青衫记»,近足处,一位名叫梁灏的宋代书生坐于亭内,其实他是文曲星下凡。此前他曾救过吕洞宾的性命,使其免死于玉皇大帝铡刀之下。吕洞宾身系宝剑,而柳树神正背一女子踏行于楼阁上空。报答梁灏,便让柳树神为他送去一名年轻女子为妻(详组内容参见巴特勒等编«顺治瓷器»图版58之文字说明),画面中可看到吕洞宾身系宝剑,而柳树神正背一女子踏行于楼阁上空。
罐体另一側所绘故事出自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之«史记»。一日, 殷王武丁梦见上天赐给他一位才干之士。醒来后.武丁让宫廷画师按照他描述的模样画出梦中人的肖像来,由于梦中该人正在一建筑工地,武丁便派人依此线索去各地寻找。在此罐所绘画面中,建筑工地就在画面左侧,这位名叫傅说的人已被找到,他站在自己的画像前,两者看上去十分相像。右侧三层黄色华盖之下所立之人当为武丁。(迈克尔.巴特勒)
清顺治年间约1645—1660年
高37厘米 口径20.5厘米底径19.5厘米
迈克尔.巴特勒爵士收藏
89、五彩西厢人物故事图盘
盘弧壁,侈口,双圈足,底部有釉,带双圈叶纹款。
盘内以釉上绿彩(三种不同色调)、红彩、黄彩、紫彩、蓝彩和黑彩表现了«西厢记»的第一折“惊艳” ,即男女主人公初遇的情景。画面上,红娘坐在花园的石凳上,对面有一僧人坐于台阶之上,正欲将身后的张生引见给她。红娘身后为莺莺。其左側为太湖石和围栏,画面前景则有一株芭蕉。
画面布局与图版74所示纪年为癸丑(1673)的中和堂盘十分相似。所用釉上蓝彩发色欠佳,这一点和其他彩料不同,可能是由于这种装饰于当时尚在尝试阶段。(迈克尔.巴特勒)
清康熙早期约1662年—1675年
高6厘米
口径35厘米
足径20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90、五彩花碟纹盘
此盘较大,撇口,弧腹,双圈足。盘外底落青花花押形款记。
盘内以五彩绘制花碟图案,有黑、黄、深绿、浅绿、淡紫等数种颜色构成。整个画面以花卉为主,红花绿叶相映成趣,以深绿、浅绿分别表示叶子的阴阳两面,叶子上还有虫蛀的小洞,非常逼真。康熙瓷器常运用这样的装饰手法,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康熙绿釉树叶形笔添,叶子边缘镂刻小孔,酷似蛀洞,极为传神。
花丛旁彩蝶双飞,令人想起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祝英台女扮男装赴城求学,途中结识书生梁山伯,引为知己,结拜兄弟。同窗三载,情如手足。祝父催归,二分分别,英台的托言为妹妹做媒,嘱山伯早日至祝家迎娶。后祝父将英台另许,英台抗婚不从。山伯英台二人先后殉情而死,双双化作彩蝶,相伴起舞。民间画碟多成双成对,将这个动人的故事蕴涵其中。(江松)
清康熙早期约1662年—1675年
高5.8厘米
口径34.1厘米
足径19.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91、五彩仕女图盘
撇口.弧腹,双圈足。盘的形体较大.胎体略显厚重,通体施白釉.釉色偏白。
以釉上五彩进行装饰,所见色泽手有红彩、黄彩、绿彩、蓝彩、黑彩和金彩。釉上彩料较厚,色泽鲜艳,除了黑彩,其他色彩的透明度较好,玻璃质感强。其中蓝彩已是釉上彩,而不是釉下青花,从蓝彩的呈色来看,该时期以钴料来制作釉上蓝彩的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盘在制作时采用了三次烧造,即高温烧制成白釉瓷器,第二次低温烘烧釉上彩, 第三次低温烘烧则是为了施加金彩。
盘心画面中有两个人物。一年轻女子手持黑色羽扇,倚坐在假山石旁,关爱地注视着在边上玩耍的儿童。在其右侧.一个手持红色荷花和绿色萱草的孩童正向她奔去,手中的花草显然是刚刚采摘的,可能由于奔跑得过快,原来佩挂在孩童胸前的金锁片已经被甩在了背后.这显然是将庭院中的一角作为背景画面,将一个动态场景变成了一个温馨的画面定格,中国传统绘画中有许多表现母子亲情的题材,而且此类题材还有着祈求子嗣的含义,儿童手中的萱草本来就有求子的意思,多子多福是古人美好的愿望。画中的人物在姿态上有呼应,在神情上有交流,将年轻母亲的慈爱、儿童的天真烂漫,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人物面孔都只是简单的构线,没有渲染,但这并不影响人物的表现力,与西方常见的表现圣母与耶稣之间的母爱题材样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将人世间最伟大的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张东)
清康熙早期约1662年—1675年
高5厘米
口径34厘米
足径19.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92、青花五彩花果纹碗
此碗较深,直身.圈足未施釉,器物的外底部用青花书写“大清康熙年制”款. "年″字上紧下松,“熙字以“1目”代"直″。皆是康熙早期书款的风格。
此件器物兼有青花与五彩两种装饰方法,画面上的枝叶和果实的轮廓用青花绘制完成,烧造之后在纹饰的其余部分填以黄、绿、红等五彩颜料,再入烤花炉二次烘烧而成。画有桃子、石榴等花果,口沿部位有深蓝色和绿色水波纹,与梅花纹相交替。碗内近口沿处有相似纹饰,碗心画有双圈,双圈内是带着枝叶的两个佛手。
纹饰的内容蕴涵了丰富的寓意。佛手具有高雅的香气,人们相信这种沁人心脾的芬芳.以及人在心神凝定的同时可使身体健康的作用。在中文里“佛”与“福”发音相似,因此这个高雅的植物便被认为是福气的象征。桃子暗示.益寿,象征着绵绵繁盛的后代,
该器的青花和五彩鲜艳明亮描绘花果的技巧,仍然保持了顺治时期的特点,整件器物给人硬朗大气的感觉,无怪学者将康熙五彩称作“硬彩”,此碗可称为珍品。(江松)
清康熙早期约1662年—1675年
高9.7厘米
口径19.9厘米
足径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110、釉里三彩龙虎纹瓶
瓶制作规整.喇叭形长颈,丰肩.肩以下至足渐收,圈足平整,底施釉,书六字双圈康熙款。纹饰主体部分因刻花而凸起于器体表面。
器物以釉里红、青花和豆青等三彩进行装饰,画面中绘有两棵松树,彩料十分浓重,树下立有一虎,另有一龙自云中出现。树旁刻划山石,并以豆青描绘,石旁长有灵芝。
画面上,虎抬起一爪.似乎在防御龙的攻击。但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这两种动物分别代表道家的阴与阳,而不是敌对的。它们象征着人美存在的两种力量,只要控制好阴阳.人就可以长生不老。画工很可能是从当时的一部著名道家经典«龙虎经»中得到启发.
龙、虎以及松树树干均以釉下铜红料来表现,因过烧而显酱褐色.但亦有可能是故意为之,因为酱色比粉红或红色更为写实。
此瓶造型与前一件九龙纹瓶(图版109)十分相似。这里同样会碰到纪年问题,但此
瓶因有康熙年款,其制作年代很可能会比龙纹晚几年。
(迈克尔.巴特勒)
清康熙中期约1676—1700年
高41.5厘米
足径12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111、青花五彩八仙图炉
炉胎体厚重,撇口,鼓腹。足端平整无釉.底施釉.书“康熙丙子年汪以仁置”。
炉壁以青花和釉上绿(两种色调)、红、黄、紫、黑等彩料绘八仙图,八仙手中各持物事。画中“背面”由山石(藍色)和云纹(红色)组成,具有转变高峰期的风格,口沿内側绘有一周顺治风格的红绿T字形边饰。炉内略有粘砂.内底心以青花书“汪”字。
这种装饰风格可以追湖到17世纪中期,边饰、“背面”以及五彩所刻画的八仙都是17世纪40年代、50年代的特征(虽然顺治时期,八仙通常都是和寿星一同出现的)但是,区别在于顺治时期的香炉鼓腹没有如此明显,而且此时的和上彩已趋平整均匀,不同于顺治。
17世纪末, 瓷器制作重新流行模仿17世纪中期的风格 (参见本书«1 7世纪景德镇瓷器导言») 。(迈克尔.巴特勒)
清康熙三十五年(丙子) 1696年
高9厘米
直径11.5厘米
足径9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112、五彩人物故事图方瓶
瓶体最宽处在肩部,肩面略有弧度。器身自上而下渐收,底部露胎无釉,中心有一直径4厘米的方形凹陷,内施釉,有叶形图记款,短瓶颈.喇叭口,器身以釉上绿(三种色调)、红、黄、紫、黑等彩进行装饰。肩部绘五条折枝花,颈部饰有两幅山水图。
方瓶一侧绘有春秋时期普灵公和赵盾的故事。晋灵公不行君道.对大臣赵盾的劝谏十分讨厌,欲找机会将其除掉。一日,晋灵公在家中设酒宴请赵盾,意图谋害,但这一明谋被赵盾的车右提弥明识破。画面中可以看到提弥明正背着赵盾试图逃高,晋灵公放出猛犬追赶,但被提弥明一拳打死,晋灵公的武士又堵住去路,但仍被赵盾二人夺路而去,不幸的是,提弥明最后亦力战而死。
器物第二面绘有唐代开国之君李渊向定州总管窦毅之女求亲的故事。求亲者被要求必须用两箭射中屏风上所绘两只孔雀的眼晴, 众多求婚者均未能如愿,而李渊虽然来迟一步,却连发两箭,各中孔雀一目,最终娶到了窦氏。(在此,画工大胆地将箭革巴描绘成了真的孔雀。)
第三面所绘为«青衫记»中的一幕(参见图版64)。
第四面所绘可能只是一个没有特别含又的故事,目前尚未找到其明确出处。(迈克尔.巴特勒)
清康熙中期约1676年—1700年
高47厘米
肩宽14.5厘米
底宽11.5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113、五彩披麻皴山水图盘
盘撇口,浅腹,单圈足,底部有釉,绘青花双圈螺形图记款,盘内还有两行铭。
盘内壁以釉上绿(三种色调)、红、黄、紫、黒等彩绘有一幅精致的披麻皴山水图。画面左边停泊着一只渔船,右边有一通夫正在走向一位贤者,传童立于其右侧中部远景差绘有一个坐落于山谷中的村庄,桃树环抱左右,其后山峦掩映。画中所绘不仅是一幅秀美的山水,而且还讲述着一个故事,即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铭文为证:“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鱼郎来问津”。
“鱼郎”所问之津正是通往“桃花源”之路。铭文后落款“竹居,并有同文章记一枚。“竹居”应为书写者名。
“披麻皴”技法在此已较康熙早期更为成熟,画面巧妙运用不同色调的层次变化,且较多地使用了黑彩,此盘被定为17世纪末,当时流行模仿清代早期的风格。(迈克尔.巴特勒)
清康熙中期约1676—1700年
高6厘米
口径35厘米
足径20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114、五彩哪吒闹海故事图瓶
此器盘口,直颈.折肩,筒腹,圈足。此种瓶有许多流传到法国,所施色彩浓翠艳丽,晶莹剔透,为标准的康熙五彩器。由于这种形制的大瓶形似棒槌,因此俗称“棒槌瓶”。
器身上下以五彩绘写四组画面,盘口一周边饰,颈部绘寿星捧桃,鹿含灵芝及飞蝠、立鹤.含“福、禄、寿”吉祥寓意;肩部锦地纹间四开光内绘琴棋书画图。
腹部的画面是一器之主题,为妇孺皆知的神话故事“哪吒闹海” , 可见«西游记»等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传说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夫人怀胎三年零六个月后,生下一个肉球,忽然光芒四射,从中跳出一个男孩。李靖闷闷不乐,此时太乙真人前来道贺,为孩儿取名哪吒,收为徒弟,当场赠他两件宝物:乾坤圈和浑天绫。
哪吒七岁时,天旱地裂,东海龙王滴水不降,还命夜叉去海边强抢童男童女。哪吒见状便用乾坤圈打死夜叉,并杀死龙王之子敖丙,龙王状告天宫,途中又遭哪吒阻截.于是,东海龙王请来三位兄弟,共商报复之计,翌日,四海龙王带领虾兵蟹将兴风作浪,水淹陈塘关,胁迫李靖交出哪吒。哪吒欲反击,却遭李靖阻拦,并收去哪吒的两件法宝。哪吒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自刎,事后, 太乙真人借莲花与鲜藕之身,使哪吒还魂再世。复生后的哪吒大闹龙宫,战败龙王。
图中所绘正是这一场景,哪吒脚踩风火轮,右手持乾坤圈.左手持混天线,于海面上与夜叉、蚌精大战.画面在,国涌波涛的衬托下极具动感。(江松)
清康熙中期约1676—1700年
高45.1厘米
口径12.2厘米
足径12.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115、青花五彩折枝花果纹蟋蟀罐
器形微鼓,状似截筒,浅圈足,起二层台,足端成齐平硬折方形。盖面下凹,折沿较宽,上有浅浅的凹槽。
罐身的外壁以青花五彩绘四种折枝花果纹,各有寓意,成熟的石榴象征多子,雅清的佛手寓意多福,桃花隐含长寿之意,牡丹则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富贵之花。整器画面寓意吉祥,布局疏密有致。盖面饰一组折枝花、果纹。整个器内和盖底涩胎无手由。
此器款识别具一格.底足内以青花直书绍闻堂″款,款上再以绿叶遮蔽,使堂名隐含其间。"绍闻堂"款是一种流行于康熙瓷器上的堂名款,多见于蟋蟀用具。
此器所绘花果纹和顺治时代有许多相似之处,康熙中期的许多器物重拾顺治时的特点。
(江松)
清康熙中期约1676—1700年
高7.8厘米
口径13.1厘米
足径12.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116、青花五彩八仙图炉
此香炉有敞开的口部,扁园的腹和三个粗短的足,组成了一个大方的造型。
器身所绘的八仙图案,是民间非常受欢迎的题材。这些图案由浓淡交错的青花和淡雅的五彩交织在一起,映衬在自色的釉面之上, 显得幽静而雅致。
八仙是民间流传甚广的道教中的惩恶扬善、抑富济贫的八位神仙,深受人们喜爱和崇拜。八位仙人是: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李铁拐、钟离权、曹.国舅和蓝采和。又称明八仙"。
此外还有"暗八仙",指八位仙人各自使的物品,即:张果老的“鱼鼓”,吕洞宾的“宝剑”,韩湘子的“花篮”,何仙姑的“荷花、荷叶”.李铁拐的“葫芦”,钟离权的“扇子”,曹国舅的“阴阳板,”蓝采和的“横笛”。这八种器具经常单独组织成吉祥图案,蝉联八仙亦称“八宝”,吉祥图案常以此代八仙以达意,借以祝颂长寿。
八仙中的张果老,号通元,«旧唐书»载:开元二十二年(722) 召恒州张果老先生,任命为银青光禄大夫,他常倒骑白驴,日行千里,为人们行善做事。吕洞宾,名纯阳子,唐时两举进士不得志.浪迹江湖后修仙。有一明阳剑能斩蛟除害,尤为民间称颂,韩湘子,唐人,从小爱与道士在一起,后遇吕纯阳学道成仙,他能空樽造酒,聚土开花,造福于民,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仙, «续文献通考»记载该她是广东増城人生于唐武后时期,住在云母溪,曾梦仙人教导轻身不死,她食云母粉后行走如飞,知人祸福,为人们解难。李铁拐,亦称"铁拐李″,名洪玄,字拐儿,常在街上行乞.后以铁拐掷空中化为龙,乘龙而去,遇太上老君后得道成仙。他身背葫芦普救众生,神通广大。钟离权,汉代人故又称“汉钟离”。他原是一名大将,后遇仙人指点入山修炼得道,下山后飞剑斩虎.点金济众, 遂升天成仙。他手持宝扇有起死回生之力。曹国舅,相传名友.宋代人,«宋史»称他是慈圣光献太后的弟弟,故叫国舅。因其弟杀人出逃,国舅深以为耻,遂亦隐山岩,精思慕道,得遇钟离权、吕洞宾等人引入仙班,修道成仙。他手持仙板宝物(明阳板),能神鸣, 万競无声。蓝采和,南宋沈汾«续仙传»载:采和不知是哪里人,常到市街唱歌乞讨。一天他醉于酒楼.空中响起一片空萧声,他忽然轻举升空,手持一花篮驾云而去。
八仙定期赴西王母蟠桃大会祝寿,故常被取作祝寿的素材。“八仙庆寿”一词出自元代戏本,其题材在吉祥图画中最为常见,一般用于祝寿日桌前的装饰品,表现了宛如戏曲"八仙庆寿舞蹈的祥瑞气氛。
关于此炉的制成年代还有其他说法。(江松)
清康熙中期约1676—1700年
高10.1厘米
口径15.9厘米
腹径18.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123、五彩陶渊明故事图八楞碗
碗胎体厚重,底部呈圆形,向上至口沿处渐成八角状,口沿涂有酱色釉,圈足露胎,修坯粗糙。底部施釉,有四字双方框章记款“天下太平”。
碗内外壁以釉上绿、红、黄、紫、绿松石诸彩及黑彩进行装饰。内壁绘牡丹、紫菀花以及太湖石。外壁所绘为一花园,一人坐于桌旁,左侧一名侍童正在给雏菊浇水。右側一张条案上放有香炉、茶壶和、两个杯子, 一棵芭蕉树从太湖石中长出。侍童身边有两只大碗, 其中一只着一株兰花。地面以红彩 V字形符号来表示。
画面上坐于桌边的男子为东晋隐士著名诗人陶潜(渊明) 。陶渊明因不得志而辞官还乡.画面中他正坐在花园里饮酒赏菊,这是他最喜欢的花,后人常常描画他观看·仆人浇花的场面。
日本人常将这些五彩茶器称为"天启赤绘″.或简单地称作“古赤绘”,这一称谓实际上更为确切,因为它们大多制作于崇祯时期, 就赤绘而言,这种八楞碗的器形非常少见,不过绘画确实具有赤绘的风格,而且"天下太平章记款也常见于一些赤绘小盘上。
(迈克尔.巴特勒)
明崇祯年间约1630—1640年
高9.5厘米
口径23厘米
足径8.5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124、五彩人物图盘(一对)
两件盘的形制基本一致,均为八边形,板沿坦腹,圈足。足端平切.有粘砂.圈足内修坯留下的跳刀痕明显,呈放射状,胎质较为致密,施透明釉,釉白而肥润.,盘口涂酱黄釉一圈。底部有"天下太平″二行四字双方框青花篆书款。
两盘都是采用釉上五彩装饰,所用色彩主要为红、黄、绿、赭和少量的黑彩,盘的内容题材都是表现行旅故事:空中红日高照,天上红云飘动.头戴浩然巾身着绿衣的高士策塞赶路,身后紧随黄衣书童,其前方,板桥茅店,古树参天,浓荫蔽日。构图采用了对比的方式,盘的左半边只有两个人物.显得较为疏朗,右边则绘有山坡.酒店、树林.布局较为满密,形成了虚实的对比,中间的溪流、板桥则在画面中起着过渡作用。两件盘的构图形式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一件盘中的书童为肩扛着伞,另一盘中的书童则肩背书简, 其用笔,坚劲老辣而又灵动鲜活,画面中.不管是旅人,,还是其仆从、,包括那头带有憨态的毛驴,画家的笔意粗率奔放,廖廖数笔而意态却极为生动。
与此两盘相似的盘类曾大量出口至日本,五件一组,用于茶道。(张东)
明崇祯 1628年—1644年
高2厘米
口径13.2厘米
仇大健捐赠
上海博物馆藏
125、五彩小方碟(一对)
口沿宽平,斜弧腹,圈足矮而厚,足底平切,粘砂,无款。这是为日本市场生
产的瓷器,系为茶道所用。
此盘用口沿以绿彩和矾红绘制缠枝花卉。红花绿叶,相映成趣。
盘心用矾红线条画出许多斜方格,每个方格之内填写一种不同的纹饰,主要是
各种花卉和一些几何形图纹,没有复杂的含义,只是在白釉的衬托下显出其鲜
艳的色彩。这种图案的风格显然来自日本。
明清历朝皇帝对于各国入觐的的使节都曾“赐赠”瓷器,然而这种“赐赠”的
官窑数量不是很大,而通过贸易输出的民窑瓷却是大宗。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代,康熙二十二年(1683)以前福建,广东以及江、浙
沿海抗清政权的存在,顺治及康熙初年实行严厉的海禁,但即使在这段时期,
民间的瓷器对外贸易也没有中断,仍在以走私的方法继续进行。
据《荷兰动印度公司与瓷器》一书的记载,康熙二十二年(1683)在澳门成
交的几只走私船就载有:“五百个中国式酒杯,七百四十个茶盘,一桶精美的
小茶壶,二桶精美的茶杯及一百个茶壶,再有一万个盘、八千个碗及二千个茶
盘。再有以舶载九个茶杯,一万个粗杯及五十个盘。其最后一舶,载有十一桶
精美的茶杯,一万个盘,八千个碗及二千个茶盘。”可见当时走私数量之大。
这对五彩花卉纹盘可以代表晚明外销瓷的一种风格。(江松)
明崇祯 1628—1644年
高33厘米
口边长13.4厘米
足边长7.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126、*青花题诗山水图盘(染付)*五彩题诗山水图盘(赤绘)
两盘皆弧壁,口沿有剥釉。青花盘稍有夹扁,两盘足端皆粘砂. 底部施釉,青花盘底部有六字双圈成化款,书法欠佳;五彩盘底仅差双圈。
两盘所绘山水基本一致,但风格却有不同。前景绘山石、树丛, 一只小帆船横卧江面,对岸是一座岛屿,岛上有塔,赤绘盘上的绘画更显简略随意,但多了一根旗杆和一面旗。两盘内右侧都书有一首诗,诗文曰:“天门初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向北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外销日本的器物通常都是大量定烧的,因此,景德镇的瓷器作坊认为值得制作两种版本,这一想法十分有趣。有时,他们也会提供另外一种选择。例如,在页36图13所示两盘中,五彩盘其实就是在青花盘上加些五彩装饰,这两件山水图盘中,五彩盘更少见,绘画显然也更粗。(迈克尔.巴特勒)
明天启 1621—1627年
高4.5厘米
口径21.5厘米
足径14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127、青花五彩仙人图碟
碟平底,弧壁,折沿。足端无釉,底部施釉,可见跳刀痕,器底书青花双圈四字天启款,青花色泽蓝中泛黑。
盘心以青花以及釉上绿、红、黄等彩描绘了一位坐于云头上的仙人。他留着胡须,坦胸露乳,右手拿着一个葫芦瓶。斯蒂芬·利特尔在1983年所编图录中,将一个与此仙人相似的人物确定为钟高权。
仙人左边书有七字铭文″阆苑蓬菜三岛客,在中国古代传说中,蓬菜岛是八仙居住之地。
目前存世有相当数量的天启崇祯瓷和赤绘瓷,均有天启四字年款,其书法风格与此碟十分相像。(迈克尔.巴特勒)
明天启 1621—1627年
高3厘米
口径16.5厘米
足径9.5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128、*五彩(赤绘)海棠式碟(一套五只)
这一套五只的海棠式碟是专门生产的日本茶道用器,尺寸相同,成形工艺亦相似。先模制,再以手工修坯,碟平底,弧壁较厚,口沿外撇,口沿施酱色釉,浅圈足斜切,底部施釉.有“太平”方形章记款。
碟内底以釉上绿、红、黄、紫、松石绿彩及黑彩等描绘了一个身穿蓑衣的撑船梢公,船上坐有一名或两名乘客,正在驶向(或驶离)以多层次山石构成的陆地,画面以红色宽边作为画框。
尽管五件碟子上的图案基本一致,仅有微小区别,但它们显然并非出自一人之手,此类器物当时广受欢迎,很可能为大批量生产, 而且由不同的画工所绘制。(迈克尔.巴特勒)
明崇祯年间约1630-1640年
高2厘米
长18厘米
宽11.5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129、青花五彩方形套盒
四个小方碟与盖一起构成套意,扣合紧密,最下面一层平底无釉,其他各层均有凸起的底足,以便上下叠合。套盒四角凹进呈锯齿形,有可能是为了便于携带而使用提绳的缘故。
器物以青花和釉上红、绿、黄等彩进行装饰。盖顶绘有五只团鹤,其间为变形云纹。盖沿饰红彩单线。套盒各层外壁均绘折技菊花,内底为两技兰花,顶层方碟外底书六字成化款。
这种罕见的器形可能是专为日本市场生产。不过盒盖上的团鹤图案却与现代印度尼西亚航空公司的标识十分相似。(迈克尔.巴特勒)
明崇祯年间约1635—1645年
高14.5厘米
边长9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132、青花五彩凤凰图罐
此罐胎体厚重,造型雅致。口沿、斜切圈足以及底部皆无釉露胎。丰肩,宽颈,颈、足几乎同宽。
器身以青花和釉上绿(三种色调)、红、黄、紫、黑等彩描绘了两只凤凰(其一立于石上,其二与另外五只鸟展翅飞翔) ,此外还有菊花和牡丹从淡绿色太湖石中伸出花技,整个画面以红色几何图案作为背景。肩部以绿、黄二彩所绘的一周三角形纹饰并不多见。口沿下方以红彩饰有一周石墙纹。
这件大罐可能是为印度尼西亚、印度或是中东市场生产的。
(迈克尔.巴特勒)
清顺治年间约1650—1660年
高30.5厘米
颈部直径13厘米
底径14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第一篇和第二篇和第三篇和第四篇和第五篇
上海博物馆和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纪景德镇瓷器特展(青花篇)
上海博物馆和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纪景德镇瓷器特展(青花篇二)
上海博物馆和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纪景德镇瓷器特展(青花篇三)
上海博物馆和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纪景德镇瓷器特展(青花篇四)
上海博物馆和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纪景德镇瓷器特展(五彩瓷篇一)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玩元素网整理自书籍资料,同行转载请署名古玩元素网整理,否则一律投诉到底!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在朋友圈分享此文!
也可关注我们的微信号:shgudong 阅读更多精彩的文章。
您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更多的文章!。
购买古董、参加拍卖加微信:15201921803(微信号:guwanyuansu)
鉴定与古董买卖 请加微信:shgudong (给我们留言)
全国热线:4000897882
订阅古玩元素网,请扫一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