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房地产总裁战略商学院
打造中国最顶尖的房产总裁战略商学院!聚焦中国房地产董事长、总经理、总裁等高端人士;致力于帮助企业文化旅游地产、特色小镇项目转型升级等-- 实现战略突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房地产总裁战略商学院

突发!深圳连放大招,楼市生变,刚需族笑了

中国房地产总裁战略商学院  · 公众号  ·  · 2019-03-21 19:0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来源 | 首席财经观察(meirijingji00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房价向东流。


历经二十年突飞猛进,房价早已长得天怒人怨,无数人望房兴叹。


伤透了心的刚需们,一遍遍呼喊逃离北上广。


面对时代的浪潮,他们又不得不一再向现实妥协。


2017年,国家终于忍不住了,重磅甩出租购同权的大招,要拿地,只能租,不能卖,逝要掀起一场大租赁时代。


然而,近两年过去了,市场依然雷声大,雨点小,不仅没有燃烧起来,反而各地土地流拍持续不断。


眼看一场为刚需们筹谋的百年大计即将被堵死在雁门关外。


刚刚,深圳怒了,一场全面开建保障房的时代来临了。

1


深圳全面开建保障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自去年6月,深圳宣布,将新建房保障房比例提高到60%,到2035年新增建设筹集各类住房170万套,人才房、安居房、公共租赁房三类保障房不少于100万套之后,终于又迎来大消息。


近日,深圳突然宣布:“工改保”,原定地铁范围500米内才能旧厂改建成保障房的规定,不再限制500-1000米范围。



这意味着,所有旧厂房,只要足够“旧”,都可改建成保障房。


同时,深圳简化了“工改保”的审批程序,方便保障房建设的顺利推进。


至此,从去年6月,首次提出“全面建设保障房”,开启“二次房改”;


到公布“棚改新政”,凡棚改拆除的重建小区,新增面积除公共设施、搬迁安置外,全部用于保障房。


到“旧改新政”,容积率超过2.5的城中村、旧房,原则上不拆。


再到如今的“工改保”。


不知不觉,为了开启保障房时代,深圳已经拼了,不到一年,连发四套大招,惊呆各大城市,各路刚需族闻言,早已感动的泪流满面。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最敢为天下先的城市,深圳果然没有让人失望。


在整个楼市黑云压城的当空,深圳撕开了一条裂缝,揭开了保障房的天空。


一个人人有房住的时代,即将到来。

2

高成本挤压深圳竞争力


深圳此举,无疑迎来刚需族们的一片欢呼,无数买不起房,又想在深圳驻足的人们,终于看到了一丝希望。


但如果你以为深圳欲以一城之力,搅动整个楼市,那你就错了。


深圳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人才争夺战。


想当初,深圳经济扶摇直上,房价节节攀升,很多人为了牟利,大肆乱搭乱建,一时冒出了至少37万套“违法建筑”,面积接近5亿平方米,一时引发全国一片质疑,很多人欲拆之而后快。


却不料,这些“违法建筑”不仅未能阻碍深圳的发展,反而为深圳提供了650万套“天然廉租房”,这些廉租房,摊薄了深圳的经营成本和生活成本,很多人以此为家。


由此,推动了深圳的人口大爆发,短时间内便突破2200万人,短短40年改革开放,深圳便一跃成为比肩北上广的一线城市,羡煞全球。


然而,随着房价越来越高,租金也水涨船高,万科甚至搞出了“万村计划”,所到之处,城中村租金一片大涨,无数在外漂泊的人们叫苦不迭。



不仅打工族难以承受日益高昂的房价,就连华为也顶不住了。


去年7月,华为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搬迁,40辆8吨货车,共60车次,往返于深圳-东莞松山湖,将华为的研发部门迁往东莞,2700人从此从深圳搬往东莞松山湖上班。


消息一出,便引发一片震动,无数人纷纷惊呼,别让华为跑了。


虽然华为回应称,只是公司普通的业务调动,但依然难掩深圳的恐慌。


目前,华为已成东莞第一纳税大户。


若剔除华为,深圳龙岗地区工业产值直接下降14%,这让龙岗如何不着急,甚至喊出了“服务华为,马上就办”的口号。


但日益攀升的房价,高昂的成本,使得即使强如华为,也难以支撑。


2017年,华为营收虽然高达6000亿元,纳税676亿元,位居民营企业500强第一,比恒大和万达加起来还要多。


但华为利润却并不高,只有475亿,利润率7.9%,17万员工,平均每人每年创造价值27.9万元。


而其中最重要的成本就是人工成本。


在深圳,由于房价高昂,均价超过5万元/平,最高甚至超过10万元/平,员工买房难,子女上学更难,没有足够高的薪酬,根本招不到优秀人才。


而且,即使开出了高薪,也很难存钱,大部分被房地产收割了。


对华为来说,最大的难题是给员工营造一个合适的生活氛围。


任正非曾愤怒的炮轰深圳楼市:


14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匹兹堡,有钢铁。


7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底特律,有汽车。


现在,世界的中心在哪里?不知道,会分散化,会去低成本的地方。高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


而且现在有了高铁、网络、高速公路,活力分布的时代已经形成了,但不会聚集在高成本的地方。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业的发展,每一个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发展。


华为将研发部从深圳搬往东莞,无疑是对深圳日益炒高的房价,不断攀升的成本,最直白的痛诉。


深圳无疑早已意识到,高房价、高成本,正在夺走深圳发展的优势。


通过大力发展保障房,为深漂们降低生活成本,无疑将为深圳开辟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3

结语


十年前,我们还在用着蜗牛一样的2G网络,十年后我们已经用上4G了,5G也已轰然而来。


科技改变了世界。


一套房子,纵然暴涨10倍,又能创造什么价值呢?


无论是对城市,还是对国家来说,科技才是根本。


而发展科技靠的是人才。


如果所有的人才都因为没有及时登上房地产爆发的列车,不得不一生为房子直不起腰,那还有谁愿意潜心专研科技,创造未来。


深圳高举保障房的大旗,不断出台政策,努力向2035年增加170万套住房,60%是保障房的目标迈进,让保障房唱主角,商品住宅唱配角,无疑讲给全国楼树立了榜样。


也告诉所有城市,靠炒房炒地掀起的美丽泡沫,终不能长久,一个不靠房地产,拥有低成本的城市,才能焕发最活跃的生机。

延伸阅读:再见,房地产!深圳突然宣布

时代巨轮,訇然转向!

刚刚,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深圳,终于扔出了重磅炸弹。它正式宣布:住房体制二次巨变!

今天,深圳最终版的《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意味着, 被称为先试先行的深圳房改,终于正式落地!


这篇深圳楼市新政的有关规定,内容丰富,含金量爆棚:

➤ 从2018年起,在新增居住用地中, 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用地比例不低于60%,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只有40%

➤ 到2035年,新增建设筹集各类住房将达170万套,其中 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三类保障性住房总量将不少于100万套

➤ 人才住房: 价格为市场价的60%左右 ,面积小于90平,可租可售。

➤ 安居型商品房: 价格为市场价的50%左右 ,面积小于70平,重点面向符合财产收入限额标准的本市户籍居民,可租可售、以售为主。

➤ 公租房: 租金为市场价的30%左右 ,特困及低保、低保边缘家庭最低可降至10%。重点面向符合条件的户籍中低收入居民、为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行业人员、先进制造业职工等群体供应,面积30-60平为主。

是的,你没看错: 人才房降价至60%,安居房降价一半,公租房最低可降至10%!这是多么让人振奋的消息!

更重要的是,几乎每一个深圳人都有机会:按照计划,到2035年,深圳新增约550万人,按照三人一户计算,大概需要183万套新增住房。而深圳规划170万套住房,几乎可以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

这一下,那些哄抬房价、剪刚需羊毛的炒房客们彻底傻眼了!


中国楼市的巨轮,将要驶向何方?

过去, 我们的住房制度学习是香港那一套,靠卖地来取得土地财政。 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供应,独享了土地一级开发的增值收益,开发商天价拿到的地,自然要卖天价的房。

在这一模式下,香港的地价越来越贵,房价越来越高,绝大部分人一生都为一个狭小的房子而终年奋斗,生活凄苦可见一斑。

未来,我们将向新加坡模式看齐。

新加坡的住房体系以公共为主,私宅为辅。在立国之初,便将公共住房建设作为优先任务, 目前形成以组屋和共管公寓为主的保障房市场和以中高档公寓、别墅为主的私人住宅构成的住房体系。

新加坡的组屋类似于我们的“廉租房” ,一般是政府出资购买,然后租给穷人,租金只是象征性收取,只占穷人收入很小的一部分,甚至占到了整个住房市场8成。

新加坡组屋的每平米房价被严格限定在城市月均收入的2倍,换句话说一个家庭一个月能买1平米的这种组屋,由于这种房子不大,通常也就是50-60平米,如果是新婚夫妇,大概5年时间就能买的起这样的房子。


除此之外,新加坡在核实收入后,可以通过多渠道发放最多80-90%的贷款,那么也就是说新婚夫妇半年到一年就能攒到首付,这样低收入居民就能早日住到房子。


新加坡的共管公寓类似我们的“共有产权房”, 这部分比组屋更上一层,价格只是纯商品房的7成,每平米房价大概比家庭月收入的1.5倍左右,换句话说一个家庭买一套这样的房子,需要努力10年左右,这种房子10年后可以自动私有化。

在如此大的保障房供给之下,新加坡的商品房也不怎么涨价,现在平均价格也就是组屋的三倍,也就是说一个家庭奋斗15年,怎么也能买套商品房了。


而为了保正不被不法之徒薅羊毛,新加坡制定了严刑峻法。


规定申请组屋要提交真实合法的材料,如果有弄虚作假会被罚款甚至6个月监禁,另外这个房子也是5年不许卖,过了5年要卖还得当地政府部门审核批准,基本上杜绝了炒房的可能。

简而言之,就是把房子分为保障房和商品房两大类,保障房由政府主导,属于公共属性,专门面向普通居民;而商品房归于市场,专门服务于有钱人,爱涨多少涨多少,这部分将是政府的收入主要来源。

新加坡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国,国土面积只有626.4平方公里, 如此弹丸小国却在世界上第一次兑现“居者有其屋”的承诺,以政府的力量实现了绝大多数国民的安居梦。

未来,中国将会形成一套以新加坡为师而兼具“中国特色”的住房模式——商品房(市场化,价高者得) 平价住宅(共有产权房,封闭运行,去投资属性) 租赁住房(中低端市场,租购同权) 保障房(穷人)。

在这个体系中,政府会维持强有力的存在,也会握有越来越多的可调配资源,不会将住房问题全托于市场自有调剂。

再见!中国房子!

是的,你没看错! 我们要再见的,是对中国房子——房地产的过度依赖 :减少商品住房的销售量,增加保障房供给,或将成为楼市下半场的大势所趋。

一定意义上,深圳楼市新政可以视为是对刚刚落幕的七月政治局会议精神,一个响当当的落地回声。 人才房降价至60%,安居房降价一半,公租房最低可降至10%!这 是贯彻执行“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先行 步骤,“四成商品房 六成人才房保障房”,是建立长效机制的一个重要探索。

从这个角度看,深圳楼市新政,可谓住房制度改革启航的重大信号,不仅对深圳楼市影响深远,对全国房地产市场而言都具有里程碑意义。这透露出一个明确的信号: 中国房地产正在面临历史性转折。

告别房地产,一个重要原因,是普通城市居民已经扛不了房价的压力了!

曾经有人算过一笔账:深圳房价一路飙涨,平均房价高达53774元,平均工资却只有9030元,房价收入比高达34.74.

这意味着,一个70平的普通住房,一个普通之家,需要不吃不喝连续工作35年,才买得起,这还不算来深高昂的租房成本、生活成本、子女教育成本、房价继续上涨的预期等。

告别房地产,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实体经济已撑不起房价的野心了!

前段时间,华为一些部门人员搬到松山湖,更是证明:房地产暴涨,会导致实业萎缩,就算是华为,也都扛不住了!

曾经,在历史上,我们一直把房地产当成一本万利的最佳投资。但2018年,这个认识或要被改写了。 在一个地雷爆炸的时刻,楼市永远涨的神话,正在渐行渐远。而当潮水退去时,谁在裸泳将昭然若揭!

是啊!那些疯狂的炒房者,的确应该受受教育了。不让他们尝尝房价调控带来的苦涩滋味,任由他们拼命炒下去,资金脱实向虚的趋势仍将持续,中国的经济发展将进一步遭遇重创!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违背这个铁的法则,即使一时赚到了快钱,但早晚是要赔回去的。

别了,炒房客。 末日审已经来临!

来源: 中国房地产商会

👉美丽乡村项目游学系列:

1、 标杆项目一:余村;

2、 标杆项目二:鲁家村;

3、 标杆项目三:蓝城乌镇雅园;

4、 标杆项目四:宋城-千古情;

5、 标杆项目五:莫干山民宿;

6、 标杆项目六:蓝城*观云小镇;

时间:4月12-14日

地点:杭州

详情了解:

联系电话:闫老师:176-1091-2719〔长按复制〕

更多详情请点击链接: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总裁深度游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美国高中留学  ·  写给女儿:保护自己是你的终生必修课
7 年前
行业研究报告  ·  2017手机行业白皮书
7 年前
鲸北晨  ·  他不完美,可是我爱他
7 年前
创业咖  ·  为了躲年会,我辞职了...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