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浩容
【80后/作家/咨询师】 哲学、教育双博士生 台湾哲学谘商学会监事 著有《心灵驯兽师》、《烦恼心理学》等书 现居上海,专职咨询与写作 公众号:故事心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果壳  ·  48岁大 S ... ·  4 天前  
科普中国  ·  细菌超 500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浩容

老板让我提早下班,但我不想马上回家

高浩容  · 简书  ·  · 2018-03-31 05:13

正文

「这不是汪柊吗?」老何刚加完班,搭地铁的时候,在地铁站旁边,看见大学同学的身影,忍不住叫出来。

汪柊西装笔挺,正在一台机器前夹娃娃,旁边是穿着制服的初中生,对比下有种很不搭调的感觉。

听见有人叫唤,汪柊左右看了看。老何又叫了一声,汪柊回头,这才发现老何。

「真巧啊!」

本来应酬完要回家,汪柊和老何在娃娃机前面寒暄几句,大家聊到兴头上,干脆改变计划,就近找了一间日式居酒屋聊聊。

开了几瓶啤酒,吃了几根烤串,两人聊开。

「你平常都那么晚下班啊?」汪柊问。

「没办法,日企的风格就是这样,长官比你还晚下班,谁都不好意思先走。」老何无奈的说,接着问:「你呢?成家了没有。」

汪柊掏出手机,给他看了一下一家三口的照片。

「嫂子怎么长的像以前的系花,你倒是挺专情啊!大学没追到,出社会找个一模一样的。」

「你呢?」

老何作风比较老派,从皮夹子里拿出一家四口的照片。

「跟得上政策的脚步,最近身边同事都在讨论生二胎,你倒是先一步完成指标了。」汪柊笑道:「平常回家吃饭吗?」

老何收起照片,说:「加班太多了,没时间。你呢?」

汪柊脸上的笑容不见了:「我……我们单位基本不加班,但我挺不想回家的」

「啊?为什么,回家跟老婆、孩子处,不是挺好的?」

「好啥啊!」

听汪柊说,老何才知道,汪柊每天五点半下班,但他不会马上回家,而是在公司、地铁口附近转,打打游戏,或是找个咖啡店拿手机看连续剧。

妻子以为汪柊每天都要加班到七、八点。

实际上,这都是汪柊的谎言。


§回家为什么那么难

《非暴力沟通》作者美国心理学博士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B. Rosenberg),他提出「非暴力沟通」(Non violent communication,NVC)的四个步骤: 「观察」、「感受」、「需要」 「请求」 ,取代消极的言语攻击、批评和指责。

这四点可以用来检视我们的家庭关系,是否产生人际之间的疏离。

最直观的观察,就是人际之间相处的 「时间长短」 。这个时间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来自成员的主观感受。

当明明有足够的时间,但双方却不愿意把时间投入在彼此相处的事情上,那么这往往是关系敲响警钟的信号。

好比当一位丈夫不愿意花时间陪伴妻子,或是陪伴孩子,当这位丈夫以外的家庭成员,感受到被冷落,或者不够受到关注,这就意味着关系有修正的空间,因为家庭成员中,部份成员被关怀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最新平安人寿公布的《2017中国家庭陪伴白皮书》显示,果断下班回家陪孩子的家长仅占 14.5% 33.7% 的家长选择加班多给家里挣钱。

剩下超过五成的家长在「下班后该不该回家陪孩子」这件事上犹豫不决。

今年,《日本经济新闻》的报导指出与,小孩同住的已婚男性 38.2% 不直接回家,高于夫妻自己住的 28.3%

这个调查包括男女,也就是情况从十多年前,当时男主外、女主内的环境,如今对下班后直接回家感到焦虑、不安,寻求一个空档喘口气的人,变成双薪家庭中,无论先生与妻子的抒压方式。

这个情况背后的原因,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工作,还有其他复杂的原因,使得儿时熟悉的「放学回家」、「下班回家」的快乐,变成一种梦魇。

其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压力:身心已经被生活掏空

随着经济成长,维持一个家庭负担的成本也提高。

好比薪水涨,买房的「房价所得比」却比从前更艰巨。

房价所得比,指不吃不喝的情况下,收入全拿去买房,需要多久能买一套房。

以上海为例,今年上海薪资水平报告,上海居民平均月薪为6,378元(月收入一万元以上占23%),本月上海房市每平米均价为47,929元,对领平均薪资水平的上班族,等于一个人不吃不喝19年才能买一套30平米的房。

在买房仍是婚姻钢需的情况下,多少人结婚就得为未来二十年的日子还债,工作随时处于高度压力。

还没回家,人的心力已经被掏空,拥有工作、车子、房子并不等于生活安稳。

如果家庭无法提供抒压的功能,那么反成另一个压力来源。

2. 无助:不知道怎么沟通

婚姻是形式,「沟通」是婚姻的本质。

徒有形式,并无法增加本质。就像装修再好看、专业的厨房,也无法转换为一个人的厨艺。

如卢森堡博士所言,伴侣之间的沟通需要学习,没有人天生就会。当伴侣之间缺乏沟通,而是用批评、责备等方式表达需要,那么非但需要无法被传达,还可能拉高冲突。

当家庭失去沟通的功能,那么回家面对家庭成员形同面对冲突,会大大降低成员回家的意愿。

3. 寒心:本来就没爱

无法否认, 对某些人来说,婚姻一开始就是完成任务。

但对于婚姻最大的误解,就是以为婚姻是人生课题的结束,实际上,婚姻只是问题的开始。

进入婚姻,每个人相处的时间和空间更加无所遮蔽,本来能够用来缓减双方不和谐的护城河一下消失,所有的不和谐会瞬间加大。

如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家戈特曼(John Gottman)所言,这会促使婚姻产生暴力,包括互相忽视的冷暴力。

在这种情况下,婚姻形同虚设,那么回家就显得没有必要。

4. 角色尴尬、责任不清

日本千叶商业大学的研究显示,某些男性并没有真正了解家庭分工的意,也不愿意承担家庭分工的责任。这在家中妻子扮演全职家庭主妇的情况下,或许能够达到分工。

但放到双薪家庭越来越多的国内,有许多婚姻是一胎化下小王子、小公主的结婚,从小被宠大,若加上祖辈对儿孙婚姻、教养等介入,那么对于组织家庭的两人,可能无法意识、理解并学习扮演先生、妻子;父亲、母亲等家庭角色的意义与责任。

好比两个人回到家,连做简单家务都会吵,甭谈有了孩子之后在分工上会发生的冲突。

那么 当一个人夫或人妻,还当自己是单身男女,那么下班后在外流连实则是尚未脱离单身生活意识的反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