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净宗18
我是净土宗,我是净宗,这里是净土宗【净宗18】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加坡眼  ·  年初九拜天公,这些习俗知多少? ·  18 小时前  
新加坡眼  ·  新加坡十大品牌出炉!新航、Shopee、滨海 ... ·  3 天前  
新加坡眼  ·  美国下令彻查新加坡,是否向中国DeepSee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净宗18

净土三经的侧重点

净宗18  · 公众号  ·  · 2021-01-04 07:59

正文











净土三经的侧重点




下面就来解释三经的侧重。


《大经》重点在说明往生的原理,即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因愿果德,乘彼愿力,定得往生。这也是三经共同的原理,但说在《大经》。


《观经》重点在说明往生的机类,即定散二机、善恶九品,普皆有分,发起众生之欣求。这也是三经共同的摄机,但说在《观经》。


《小经》重点在说明往生的方法与胜益,即凡夫专称佛名,往生极乐报国涅槃界,位齐补处。这也是三经共同的方法与利益,但说在《小经》。


三经共明机、教、行、益,互相贯通。


1.《大经》


首先,《大经》的重点,是在说明往生的原理,也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因愿果德——因中发的誓愿,果上成就的功德,所谓“乘佛愿力,定得往生”。为什么凡夫念佛一定往生?这个法理从哪里来?一定要有个源头,如果不了解这一点,我们念佛就会没有信心。水没有源头,不就断掉了吗?树没有根,不就死掉了吗?


很多人念佛为什么没有信心?他不了解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来源、目的、意义。他说“我念佛”,好像把“我”作为一个源头,“我来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答应不答应我?你救不救我?”他搞错了。一定要把源头打通啊!


自来水厂检修,水塔关闭了,那你家水龙头能拧出水来吗?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的心就像水龙头,我们之所以能念出佛来,是因为接通了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水塔。什么叫接通?信受就接通了,功德的法水就流过来了,我们才知道念佛往生一定啊!


念佛人出去都不敢拍胸脯,觉得往生不定,那有什么用?


“我往生决定!”这才叫如实称名,如实赞叹。为什么?因为了解了往生的原理。如果你不了解,就像水龙头没有与水塔接通,你当然不敢讲会出水。


法藏比丘以四十八愿成就储满八功德水的大水塔,有大压力,然后布出无量光的管道,布到我们心里。我们信心的阀门一打开,法水就流出来了,心里就很滋润,念佛念得有来源。这是我们源源不断的信心源头。


有两句古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人问:“你怎么念佛这么欢喜啊?你为什么面露清净喜悦之色啊?我怎么念得很苦恼?”因为你被功夫憋着,没有源头活水来,那不行。


这就是法门的原理,是三经共同的原理。“原”是原本、根本、源头,“理”是理则、真理、法理。“原理”两个字是很重要的,净土门的原理讲在《无量寿经》,贯通《观经》和《阿弥陀经》。


其实,我们能念出这句佛号,本来就来源于阿弥陀佛的本愿。只是有人觉察不到这个层面,信心才不足。


2.《观经》


“《观经》重点在说明往生的机类”,《大经》讲往生的原理,就是契理;《观经》讲契机,说明这个理是救度哪些众生的。《观经》展开得非常广大,就是定散二机。


定散二机对我们很有启发。定是禅定的根机,散是散乱的根机。很多人说:“你念佛,如果没有禅定,没有清净心,那你是白念了,枉然了。”果真如此,那不是只摄受定善根机吗?散乱根机就摄受不了了。


释迦牟尼佛早就预见到这一点。韦提希夫人也犯了这个毛病,韦提希夫人怎么请问?“唯愿如来,教我思惟,教我正受”,“思惟”也好,“正受”也好,都是定善修行。释迦牟尼佛一听,就知道此处有弊端:若仅讲定善,末代凡夫如何得度?所以,“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十六观法,说是《观无量寿经》。不仅定善根机的人可以得度,散善根机的人也可以得度,散乱根机的人也可以往生,以致于到《观经》下品,已经散乱到极点的人,也可以念佛往生。


“定散二机”,我们是禅定根机还是散乱根机?我们是散乱根机。如果只开定机法门,那我们就没有办法了。从散乱根机升到禅定根机,不是努力一下从80分升到90分的问题,那是很难的。


“善恶九品”,善,有大乘善、小乘善、世间善;有善人,还有恶人,分为九品。


上辈三品是大乘善人,中上品、中中品是小乘善人,中下品是世间善人。虽然是散机,但毕竟是善人。如果讲只有善人才可以往生,我们想一想就会觉得,“我还不能算善人。大乘善谈不上;小乘善谈不上;世间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也没做好”,那岂不又要泄气了?下辈三品,恶人得度。这样,善恶九品普皆有分,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发起众生之欣求”,这一份心就势不可挡,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能遏制。这是《观经》所起的主要作用。


所以,《观经》的作用是要通过定散二善、三福九品,把所有的众生都收纳进来,然后交给四十八愿,最终以四十八愿为原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3.《小经》


“《小经》重点在说明往生方法和殊胜利益”。不过,往生方法不是单独说在《小经》的。《大经》三辈文的“一向专念”、《观经》流通分的“持无量寿佛名”,和《小经》的“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都是说明往生方法,所以,三部经都说到了;不过《小经》讲得特别鲜明,没有任何夹杂。


“即凡夫专称佛名,往生极乐报国涅槃界,位齐补处”,在这里,我们算什么?六道凡夫,业障深重,苦恼无边;到了极乐世界,地位和一生补处菩萨是平等的,跟普贤王菩萨、地藏王菩萨、观音菩萨、弥勒菩萨、文殊菩萨这些大菩萨一样,都是平等的。


这虽然说在《小经》当中,但不是说《小经》往生就一生补处,《大经》往生就不是一生补处,不是的。依《大经》《观经》往生,都是一生补处。不过,详细的教理还是要慢慢说明,如《观经》讲到往生极乐世界之后,经过多长时间莲花才开等等,后面我们会详细解释。


“三经共明机、教、行、益,互相贯通”,一个宗派或法门,机、教、行、益这四个方面是必须具备、必须明了的。机,这个法门针对什么根机;教,它的教理如何;行,依这个教要起什么样的修行;益,以这样的修行,会得到什么结果和利益。其中,行是三部经都有的,不过教理主要说在《大经》,摄机主要说在《观经》,利益主要说在《阿弥陀经》。



摘自《阿弥陀经归宗解》 

  (因编辑需要,略有改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