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是攀成德每年年底举办的大建筑业年度论坛,从“预见2018”开始,至今已经举办7届,未来也会坚持每年举办一次,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论坛为行业的进步略尽绵薄。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勘察设计和建筑施工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无论是业务规模、从业人数,还是技术和管理的进步,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国际建筑行业,也有了自己的江湖地位。但新高度有新挑战,于是我们希望做一个“向前看”的论坛,既总结当年的情况,也“预见”下一年的市场大势和行业发展关键点,请行业专家、学者、企业家来共同分享前瞻性观点。第一届“预见2018,前路崎岖,风光无限”,其后是“预见2019,大时代的彷徨与跋涉”、“预见2020,骤变时代,奋力前行”、“预见2021,大时代的融合与蜕变”、“预见2022,大变局,煎熬与前行”、“预见2023,大变局,行业正道是沧桑”、“预见2024,进入空气稀薄地带”。
虽然大建筑业和从业企业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但每个时代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难处,行业和企业都需要与时俱进。我们把前瞻、务实、分享、传递当作使命,坚信“一种智慧可以启迪另一种智慧,一份激情可以激发另一份激情,一种力量可以催生另一种力量, 一群人的信念和信心可以带给一个行业信念和信心”;7年的努力,让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大国建造不能是思想的荒原,也不是思想的荒原;与会嘉宾分享的思考,不仅代表着行业的思想,也能激发出行业更深的思考,推动行业的实践和进步;7年来,工程行业关注和期待这个年会的人越来越多,每到年底,就有很多行业领导询问会议内容和会期,有很多企业每年都参加,有企业的董事长连续几届都准时参与,这更让我们感到责任和压力,激发我们不断去探索,让年会承载“思考未来、思考行业实际、思考深层次问题”的重任。
—
2
—
为什么用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
作为“预见2024”的主题?
攀成德每年会用半年的时间来筹备“预见”年会:选什么主题,邀请哪些嘉宾,建议嘉宾从什么角度来分享,如何让嘉宾的分享引起与会者的共鸣或者给他们启发。
选择“预见2024,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为主题,
攀成德
在内部做了很多探讨,一年来,我们看到从曾经的50强房地产公司大部分陷入困境,强劲的房地产投资不再;
看到曾经“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到因政府支付能力减弱和支付速度的减慢,基建狂魔踩下了降速踏板;
看到曾经强劲增长的出口、快速升级的产业,到当下出口困难、消费低迷和再生产再投资的逐步降速,工业项目的投资后劲逐步衰减。
未来一年会如何?
每个人都在踟蹰前行中寻找答案。
基于这样的总体思考,我们邀请了27位嘉宾,在2个行业沙龙、主论坛、2个专题论坛、2个行业论坛上分享其观点;同时,为了保持论坛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紧扣论坛的主题,我们与27位嘉宾沟通了主题和分享角度,类似于命题作文,他们都接受了我们的请求,让我们备受感动。
“预见2024”讲了哪些内容?
为什么整理文字稿?
“预见”年会在每年12月举办,年底是工程企业最忙的时候,管理者们花2-3天参会很不容易;同时,由于攀成德是管理咨询机构,并不擅长办会,每年都确定会议人数的上限,很多人不能到现场。基于此,从2019年开始,我们对年会进行现场直播,5年来,通过直播参与的人数超过20万;甚至有很多企业组织管理人员集体观看直播。
“预见2021”会议期间,有领导提出要嘉宾的课件,嘉宾们认为课件并不能完全展示他们的观点,建议我们整理出文字稿;因此,从那一年开始,会议结束后我们会对论坛内容进行文字整理,方便更多的企业了解演讲嘉宾对行业未来、对模式转型、对技术前沿、对管理实践的思考,这个传统至今已经持续了4年。
文字是最省时、最方便、最准确的表达方式,就是呈现在您面前的这本专刊。
其实这本《专刊》里的多数文章,朋友们应该都阅读过,我们在会议结束后就陆续在公众号推出过:
为了便于大家集中阅读和深度学习,我们特意将这些文章集中到《专刊》中,同时,研讨交流环节以及一些不便于线上发布的演讲内容也都收录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