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伊卡洛斯的蜡翼
无意跟风,蹄疾步稳,以笔记、原创为主,惟希以心志脱俗谛之桎梏。尽心努力提供有价值的作品观点和有感悟的个人视角。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玑-无极领域  ·  真实好友5.0内测版,查单删。这个作者的最知 ... ·  4 天前  
派代  ·  视频号“一姐”,也在努力卖货了 ·  1 周前  
古北路烧烤哥  ·  你们不要再博弈那个开会结果了 ·  1 周前  
古北路烧烤哥  ·  你们不要再博弈那个开会结果了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伊卡洛斯的蜡翼

读书的迷思之一:读书的原因【蜡翼·杂感】

伊卡洛斯的蜡翼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4-23 11:22

正文

读书是为了和一些有趣而不能相见的人聊天。—— 奔小锣


1、读书对你来说以意味着什么?

  我读书,不是要享受消遣,不是要打发时间,不是要应付考试(此中误人终身多矣!),不是要敷衍外来的要求,却是要满足内省的需要,充实、美化、陶冶自己的生活

  正如我每天都要吃饭睡觉工作一样,读书也是我每天生活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读书可以帮助我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通过读书我可以读更多的书,我们可以从读书中明白事理,有所觉醒,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坚持信念。通过读书锻炼我的胆识、眼光、毅力,最终,得到读书的主旨,读出自己的性灵来。


2、读书作为一种成长方式,与别的有什么不同?

  人的成长学习,最好的方式有以下4种,而除了读书以外,其他的方式都有一些客观环境的问题使得人的成长受到了一定限制,具体如下:

  1)实践:实践绝对是最好的成长方式,但是国内的大环境是没办法给你提供太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基本上如果这个机会到了你的手里,你就没有犯错的机会,必须要做好,否则这个机会将很难再次出现。

  2)实验:与实践不同,通过一个模拟的小型环境来提高自己,我们能为自己创造环境的机会也非常的少,我们没有那么多机会去上名校,去名企,去做很多能让我们身心俱奋的事情。

  3)观察:身边的事情,以及各个行业的朋友、同学、网友、家人的一言一行,都能给自己带来很多直观感受。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感受更多的是感性的、零散的、使用价值不高的,我对自己的感觉,我的观察在没有书本的帮助下往往是不可靠的。

  4)读书:读书是非常自由的方式,也是最容易得到的方式,这种方法对周围人和环境的依赖最小。只要你能静下心,你就能从书本上得到很多的东西。


3、光读书可以么?

  读书仅仅是读书,生活中取得成功的条件是判断力,是经验,是开拓精神和个性——这些素质都不是书本能够带来的。我在读书的时刻都牢记这一点,如果不想让自己“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那就不能光读书。

  一方面,生活同读书是分不开的,既不要做书呆子,将脑袋里装满着死书;也不要空着脑袋过生活。读书应当是生活的一种享乐,不是令人头疼的工作。

  另一方面,读书的时候要随处会疑,换句话说,要随处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我们的读书,是要借了书本子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子来管束我们的思想。我们只要敢于批评,就可以分出它哪一句话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可以留待商量的。逢到什么疑惑的地方,就查一查。心中起什么问题,就自己研究一下。不怕动手,肯写肯翻,善于观察,主动实践,便可以让自己真正的成长。


4、读书的人很多么?

  社会上比较出名的人读书很多的就更多了,我这里提一个大家熟悉而不太注意的人:任志强。

  任志强他坚持读书,参加读书会,建立了自己的私人图书室。看看他读过的书和提供的书单,畅销书基本都有,还有大量的专业经典书籍,涉及到几乎所有方面。

  现在看任志强的言论,完全是高层次的智慧,回头看他说过的每一句话,都有很深刻的含义(所以大家现在都觉得他的话基本都是对的)。这里面不能不说读书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他最近这么说自己的读书心得:

  “我读书既有兴趣问题,也有需求问题,

  “有的是学习知识和休闲娱乐性质;

  “有的是社会性、理论性、也有实用性;

  “还有专题性的研究以及现用现学的内容。

  ………………………………

  “如同在学校时的学习:

  “许多是普及型的基础知识;

  “也有些内容是此后一辈子可能都用不上的,但却不能不知道;

  “有些知识要在工作中经常使用却掌握的深度不够仍需不断的学习、提高与补充;

  “有些知识虽然不能直接使用却会对工作、认识问题有所帮助,包括哲学与逻辑的知识,并非专门可当作工具用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但却是认识问题、解决情况、分析判断的工具之一,有助于由表及里的把握问题的实质,帮助回答那些藏在现象背后的实质问题。

  ………………………………
  “有些书是阅,略而知其在则可;

  “有些书是读,颂而知其声;

  “有些书是研,重复多次而深知其意;

  “有些书是学,不仅需知其果且需深究其因、通晓其理;

  “有些书只是翻翻;

  “还有些书知其头尾即可晓其大意。

  “不同的书针对于不同的阅读要求,没必要在休闲类书上下太多功夫,但有些书虽然干涩但却不解上句无法知其下意……”


5、书能读得完么?
  肯定读不完。

  自己仔细算算,就算每天读一本书,一直读到我挂了,最多也就能读2万本书,而这个世界的现存书量有1.3亿之多,换句话说我最多也就能读2万/1.3亿=0.15%的书。换成任何一个人这都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更不要说书的种类和数量只会上升不会下降,而我也没可能50年以上每一天都能读一本书......

  我知道自己到死之前基本上也不会看多少书了,所以绝大部分书这辈子不读了其实也没什么既然读不完,那么就应该挑选一些值得读的,一些自己能读的,从此坚持不懈的去读,不留给自己遗憾。


6、通过读书,你能得到最直接的东西是什么?

  毫无疑问,就是自信

  让一个人自信的最好方法有两个,其中之一就是读书(另外一个是照镜子~)。

  今世风日趋浮躁,人皆急功近利,恨不能一日之间便发大财、居高位、享盛名,不愿意去做长时期的积累功夫,尤其不愿意去从事到的心灵方面的修炼,认为那些都是虚的假的。无论古今,无论中西,都是如此。

  但是,也有一些人,他们既存高远,又脚踏实地,修身务本,储才仰望,在天时未到来之前,努力准备着,一旦机会降临便能很快地把握住,捷足先登。成功之际实奠于早期这种扎实的格物修诚的训练。
  虽然我已入而立,虽然我已经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但是这不代表着我失去了让自己成长的机会。只要行动,无论怎么晚都不会晚。一个人的信念和行为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解决的,需要不断的训练,检视自己。日知其所亡,月无忘所能。我要控制自己的行为,坚持自己的信念。


7、除了获取知识,从读书本身这个行为的锻炼中,你想要掌握什么样的能力?

  我对自己的分析理解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不满意,通过读书我进一步加强培养(平时的实践是最主要的,读书作为辅助).

  我现在看完一本书,会放上几天,然后把书中的笔记重新打字打到电脑上,这样的一套过程可以锻炼我的分析理解和组织管理能力。定期找出固定的时间来记笔记,同时整理成自己的wiki,逐渐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


8、你读这么多的书,是因为自己信息焦虑么?

  曾经怀疑过自己是不是因为信息焦虑而读这么多的书,仔细冷静思考发现不是。如果我信息焦虑我就应该收集大量各行业领域的东西,而不能静下心去消化吸收它们。

  而现在的我领域很集中,网络上书本上大部分的信息我都会直接过滤掉。比如以前看订阅号能很认真的看,现在扫一眼只看自己需要有价值的东西,以前看杂志生怕漏了东西,现在直接去抓文章重点和主题。这些都不是焦虑的表现。

  我能现在读得多一些,只是我以前读书没有更多的书籍来源,良好的个人习惯和一定的自我认知。因为有了Kindle、有效的时间管理以及自我认知加强,使得自己读书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解放了自己。


9、是不是你有读书的天赋,所以能读这么多的书?

  我们很多人以为自己读书读不了很快很多,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

  比如作为80后的我,以前的大学中学教育让我们都觉得英语是很难学的,高中能有过大学英语四级的那都是非常顶尖的。但是看看现在越来越多的90后高中甚至初中就过了iBT/GRE/GMAT。而且自己自学英语的经验也告诉我,英语根本不需要人教,也不需要刻意的练习(就算是为了考试也不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

  我们都能让自己的英语达到日常和老外交流的水平,只是我们自己被外界的环境干扰了,觉得自己不行。英语是这样,读书何尝不是?

  我们大脑的某个区域在排斥新行为模式,在这个充满未知的世界上,新事物通常是危险的,所以我们尝试新东西时,大脑会这样自我保护:
  1)让我们处于一种特殊的警觉状态,这样就会更加关注身边的一切,而不仅仅是新的动向;
  2)放松注意力时,把我们拽回到旧的、安全的模式中。

  所以说相当多的事情不是我们做不了,做不到,而是我们自己不相信自己,克服不了自己的弱点而已。

  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的。


10、读得那么多那么快,能全部吸收么?

  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读书肯定会越读越快,越读越好。就像自己日常生活一样,同一件事情做的多了自然而然就能熟能生巧了。以前读书吸收的不是太好,原因有很多:太细、太慢、不做笔记、读书当时的状态不佳等等。

  而实际上,读者的责任是根据自己的经历和需要,对每个观点进行判断。而不是把书中的所言所想奉若神明。书只是供给思考的食物,而不是个人思考的替代品。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而当格物致知。


11、读书有目标么?

  将所读书籍归类为五层金字塔结构,没有特别需要的话不会再加了:漫步、职业、发展、格栅、心灵。每个方面也有比较具体的目标,具体如下:

  0)漫步:工程、数学、文学、美学、科普(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人类)

  1)职业:法律、财务、税务、英语、写作、表达、效率

  2)发展:经济、金融、心理、管理、社交

  3)格栅:外交、社会、历史

  4)心灵:哲学、神话

  读过的书整理到一个自己的wiki里面,不断更新完善,每读一本就更新到自己的知识系统里面(只是理想化的想法,目前还只能做到积累而已,一直在实验摸索中)。


12、读书读到什么时候不读了?

  这个问题看上去简单,但是我想了很久,

  曾国藩关于读书学习给自己定了规矩:读书不二,每日读史十页,虽有事不间断。但是,他自己其实并没有坚持下来。由此看来,多少年如一日的坚持做一件事情真是一件很难做的事情(曾国藩自己也没能做到)。

  所以,我也并不想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也许真的到了某一天我的确因为一些原因读不了书了,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我应该接受这样的状况,承认自己放弃了,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很羞愧的事情


  所以,我读书读到什么时候不读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想到了电影《阿甘正传》,当阿甘开始思考,寻找答案的时候,他选择了自己的方式——跑步,跑了很长时间,也很远,终于在他跑了很久以后,在某一刻突然停了下来,他说了一句话:“I'm tired”。

  这时候他理解了,明白了。

  他自己意识到,“我累了”,找到答案了。跑步之前心累体不累,跑完之后体累心不累。体累是可以恢复的,心累需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感悟去体会而经历的一个过程。阿甘这时候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去走,到最后体会的多了,自然而然就会走到一块了。

  回到我自己,我什么时候读到不读了?可能是当我说出:“我累了”的时候吧,那个时候,我真的可能明白了一些东西,然后我就会停止读书了。曾国藩可能也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累了,所以也停下来了吧。

  而在这之前,

  我不但要读,

  还要读的更多,更好,更快。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弗朗西斯·培根




微信公众号:蜡翼(Vicareicaros)

不定期更新个人读书笔记与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