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霍一帆
政治文化涉及人们对重要政治议题的态度和倾向,而且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民主转型和巩固的有力因素。
然而政治文化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对任何人来说,从小到大所处的环境,在家时父母的餐桌上,父母对待政治的态度,或者父母偶尔提到的一个态度,在学校的教育,和长大后的工作,我们现在的网络,媒体等都会对我们的政治观念产生文化。在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年龄阶段12-30岁时政治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这时对我们的政治观点养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们国家街道上贴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还有一些儒家思想的道德礼仪,关于中国梦,我们抬头都能看到,这就是在潜移默化你的政治观念。
关于一些学者们的政治文化的观点:
托克维尔论政治文化:
托克维尔当年跑到美国进行实地考察,他认为民主要建立在经验观察上,托克维尔把政治文化视为美国民主整体得以稳固的基本原因,上篇说过,托克维尔认为民情是美国一个重要的概念,这里的民情就是在说政治文化,而这里的民情就是在说心理习惯的方面,还有人们生活习惯中遵循的思想。
比如美国每次总统大选举时,有一年选举时,票数存在歧义,最后根据各种原因,判定票数低的党派当选了,另一个党派只是失落的接受了结果,并没有大闹,这个在另外一个国家(保持不说话)常常因为选举国内战争。这就很美国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有很大关系,但最重要的就是美国的民情。
阿尔蒙德与公民文化:
而阿尔蒙德认为看待事情要大量问卷调查,于是就跟他的合作者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与定量分析,最后得出政治文化是微观的政治和宏观的政治之间的连接纽带。可分为三种:村民文化,臣民文化,参与者文化。
其中臣民文化是最消极的,不关心不参与,只是服从,参与者文化正好相反,最好的就是这三种的混合,公民文化,
而公民文化是矛盾的混合体,但它有微妙的平衡感(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反正就是这个感觉!)
,这个是参与,服从,积极,消极的平衡,说参与就参与,说服从就服从,说积极就积极,说消极就消极,是最理想的!
当年华盛顿在有人给他写信支持他当国王时,非常生气的拒绝时,这是美国政治转型的重要关头,这时,政治领袖和政治精英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这点在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书中有明显的说明,他在写《毛泽东传》时,就是从小,从毛泽东的性格着手,国家领导者的性格对这个国家的命运也是起着作用的,还有李普塞特说的一句话:在转型政治中的精英行为,民主是成功还是失败,将继续主要取决于政治领导人和领导集团的选择,行为和决策。
英格尔哈特的政治文化的集大成者:
英格尔哈特是对阿尔蒙德等的发展,而且他的观点大多是推断的,他后来也是“世界价值观”机构的主要参与者及主任,世界价值观这点真的非常厉害了!它是政治文化领域全球最重要的数据库,因为我们的政治文化,政治观念就是我们的世界观的衍生品呀!英格尔哈特在他的《政治文化的复兴》中研究了公民的态度,政治倾向与民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主要从三个方面:(1)生活满意度和民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这一点上一篇亚里士多德那个超级厉害的理论,还有亨廷顿民主化原因的第二条都是在说这个)。(2)人际信任和民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托克维尔的乡镇精神,乡镇治理中也说过,人际信任会影响一个国家公民的自治能力。人际信任度低的国家就很有可能产生政治压制,威权制,极权制统治方式。(3)对变革的态度。这点很容易让我们想起中国的改革开放,伟大的邓小平同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