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小声读书
「电子书支援计划」是一个以电子书为核心的自我学习计划, 以 Telagram 社群为主要载体,致力于促进中文互联网圈内 的知识交流和资源共享,帮助诸位获得更好的阅读资源和阅 读体验,同时鼓励社群内成员输出优质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峡小微  ·  操场“靓” 教室亮 巫山学校“焕新颜” ·  昨天  
三峡小微  ·  三峡枢纽春运客货运量实现双增长 ·  昨天  
杭州网  ·  她们,官宣喜讯! ·  2 天前  
杭州网  ·  她们,官宣喜讯!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小声读书

以 Eagle 为支点,我打造了一套创作流

i小声读书  · 公众号  ·  · 2020-03-31 11:20

正文


◎ 题图:Eagle 与 小猴子 交朋友

随着 2020 款 iPad Pro 的发布,关于「生产力」的讨论一下子热闹起来,在我的数字生活理念里,它可以被理解为「 人对信息的关系,是创造信息和影响信息并使之适应成长需要的客观力量 」,英语为「Productive Forces」,其核心在互联网时代已经由「自然」演变为「信息」,而这是我们任何人都绕不开的话题。
工作的内容和意义正在迅速演变,其中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大量无序的信息包围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和行为。这里的「信息」具化起来十分多元:钉钉上领导的待办事项、微信朋友圈刷到的好友动态、Kindle 中的一段摘录、电影中的一句台词、聊天对话框中伴侣的关心等等。 它们合在一起定义了现代人。

什么生产力?

我们不断在「接收 - 消费 - 加工 - 生产」信息的回路中循环,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系统失灵。显然,生理决定了人类处理信息的极限,我们需要更好的工具来 hold 此类场景。
面对海量且无序的信息,我们究竟需要怎么样的工具呢? 思考后 结果为: 多元采集、 有序分类、 减少重复、 加工融合
用此标准来检验下主流的生产力工具,如 Notion ,会发现它就具有这样的特征,「浏览器插件采集素材、支持嵌入各平台的内容、格式和内容机器灵活、支持协作和分享等」,已经 具备了现代工具的大部分特征 。当然,全面也就意味着「水桶」,存在着一堆你怎么也不会用到的功能。
◎ 创造的一般路径
所以,很重要的一点在于「 场景 」,工具需要适配自己的使用场景。靠打游戏为生的主播离不开 Windows ,需要绘制建筑图纸的设计师离不开 CAD ,需要剪辑视频的 UP 主可以全部投身于 MacBook ,制作文字或声音内容的创作者可以大胆尝试 iPad Pro 。
综上,我们已经可以将「生产力」定义出来: 符合自己使用场景的信息管理工具。

我的生产需求

第一 ,作为医疗产品经理,不光需要娴熟的通用产品经理的技能,还必须具有扎实的业务背景和完整的商业思考逻辑能力。持续的自我学习不可避免。总的来说,可以分为6 个方面:信息获取、需求分析、方案输出、业务建模、项目计划、任务管理。
其中又以「需求分析」最为关键,而它又是建立在足量的「信息获取」基础之上的。 要多看、多听、多学、多沟通、多对比,唯有如此才能把需求从实际医疗场景中提取出来。
第二 ,作为文字工作者,主要输出平台是微信公众号,需要采集灵感、搜集图片、制作图例等,图文并茂创造良好阅读体验的重要方式。
综上,我需要搜集和整理各种素材,从中获取灵感,能够快速找到我所需要的一切。

以 Eagle 为支点

基于我的生产需求和软件环境为 macOS ,笔者最终选择了 Eagle 这款极富灵性的工具作为自己的小伙伴,以它为支点,打造了一套流水般的创作流程,实现了工作与生活的美妙平衡。
英文单词「eagle」在中文里一般对应「鹫」,是一种猛禽,常常主动出击,它很好诠释了 Eagle 这款「图片收集及管理工具」的特征: 精准、高效、迅速。 通过以下视频你可以快速了解它 👇
项目主页 (底部阅读原文直达)
https://cn.eagle.cool
打开 Eagle 主页面,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清晰的软件布局,分为侧边栏、工具列、检查器和展示区域。
◎ Eagle 主页面
侧边栏 ,放置分类、标签、标签管理、垃圾桶、智能文件夹、文件夹等工具,快速切换不同分类的内容。
工具列 ,用来控制当前显示内容以及内容显示方式,位于中央的滑杆可以调整图片显示尺寸,右侧的搜索、筛选工具可以让你搜索需要的图片。搜索框支持输入任何关键字进行内容的查找。
检查器 ,用来查看当前选择项目的基本信息,例如名称、标签、网址等,所有的信息都可以直接在这里编辑、修改,检查器会显示的内容会根据你当前软件的状态来决定,大致可以分为未选择、单选、多选几种状态。最赞的是直接复制图片中使用到颜色的色号,快速用于其他项目。
展示区域 ,展示当前页面的内容,可以自由调整列表显示的项目、大小以及布局方式。选中对象后,右键可以对内容执行打开方式的改变、添加至其它文件夹、导出、设为文件夹封面、重命名、复制文件(路径)、以图搜图(超级好用!)、删除等操作。
◎ 右键功能

掌握上述这些基础操作,你就可以和 Eagle 一起翱翔了。不过,问题来了,图片素材哪里来呢?开发者提供了新增(智能/本地)文件夹、导入素材包(用于设备迁移)、导入(花瓣网/Artation/Pixave/Inboaard)素材的功能,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将分散在不同存储设备、在线服务中的素材集中管理起来 ,实现了「数据集成平台」的愿景。
◎ 新增和导入
这是存量的管理,那增量呢?我们该如何通过 Eagle 去搜集分散在广袤互联网中的素材呢?还好,互联网是开放的,是基于 Web 的,我们可以通过网页插件将其采摘下来。
Eagle 提供了主流的 Chrome 、Firefox 、QQ 浏览器、360 浏览器的插件支持,甚至迅速适配了微软家的 Edge 浏览器。基于此插件,我们开始变得强大无比,网页中任何需要的元素的都能采摘下来, 所见即可为我所用
◎ 浏览器插件支持情况
单个素材拖动收藏、多个素材批量收藏、突破限制轻松下载 Instagram 、500px 、Flickr 等网站的图片。 最让我感动 就是就是按下「option + 1」启动批量收藏功能的那一刻,当我第一次使用这个功能时,有种在锤子手机上第一次使用「大爆炸」功能的喜悦,不过这次是图片的爆炸。
◎ 拖动收藏
犹记得做「健康信息视图」项目时,灵感匮乏,虽然市面上的产品众多,但体验优秀者寥寥无几,我尝试着在 Dribbble 的搜索框输入关键词「health dashboard」,立即出现了众多相关的作品。我瞧瞧按下「option + 1」, 眼前的屏幕一下子神奇起来 ,页面中的素材被集合在一个盒子中,任由我选择,然后归类到对应的文件夹中。
◎ 素材大爆炸
神奇吧!这就是好的工具应该有的特征: 在特定主题下减少重复性工作。 它是如此的轻微,但是实用,同时优雅。一种「润物无声」的体验延伸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我甚至产生了一种想要去认识和了解背后开发团队的冲动,这种冲动在我使用冥想 App「潮汐」时有过,而它引导着我拥有了爱情,那 Eagle 又在向我预示着什么呢?🌝
预示着一种有序、不慌张的生活。
我始终认为用好工具是需要心境的,若是浮躁,便没有办法去关切字重是 regular 还是 heavy ,没有耐心去关注圆角半径是 2 还是 5 ,更加做不到图片色彩的冷暖自知。
当我在使用 Eagle 的过程中领悟了梳理节奏、不慌不忙的生活哲学后, 我便在工作中获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和灵感 。这在「医疗数据平台」项目中得到了印证。

医疗数据平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