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趴
排版 / 这小子
“到底怎样才能做出一部高质量的年番动画?”
想来,这应该是自2018年以来,萦绕在不少国内动画行业从业者心头的疑问。
2018年12月,彼时更新至第26话的《斗罗大陆》宣布在复更的同时,打造“首部不断更年番国漫作品”,由此开启了网络动画的年番时代。
在此后的近六年时间里,国产动画的年番作品数量快速增长,由网文改编的三维网络动画剧集,也成为了中国网络动画领域受众最为广泛、类型化最为成功的作品类型。
动画名称
|
视频平台
|
IP系列是否完结
|
工艺类型
|
《凡人》动画
|
哔哩哔哩
|
未完结
|
3D
|
《西行纪》
|
腾讯视频
|
未完结
|
3D
|
《吞噬星空》
|
腾讯视频
|
未完结
|
3D
|
《完美世界》
|
腾讯视频
|
未完结
|
3D
|
《斗罗大陆》
|
腾讯视频
|
未完结
|
3D
|
《斗破苍穹》
|
腾讯视频
|
未完结
|
3D
|
《遮天》
|
腾讯视频
|
未完结
|
3D
|
《一念永恒》
|
腾讯视频
|
已完结
|
2D
|
《百炼成神》
|
优酷
|
未完结
|
3D
|
《独步万古》
|
优酷
|
未完结
|
3D
|
《剑域风云》
|
优酷
|
未完结
|
3D
|
《冰火魔厨》
|
优酷
|
未完结
|
3D
|
《师兄啊师兄啊》
|
优酷
|
未完结
|
3D
|
《大主宰》
|
爱奇艺
|
未完结
|
3D
|
《逆天邪神》
|
爱奇艺
|
未完结
|
3D
|
中国网络动画年番统计(截止2024年5月)
中国网络动画市场对这一类型内容的青睐,是存在一定的必然性的:对于动画公司以及平台而言,近年三维动画行业引擎与其他相关技术的成熟与普及,使得周更年番的设想成为了可能;而改编作品本身也有着大量原著粉丝,在商业上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不过,繁荣的市场之下,行业竞争也在变得愈发激烈:自2023年起,四大主要的网络视频平台,都已有了属于自己的年番作品;大量作品产出,年番动画不免面临同质化的问题,观众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再进一步,作为国产动画的代表类型之一——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能做到不单纯消费中国元素,而是将其以自洽、巧妙的方式融入创作的作品,或许更是凤毛菱角。
在这样的时刻,我们不妨把视线,聚焦到一部刚刚在本月迎来第100集播出的作品——《凡人》动画年番上。
关注这部作品的理由是多方面的:从商业投入的角度来看,《凡人》动画的制作团队在相对有限的预算之下,经常超规格地投入制作,并用心听取观众的建议与反馈,由此获得了上佳的口碑。
同时,可以说,在融入中国独特的国风美学以及哲学思考这一点上,《凡人》动画通过一百集的坚持与实践,已经形成了一个独树一帜的美学与制作体系。
而该作在美术层面对写实风格的追求,也让其在角色设计、动作设计等很多方面,走出了一条与其他诸多同类作品并不相同的道路。
《凡人》动画 截图
借第100集播出的这个契机,不妨就让我们来好好回顾一下,这个体系究竟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01
表:以中国文化为基底构建的写实美学
或许会令人感到一些反常识——对于一部有着幻想要素的作品而言,虽然幻想的部分也同样重要,但想要让观众真正得到代入感,最为重要的其实在于与之相对的“写实”。
以《凡人》为例,动画的原著小说《凡人修仙传》的故事背景虽是完全架空的,但无论是其中涉及的门派、法宝等外在设定,亦或是其展现的人界、仙界社会生态,其实都源于创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提炼与观察。
《凡人》故事的出发点本是人间的一个山村,随着韩立的旅程不断进展,仙界风貌逐步出现,但与人界景观都有所不同。要让作品维持其美学上的一惯性,并在此基础上融入更多的幻想要素,就是世界观的设计者们最需要考量的问题之一。
《凡人》动画早期人界的场景之一——天坑栈道
另一方面,《凡人》小说所描绘的世界观,在设定上,是一个完全不同于西方“剑与魔法”的、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世界观。如何与西幻世界观做出差异、又不至审美产生混淆,同样需要制作人员费心。
由此,《凡人》动画在对原著进行视觉化改编时,其问题也从“如何展现一个写实与幻想平衡共存的世界”,很自然地变成了“如何展现一个写实与幻想平衡共存、并有着中国文化特征的世界”。
自播出以来的5年间,《凡人》动画制作团队在创作的诸多环节上,都在不断探索这一问题的答案,而他们所获得的成果,也并非一成不变——
据《凡人》动画的总导演王裕仁透露,制作团队在进行场景设计时,一直都会进行大量的实景参考。尤其是针对亭台楼阁、水榭等人文场景的设计,会参照许多古代建筑,并针对不同的区域进行明显的风格区分:例如在部分区域参照以灰瓦、方柱为代表的南北朝建筑风格;或是在其他区域参照唐宋时期的建筑风格,设计一些颜色较为鲜艳的建筑等等。
《凡人》动画 场景海报
在对中式建筑元素进行充分消化和参考之余,团队才得以对所有的场景进行进一步的“想象和拔高”。
角色设计是动画的“门面”。
《凡人》动画贯穿全剧,都维持了人物在形貌特征上的中国风格——保持人物黑发黑眼睛、在服饰的设计上贴近中式穿搭。
《凡人》动画 服装设计海报
而想来给许多《凡人》动画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则应该是当年开播初期,剧中角色无比细致的“微表情”了。
在刚开播时,这样的角色设计风格曾产生很大的争议,就比如有人曾认为,这一风格引起了一定的“恐怖谷效应”。
恐怖谷效应
但100集过去,从最终的结果看来,这样的设计不但没有吓走观众,反倒让《凡人》成为了当前中国网络动画剧集当中独树一帜、同时也是受到观众普遍欢迎的存在。
《凡人》动画 截图
微表情和角色设计的出众,首先当然是基于制作团队对面部捕捉技术的得当应用。事实上,这一技术还在随着年番的制作技术升级而变得更加精细、生动。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制作团队在剧集播出的过程中,也将原先使用的UE4引擎升级到了UE5。其最终的呈现效果,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与升级。
据了解,除了对皮肤材质进行改进,在年番制作期间,《凡人》动画新出场角色的面部高模都经过了真人扫描,在面数、贴图分辨率、贴图数量等方面都得到了巨大提升,由此获得了更加丰富精致的面部细节和质感。
甚至,为了解决角色面部特征相似——也就是许多观众曾反馈的“为什么第二季女性角色都是陈师姐”的问题,项目组还专门邀请了职业美妆教师对制作组进行辅导,分析中国历代女性的骨像特点和妆造手法。
正是这样的制作技术基底和认真态度,才能经得起在剧中大量使用近景以及特写的导演和Layout艺术家们的考验。也只有这样,最终才能让人物的细微情感在各个场景,尤其是文戏当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除了美术方面的诸多设计,对于以修仙为核心题材的动画作品而言,动作设计要做到“写实”,同样是巨大的难点之一——众多的类似题材作品打戏多在这一阶段沦为特效和法器横飞、却缺少紧张感和设计感的“对波”场景。
让角色的打戏动作丝滑流畅又不失真实感,这就离不开一支专业的武术指导团队。《凡人》动画启用了《将夜》《冰峰暴》的动作导演穆宁,在《凡人》动画仍处于近战搏击为主的前期,呈现了许多拳拳到肉的武打场景。
而当故事演进到了第100集,事实上结合动画组对动捕数据的修正和调整,《凡人》动画除了表现出炫酷的特效斗法,同样设计出了大量在真人实拍作品中难以实现的镜头和动作,让作品本身的镜头语言变得更加丰富。
国风特色突出、细节丰富写实的场景和角色设计,加之动作与镜头设计出色的武戏,最终再配上大量选用萧、笛子、古琴等中式乐器的配乐,最终得到的,就是《凡人》动画中,这套逻辑自洽、且写实与幻想要素都十分平衡的中式美学系统。
颇受观众喜爱的服装PV BGM,非常“对味儿”
02
里:立足中国当代文化的成长与取舍哲学
“这一路破空,苦难有千重,谁人懂?
只求有朝再相逢。
修炼尘世中,缘仇万事空,都目送。
终究平凡不平庸。”
凡人动画的片头曲《不凡》,自第一集上线后就广受动画粉丝的好评——甚至,制作团队在第二季期间曾想过要更换该曲目,却意外地遭遇到了粉丝的抵触。
原因无他,这首歌的短短几句歌词,已经道尽了《凡人修仙传》传递的、最为核心的故事内核:
原著《凡人修仙传》作为“凡人流”网文作品的开山鼻祖,其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讲述“出身平庸”“不谙世事”“伪灵根”的韩立,在经历了无数艰险后,凭借着自己的才智和谨慎,成长为“平凡不平庸”的“韩老魔”的故事。小人物从“平庸”到“不凡”,期间需经历诸多的磨练与困苦,以不断修正自身的处世哲学。
《凡人修仙传》小说
而除此之外,仙凡有别,凡人成为修仙者,都需要放下所有因缘仇恨,走上一条需要取舍、最终也没有后路可言的旅途。
《凡人》动画的剧本,在这两个主题的展现上,都尽可能地放大了原著中颇具中式哲思的文化元素。
谈及韩立的处世哲学与成长经历,在此前接受采访时,总导演王裕仁曾表示,在他看来,韩立对于修仙的态度,其实是基于一种“人类对于自由的普遍追求”以及“去见识更多天地”的探索欲望。
但韩立的处世之道区别于在西方作品当中多见的个人英雄主义,更多展现的,是中国儒家与道家中“清静无为”“中庸之道”的思想。对韩立而言,他“并不想成为世界的拯救者”,而是在道德模糊、险象丛生的修仙界,基于自身的道德准则去“完成一些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基于这样的理解,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凡人》动画中“韩跑跑”的形象,能够如此深入人心了。
弹幕:“韩跑跑”
另一个在动画中被谈及的命题,就是“仙凡有别”了——父母与家庭、墨彩环、黄枫谷的师傅与众师兄弟姐妹……韩立在百集的成长之路上,已先后因境界的突破与旅途的继续,与众多的有缘人告别。
制作团队在这些重要的告别节点,都曾以不同的视听语言形式展现这一主题,让观众心生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