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1994年第一次出境到香港考察,参观一幢只有十几层的电子商贸大厦。当听闻这幢大厦一年税收交一个亿,在场的我们大为吃惊。当时,我们还有不少数量的县一年财政收入也只有这个数。从此,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有如此之大这一印象,深深地烙印在大脑里。
后来方知,这仅仅是自己少见多怪。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全球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大趋势。世纪之交,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已占71%。进入新世纪,现代服务业领导新经济、新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新趋势。浙江服务业在2015年首次占比超过50%以上,杭州2017年上半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5 : 35.4 : 62.1,达到了发达国家60%的标准线。
现代服务业的发达和繁荣,可以说是世界名城的主要标配。没有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世界名城也就无从谈起。杭州定位世界名城,现代服务业既要加速度,更要升质量;既要支撑起经济总量,更要满足市民生活品质;既要给城市带来繁荣,更要为城市雕塑灵魂。
1、 楼宇经济、商业综合体一一外在主要形式
笔者42年前曾在运河闹市段拱震桥头度过一个暑假,那时的运河两岸塞满着企业,杭州一批知名大企业差不多集聚在这里,主城区60%的工业经济布局在此。后来大学毕业,在运河边居住了三十多年,见证了运河两岸林立的企业逐一搬走。前些年,几次采访报道以运河为主体的拱墅区经济,并撰写过一篇运河工业经济走向现代服务业轨迹的经济评论。
从沿运河两岸林立传统制造企业的线型经济形式,到街头巷尾社区密布店铺的平面伞型经济形式,再到一幢幢高楼大厦的立体综合经济形式,杭州拱墅区走过了一条工业经济向传统服务业再到现代服务业的完美转型的路子。此观点,后被不少媒体和记者所引用。
当时的区主要领导在谈到几千万、几个亿甚至杭钢几十亿的企业搬离,企业进出一时给GDP只见减法不见加法时,他脸上的那种复杂表情,无论时间再什么流逝,似乎也无法从笔者心中驱走这一影像记忆。但是,拱墅区由此凭借现代服务业保持了经济中高速增长,服务业占比达到近80%,特别是楼宇经济起到了重要的贡献。2013年全年实现楼宇税收17.3亿元,其中税收超亿元楼宇4幢,有33幢楼宇的税收超千万元,立体综合楼宇经济雏形已然形成。
笔者如此细述说运河楼宇经济对现代服务业乃至整个经济的贡献作用,用意在于说明支撑起未来杭州世界名城,外在表现为楼宇经济、商业综合体的形式,将起到主体和核心作用。
杭州将迎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的绝好契机。拥江发展战略,让235公里的钱塘江成为城中江,杭州另一个中心或许是最大的商业中心将在南北两岸形成。这里会出现多少税收几千万、几亿以上的楼宇经济?会出现多少现代的、一流的商业综合体?会出现多少林林立立的摩天大楼和高档品质的商住楼?想想都激动,想象更澎湃。不要说杭州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全国、甚至全球的城市也恐怕难以找到同等机会者。
杭州湾经济区设计,把杭州放在更大范围布局,杭州整个产业可以从容淡定地进行调整布置。按照产业梯度转移的规律,主城区传统服务业和现代元素尚不足的服务业,可以向新建区的农村乃至附近城镇转移。新建区可以像当年运河那样,把制造企业转移到远点的腹区,再凭籍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广阔的空间,重构杭州现代服务业版图。萧山、余杭、富阳,再接下来的临安、建德,包括拥有千岛湖的淳安,还有跨行政区域的其它市县,这个阵势舞起来是多么壮观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