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算法与数学之美
从生活中挖掘数学之美,在实践中体验算法之奇,魅力旅程,从此开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算法爱好者  ·  程序员不修电脑!也不教部署网站! ·  2 天前  
算法爱好者  ·  谷歌宣布 35 岁 Keras 之父离职 ·  2 天前  
九章算法  ·  11月LeetCode刷题小分队正式开始啦: ... ·  2 天前  
九章算法  ·  TikTok,大消息! ·  4 天前  
九章算法  ·  算法大牛开播了!秒杀FAANG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算法与数学之美

小朋友的涂鸦:球面覆盖

算法与数学之美  · 公众号  · 算法  · 2017-02-08 21:51

正文

球面覆盖

来源:科学松鼠会 方弦

编辑:Gemini

我们每天睡觉亲密接触的被褥,它的卫生状况值得重视,偶尔就要把被套拆下来洗一洗,洗完再套上去。但这不是个顺当的活计,尽管有系绳,但固定还是相当困难,手艺不好的,实在是难以把它弄得服服帖帖,总是会有些褶皱。这时候难免萌生出偷懒的想法,懒得把被套拉链拉开然后把内芯塞进去了,就随便用被套把内芯当粽子捆了,反正严格来说,的确也是用被套把内芯“套住了”,被套也完成了自身的责任:把内芯的每一处都“挡住”,不让睡觉的人把内芯弄脏。可惜被套一般没有弹性不能延伸,包起来的“粽子”实用面积实在太小,否则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无论是正常的还是包粽子的方法,我们都可以说,被套把内芯“覆盖”了。最完美的当然是从头到尾平整光滑的覆盖,内芯上每个地方都被一层被套覆盖;稍差一些,有点皱褶的话,皱褶的地方就会有至少三层被套覆盖着内芯的同一个地方,而且还会有一些“分支点”,皱褶在这些点上开始,又在这些点上终结。如果是包粽子的话,那就不好说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内芯上每个点至少有两层被套覆盖。


在数学家眼中,被套可以看成一个球面:假设被套有弹性,那么在里边装一个气球,再把气球吹起来,被套自然会鼓起来变成球面。同样,内芯也可以看成一个球面。如果我们先在内芯放一个气球,然后把内芯和覆盖它的被套缝起来,不让它们移位,最后将气球吹起来,那么我们就得到了被套这个球面对内芯这个球面的一个覆盖。这样的覆盖变化多端,可以是平滑的,也可以有皱褶,在每一点处,覆盖可以是单薄的,也可以是多重的。


把这些直观印象翻译成数学概念,这是数学家们的拿手好戏。球面之间的覆盖,用数学术语来说,就是从一个球面(被套)到另一个球面(内芯)的连续满射函数,如果x是被套上的一点,那么就是内芯上被x这一点覆盖的点。我们要求函数是连续的,因为我们不想把被套扯坏,所以要求被套上的一小块“保护”的也是内芯上的一小块,而不是“分隔异地”的两块;我们要求函数是满射,因为我们希望保护内芯不被弄脏,所以要求内芯上的每一点都有被套保护。当然,数学毕竟是数学,比现实要更天马行空一些。现实中的被套不能穿过自身,而数学中的覆盖则可以。正因为如此,在数学中我们可以把覆盖的皱褶“抚平”,只留下一个个孤立的分支点,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而我们要求除了分支点以外,球面上的其他点被覆盖的次数都相同,这个次数又被称为球面覆盖的次数。

别雷函数平面二部地图
覆盖的次数边的条数
0处的分支点黑色顶点
1处的分支点白色顶点
∞处的分支点
0处和1处分支点的重数顶点的度数
∞处分支点的重数面的度数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