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萝严肃
一块严肃的扯淡自留地,萝贝贝和少女小助手们倾情奉献。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药闻  ·  奋进的春天丨中国经济春潮涌动开新局 ·  8 小时前  
西藏市场监管  ·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  12 小时前  
西藏市场监管  ·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  12 小时前  
中国药闻  ·  各地因地制宜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  昨天  
网信西藏  ·  事关拉萨住房公积金!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萝严肃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是世间最荒谬的毒鸡汤

萝严肃  · 公众号  ·  · 2019-05-22 21:55

正文

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坡道上的家》这部日剧,社交网络上已经有很多推荐了,现在播到第四集,还剩最后两集,现在打分越来越高。


简单概括一下,它的主题是“丧偶式育儿”。但是其层次之丰富,又不仅仅是育儿,也深刻讨论了生活里很多对女性的隐形歧视。


《坡道上的家》是极有勇气和洞察力的。本剧所展开的讨论,对于很多女性来说,都是一种“惊醒梦中人”。


养育孩子的妈妈,真的是一个话语权上极为弱势的群体,她们忙碌又无力参加舆论大战,她们的辛苦都被视作理所应当。社会长久以来把“做妈妈”视为天经地义,男性不去了解做妈妈的辛苦,未婚未育的女性也因为信息隔膜不够了解,而经历过这一切的女性长辈则会把辛苦包装成“伟大的母爱”。


我原本就很讨厌“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句话,“女子本弱”是歧视,“为母则刚”更是莫名其妙,为父呢?依然如故就行了?


《坡道上的家》从各个角度展现了“为母无法完全刚强”的原因,育儿是一个太复杂的事情,如果从家庭到社会都把这项工作扔给妈妈,不去理解她所承受的身心变化,那她就会愈加无助。


甚至——情绪崩溃掉毁掉自己的孩子。


这就是《坡道上的家》的开端:一个母亲,被怀疑杀了自己的孩子。


邻居们和媒体对她有各种猜测:她太好强了、太焦虑了、太虚荣了。


柴崎幸扮演的女主角里沙子也是一个妈妈,因为被选中当候补陪审员而开始到法院去听取这个案子的审理过程。


检方认为这个母亲是因为育儿不顺对孩子产生怨恨,于是将孩子丢入浴室的热水中溺死。


而安藤水穗的辩护律师却认为,安藤在育儿问题上孤立无援、劳累不堪,所有行为都是在精神崩溃时发生的,她已经对孩子怎么落水没有记忆了。


母亲被怀疑杀掉自己的孩子,是有违人伦的,一开始所有人都会觉得妈妈有问题,女主角也不例外。


但女主角里沙子越了解这个案子,越能从自己身上找到些共鸣。她觉得自己渐渐和被告席上的那位母亲,重叠了。


被告席上的妈妈、嫌疑人 安藤水穗 ,看起来没什么育儿困难。


她的丈夫说自己知道妻子带孩子很疲惫,于是他用了各种方法帮助妻子育儿: 自己会在周末主动来照顾女儿。律师说这做法听着挺妥当。



但是实际上呢,工作日安藤水穗的丈夫都借口自己工作忙而不回家。


一周五天,都是妻子一个人独自面对哭闹的婴儿,丈夫只是周末出现。


不仅如此,安藤的丈夫还对妻子的育儿指手画脚,甚至说出了“她不是一个好妈妈”这种话。


安藤的丈夫解释说这是自己鼓励妻子育儿的方式。


而在里沙子的生活里,也有被孩子搞得精疲力竭的时刻,别人的帮忙反而增加了她的烦恼。


虽然丈夫看起来在支持她,婆婆也会帮忙。


因为女儿太任性,总是不肯自己走路要抱抱,里沙子想让她学会独立一些,就用“你不自己走我就一个人回家”的方式来让女儿知道哭闹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丈夫正好看到了,反而误会她有虐待孩子的倾向。


里沙子的丈夫看到她又要去当陪审员又要带孩子越来越手忙脚乱,就认为这不正常,叫自己的母亲帮忙,这对于 里沙子都是打击和否定,让她更加不安。


婆婆插手的结果,好像更让里沙子有压力。


女儿有乱扔食物的坏习惯,里沙子好不容易教育好了,一送到奶奶家,溺爱孩子的奶奶就又纵容孩子这样。


身边的人说是在帮妈妈育儿,但并不理解妈妈,偶尔的帮忙,反而是给妈妈添乱,还显得妈妈对孩子特别苛刻,脾气失控。只要孩子哭了,就是妈妈没本事、犯错误的证据。


除了在育儿上帮倒忙,婆婆的每一次“照顾好你老公”的嘱托,都是“因为他喜欢,所以你要做”,总是让里沙子难受、压力大。


所以当里沙子在庭审里听到嫌疑人的婆婆说儿媳妇平时脾气不好时,她忍不住从嫌疑人的角度想,婆婆对儿媳的指指点点是很有压力啊。


在这一套体系下,男性理所当然觉得抚养孩子是女性的任务。 里沙子的丈夫和公公一旦听到孩子哭闹,就会喊妻子来解决问题。


孩子出现的麻烦大些,他们就喊得更大一些,而不是去照顾孩子。


即使是这样,丈夫们还 会在旁边抱怨妻子没有按照自己的说法去做。


妻子 在家里日复一日的被忽略、被打击,连和丈夫说一句话都要小心翼翼。


最气人的就是女主角那从不照顾孩子的爸爸,偶尔出现扮慈父效果竟然还挺好。


因为他不是跟孩子最多相处的人,也从不考虑管教孩子的细节,只要纵容一下孩子,孩子就对他笑脸相对,他就更觉得带不好孩子是女主能力问题、精神有问题。


妻子在带孩子,丈夫以“咨询”的名义去跟前女友谈心,举止愈发失控。


嫌疑人安藤的丈夫说也是说觉得妻子不正常,询问了自己大学时期交往的女友。也请来了自己的妈妈来帮老婆带孩子。


就是这些不信任的举动,带给了妻子极大的精神压力。


以前很经常在电视和报章杂志里见到这种离婚理由:妻子是家庭主妇,她总是在家里,世界太小了,我们没有话题,两个人步调不一样,就分手了……


在我们以往接收到的信息里,这就是女人的错,你为什么不能走出家庭,为什么不去开拓眼界,为什么不跟上老公的步伐?


可是,光是照顾好家庭和孩子就有多累人?丈夫说妻子不可爱跟不上自己的时候,你跟上妻子了吗?你知道要耗费多少精力才能照顾好孩子的方方面面?


——————————


《坡道上的家》出现了多位女性的生活,无一例外的,她们都被不公平对待。


有些女性已经意识到家庭分工的不公平,想在婚前纠正过来再决定结婚生子,有用吗?


没有。


剧中一位女法官,在婚前育前都跟丈夫约定好,自己不会放弃事业,男女双方要平等分担育儿和家庭责任。


但孩子一生下来,约定好的事情,丈夫从未做到。


做了点家务就说“我帮忙做家务”,好像做家务是女人的指责,男人出一点力就是功德。


偶尔接一次孩子就觉得自己了不起。


轮到他带孩子做家务时连多帮上班的妻子准备一份饭都想不到。


还堂而皇之地说:“我以为你生了孩子就会改变想法啊,普通的母亲不都会这样做吗?”


可以说,那些约定都是为了骗她生孩子的吧!在他眼里,妻子的事业都是可以轻易牺牲的。


剧中的隐形歧视随处可见。


女主角的丈夫喝啤酒,就像自己没手没脚一样,说一句我想喝啤酒就让妻子去拿。


妻子就像条件反射一样起身为丈夫服务。


公婆家里也是一样的,永远只有婆婆带孩子打扫家务,公公就像是道具,一言不发喝啤酒看报纸,孩子如何哭闹都视而不见,还动不动嫌弃婆婆动作慢做饭不好吃。


持“女人当全职主妇多轻松啊”“男女已经很平等了还要怎样”论者,请看看,这就是深刻的,没有人察觉的不平等。


讲男女平等,就请男人勇敢站起来,学会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像孩子一样吃吃喝喝就会叫唤不会自己解决。


“丧偶式育儿”是全剧最突出的关键词,但是越看越让人觉得恐怖的是:全社会对女性轻而易举的否定、瞧不起和冷漠。


里沙子开始了陪审员的工作,当然会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案情,丈夫就说别太认真了你就是替补陪审员,你乱说会很丢人。他根本就是瞧不起妻子,觉得是她带带孩子就好了,不必有自己的想法。


问题出现时,丈夫总是趁机打压、轻视妻子,“承认自己不如别人,这并不可耻!”


里沙子参加陪审工作,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再加上育儿和照顾家庭负担都很重,还要观察丈夫是不是出轨。这种情况下,丈夫不是做的她的后盾打开心扉,而是在反复怀疑她,觉得她有病,甚至骗她去看精神科。


他潜意识地把妻子当作自己的私有物品,了解对方的想法不重要,让对方不要情绪不稳,继续温顺地上岗当好保姆天天做饭拿啤酒才是他的重点,否则就是神经病。


————————————


女性和女性之间也充满不信任和不理解。


里沙子想跟好友说说心中烦恼,好友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另一位女性陪审员,特别想当妈妈但是却未能如愿,就要被舆论反复放大“她是个没有孩子的女人”这一点。


连女儿和妈妈也是对立的。


被告席上作为谋杀嫌犯的母亲,生活里有很多想不开的,别扭的地方,是因为妈妈总是否定她,数落她造成的。


女主角里沙子也是如此,她甚至不能坦然接受妈妈的帮助,觉得妈妈做什么都在嘲讽自己。


在一个习惯打压女性、否定孩子生活方式的社会里,有多少父母能让女儿觉得“无论发生什么,都要告诉爸爸妈妈,家里大门永远为你打开”?

(△秦沛对女儿的态度,太罕见了。)


嫌疑人的婆婆这番话听着更让人寒心。 明明她是“丧偶式育儿”的受害者,但是现在也成为这套体系的帮凶, 把“男人也不会来帮你,一切都需要自己加油”说得理直气壮。


“熬过去就轻松了”,“神经衰弱都是骗人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