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俄军机载“希比内”电子战系统致瘫美军前出黑海威慑的“唐纳德·库克”号导弹驱逐舰;2014年出兵克里米亚、2015年出兵叙利亚,俄“克拉苏哈”电子战系统瞒天过海,两次掩护俄军海外用兵。北约官员感叹,“(北约)电子战能力不如俄军的十分之一”。2016年第22期的《世界军事》杂志,曾对俄国土防御性电子战武器进行了详细介绍。如果说俄防御性电子战武器对美构成了“区域拒止”能力,那么其进攻性电子战武器则表现出较强的反“区域拒止“能力。近期,美媒披露的多份政府秘密报告称:俄罗斯日益增长的电子战能力,正对美军构成日益严重威胁。那么,俄攻击性电子战武器是个什么情况?究竟有何过人之处?本刊继续为您独家解析。
陆基电子战武器:布设战场电子迷雾
2008年俄格战争的最初几小时内,俄军就损失了三架苏-25强击机、一架图-22M3战略轰炸机;2014年克里米亚战争,俄军千里调兵,对手却几乎一无所知。上述两场战争中,俄罗斯的两个作战对手——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均是美国的盟友,战时也都得到美国强大的航空航天情报支援,但战况迥异。特别是2015年俄入叙反恐作战以来,俄美直面博弈。在美军多维一体的情报侦察监视下,俄军战机仍能如入无人之地,一边反恐,一边“教训”美国扶持的叙“温和”反对派。俄军何以如此风光?这都是“克拉苏哈”系列电子战系统的功劳。
1RL257“克拉苏哈-4”陆基机动型无线电子对抗和侦察系统,2011年量产。全系统集成在卡玛兹6350汽车底盘上,车宽2.78米,长9.68米,高4米(不含天线高),战斗全重39吨,价值1.25亿卢布。与其之前的产品“克拉苏哈-2”相比,“克拉苏哈-4”采取集成化与多功能设计,性能大幅提升。
这些提升体现在:第一,用天线阵取代大口径抛物面天线,性能更趋灵活多样。“克拉苏哈-4”的天线系统,由两套专业装备集成而成:其一,具有可伸缩鞭状天线,用于通信;其二,为天线阵列,三个抛物面天线能实现水平环视和大俯仰角调整,可实施全方位电子压制。与“克拉苏哈-2”只能压制空中目标相比,“克拉苏哈-4”还能压制陆基、海基的电子战、通信侦察及雷达系统,性能更优。
第二,结构设计更为紧凑、集成,全套设备被集成于一个车载方舱内,还能“挤”出两个自动化工位。每个工位由一块控制面板、一块液晶显示屏及键盘鼠标等组成,能够操控车载计算、通信和干扰设备,用于侦察和分析目标信息,辅助制定通信/干扰方案与自动化操控设备等。与“克拉苏哈-2”的人机分离、模块分离的车组式设计相比,“克拉苏哈-4”采用人机一体设计,系统集成度更高、操作更为简化,全系统只需一人操控,极大提高了系统的独立性、机动性与保密性。
第三,内置超级电脑,指控系统先进,战法智能,电子战功能多样。据系统研发人员米哈耶夫介绍:“(克拉苏哈-4)系统类似于一台拥有强大运算能力的巨型电脑”,采取可编程技术灵活有序地控制多组设备,集无线电侦察、电子压制功能于一体。一方面,“为地面部队和航空部队搜集对手的信息,并传送到上级指控系统,以便对敌人实施空中打击”,另一方面,对敌方雷达及各种辐射源进行强烈电子干扰,有针对性地压制敌方电子通信、情报侦察设备和指控系统,通过塑造“损敌利已”的无线电波传播环境,降低敌方军事信息交互质量,提升已方抗电子干扰能力。
研发单位俄“梯度”全俄科研所宣布,“克拉苏哈-4”的宽频主动干扰基站,能有效对抗所有机(星)载现代化无线电设备,包括美制E-8C类预警机、“捕食者”无人侦察攻击机、“全球鹰”无人侦察机,以及“长曲棍球”系列侦察卫星等,不仅能压制敌方无线电通信信号,还能“震昏”无人航空器。英国等北约媒体分析认为,该系统智能化程度高,采取自适应可编程技术,能为北约的每件现代化兵器自动设计出有针对性的电子战战法,高效拒止或破坏北约的情报搜集活动。其作战半径大于300千米,堪称俄军未来的“超级武器”。
其实,“克拉苏哈-2”、“克拉苏哈-4”电子战系统,只是俄军现役的陆基战役级电子战武器。令北约国家更为介怀的,是俄陆基战略级电子系统“摩尔曼斯克-BN”。该系统功能强大,是俄绝密级战略武器,对其性能,俄军一直讳莫如深。西方媒体猜测,该系统基本作战单位由四根高大的长鞭天线组成,可干扰5000千米内的20种目标频率。系统一旦开机,足以威慑半个地球。
空基电子战武器:打造战机电磁护盾
如果说陆基电子战系统为俄地面部队放了重重电子迷雾,那么机载电子系统则为空中战鹰“披上”厚厚的电磁护盾。2014年3月,俄突击型机载电子战武器初露锋芒,“希比内”系统成功逼退美导弹驱逐舰,被誉为“驱逐舰的梦魇”。此后,俄又为入叙作战飞机装备通用型电子战武器,“维捷布斯克”系统令俄飞行员敢于低飞、慢飞,精确打击地面目标。
突击型战机护盾。L-175B“希比内”多功能机载电子战系统,由俄“卡卢加”无线电技术科学研究院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研发,最初命名“希比内-10V”,用于装备未来型战机T-10V(后来命名为苏-34)。1995年正式确定设计方案,此后研发出“希比内-60”“希比内-U”多型试验产品。2013年莫斯科航展首次展出该系统,俄国防部即签订价值16亿卢布的采购合同,2014年3月系统正式列装。
据俄产品宣传片介绍,该系统为小型鱼雷状的外置或内置吊舱,长4.95米,直径0.35米,重300千克。全系统由五部分组成:“龙口”侦察分系统、“船赛”主动干扰分系统、集群防护(主动干扰)分系统、TSh宽频无线电信号精确存储模块、多核计算机分系统。系统具备三种工作模式:无线电侦察模式的工作频率为1.2至40千兆赫、集群防护(主动干扰)的工作频率为1至4千兆赫、主动干扰模式的工作频率为4至18千兆赫。单套系统的电子防护(干扰)范围为±45度半球,有效防护半径估计约数百千米。
系统研制过程中,引入俄制KS418干扰平台的软硬件设计理念,具备先进的机载数字仿真建模功能,极大提升了电子干扰与电子诱骗能力。一方面,能在单机或机群周围形成“反火控雷达防护罩”,致盲敌制导系统,诱使敌制导武器飞向仿真(假)目标,相当于使已方战机在雷达上隐形。另一方面,能对雷达系统、防空反导系统和空中预警机实施主动无线电干扰,掩护机群作战。目前,该系统主要装备在苏-30、苏-34和苏-35战机上,据说能使战机的战斗生存率提高25至30倍。
通用型战机“护盾”。如果说“希比内”是用于“踹门”战术的高端突击型电子战武器,那么“维捷布斯克”则是俄军低空/低速型战机标配的通用型机载电子战系统。该系统由俄无线电电子技术公司研发,最初主要用于防护运输机,如俄空天军伊尔-76、伊尔-78、安-72、安-124运输/加油机,米-8、米-26运输直升机,后因性能优越,又陆续装备了卡-52攻击直升机和米-28武装直升机、苏-25强击机,为俄军低空/低速战机打造了一道厚厚的电子护盾,成为俄军入叙反恐作战的保护神。
“维捷布斯克”系统内置于飞机机身内,由侦察分系统、抗雷达制导分系统、抗红外制导分系统、指控模块和电源组成。其中,侦察分系统能追踪几百公里外发射的导弹;抗红外制导分系统由多光谱激化发射器、光学机械模块等组成;抗雷达制导分系统为多功能电子干扰模块;指控模块,内置目标与战法数据库,可与电脑连接更新数据,负责分析各分系统数据,自动拟制电子战防御方案,指控各分系统作业,并进行作战效果评估。
全系统防护半径达数百千米,能自动侦察、跟踪导弹发射,自主识别导弹制导方式,自动实施电子压制,引开来袭导弹,保护航空器免遭红外、雷达或复合制导的地空导弹攻击。俄军称,使用“针”式便携防空导弹攻击装备“维捷布斯克”电子战系统的米-8直升机,导弹数十次发射无一命中目标。俄无线电电子技术公司技术研发首席副总工程师纳申科夫称,“维捷布斯克”系统改善了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的防护性能,确保与敌直接接触时更为安全可靠,能在短时间内提升俄空天军的战略投送与机动能力。
此外,俄军还研制了电子战直升机专用系统“杠杆-AV”,单套系统可独立侦察或压制敌方电子战指控及干扰系统、防空武器系统,作战半径达数百千米,使直升机在敌电子压制和火力毁伤区内“如入无人之境”。其现代化改型产品“杠杆-AVM”(“M”是俄文现代化改造之意),目前正在米-8AMTSh新款直升机上进行军队试验,计划在两年内量产。据称,该系统将成为世界上同级别设备中最强大的直升机载电子战系统。同时,俄还前瞻性地为第五代战机(T-50)打造下一代电磁护盾“喜马拉雅”电子战系统。
俄军电子战能力:多维战场联合制胜
近期,驻欧美陆军指挥官霍奇斯中将承认,因为美军“没有直接面对俄军炮火和强大的电子干扰”,所以,正向乌军学习对俄作战经验,重点了解俄军电子战部队的干扰距离、干扰类型及应用方式、作战能力等。美媒分析认为,俄军正将其电子战能力视为不对称战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更具成本效益的干扰装置打击美军驱逐舰等昂贵的作战武器。那么,俄军电子战能力究竟如何?为何如此令美忌惮?都有哪些战法呢?
一是,海上制瘫。用机载或舰载电子战系统干扰、压制、阻断敌方海上作战平台的指控和通信信息,不战而屈人之兵。2014年3月,为威慑俄军出兵克里米亚,美“唐纳德·库克”号导弹驱逐舰驶入黑海水域,被俄军一架苏-24轰炸机(分析认为,该机安装了“希比内”电子战系统)“戏耍”了一番。事后,目睹此事的一名美国水兵在社交网络上这样写道:我舰行驶中,捕获到俄罗斯(机载)雷达定位信号,我们开始跟踪俄方雷达,拟在其进入我方火力毁伤区后把它“干蒙”。谁知,当俄方(机载)雷达进入我方火力毁伤区后,怪事发生了。首先失灵的是我方雷达,尔后是目标指示器,最后全套“宙斯盾”系统失灵。我们华美的“唐纳德·库克”号,像一个身无寸缕的婴孩一样无助地漂泊在风浪之中。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俄机开启了电子战设备。我们舰队的荣耀瞬间化为泡影。俄罗斯人开始挖苦我们:对着我们雷达天线的“大肚子”进行了12次空对舰模拟攻击……对此,美国陆军电子战勤务前任主管劳里·巴克霍特指出,通过干扰无线电通信、雷达和GPS信号,俄军拥有摧毁敌方指挥控制网络的能力。美国防部斯蒂文·沃雷上校称,“俄机此举令人无法容忍,这已严重影响美舰官兵心理健康,导致士气低落”。事后,27名美军舰员因不想让自己的生命遭遇无辜的危险递交了退役报告。
二是,陆上制盲。据俄军企的产品宣传片显示,“克拉苏哈”电子战系统能灼烧预警机的航电系统、侵入其指控系统,使其目标指示失误,导致攻击导弹偏航;攻击通信卫星,导致通信卫星失能,地面与卫星失联;攻击飞机、导弹,阻断其与指控中心的联系或“模拟”指控中心向其发出虚假的指控指令,误导敌方作战平台。其实,“克拉苏哈”系统的最基本功能是,对作战地域内敌方陆、海、空、天侦察平台实施电子干扰,降低其侦察效能,甚至令其“失聪”“失明”,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对俄方单向透明的战场电子迷雾。2014和2015年,俄分别在临近乌东争议地区和叙利亚两次部署“克拉苏哈-4”系统,并选择性“致盲”了北约的侦察情报系统,达成了俄出兵克里米亚、入叙反恐作战的隐蔽性、突然性与安全性。霍奇斯中将承认,俄军通过“克拉苏哈-4”系统对乌克兰等国军队实施了高水平的进攻性电子战。
三是,空中制幻。以先进战机为先导“踹门”——吸引和清除地面防空火力,重型战机随后跟进攻击,是俄(苏)军标准的空战或空对地打击战法。近年来,俄军除选择战技术性能优越的四代机负责“踹门”外,还为其披上厚厚的电磁护盾。俄军企产品宣传片介绍称,“希比内”电子战系统能使已方飞机在敌方雷达系统上隐身,“维捷布斯克”电子战系统能成功干扰便携式防空导弹的近距攻击。据分析,入叙反恐作战期间,俄广泛应用大功率电子战武器,压制“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及反政府武装的防空导弹系统,助力战机空袭。俄空天军空袭作战经历三个阶段:首先,谨慎地使用苏-34战机“踹门”,引导苏-24轰炸机、苏-25强击机后续超低空对地突击;之后,尝试用米-24武装直升机双机编队高低空配合,边释放干扰弹,边超低空攻击;最后,大胆使用米-24等先进武装直升机“踹门”,米-8、米-26等重型直升机随后跟进“倾倒”炸弹。俄空天军逐渐降低空袭高度、降低战机档次,甚至将直升机当轰炸机使用,表明其电子战压制能力逐渐提升,能令苏-25、米-8这样服役50余年的“老爷机”在防空系统面前“隐身”。极端组织零星的便携式防空导弹对俄机已不足为患:即使目视可见,其防空导弹也难以穿透俄电子战系统布设的厚厚的电磁护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俄军电子战建设与战斗力生成也非一日之功。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其装备成建制,部队成规模,战法成体系,正在由海上制瘫、陆上制盲、空中制幻走向联合制胜。
本文经《世界军事》授权转载 编辑:马瑛